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应用

2015-05-08 05:42罗庆明黄福才鲍明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椎旁腰背痛椎弓

罗庆明 黄福才 鲍明霞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应用

罗庆明 黄福才 鲍明霞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5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 依据治疗措施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 传统开放入路)和观察组(30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 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Cobb角纠正率和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应用效果明显,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胸腰椎骨折

胸腰椎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骨折类型, 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1]。传统的入路是在双侧棘突和椎板上进行广泛的剥离, 对椎旁肌进行显露, 但是大范围的椎旁肌剥离和牵拉会造成椎旁肌缺血性坏死和失去神经支配, 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2]。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拟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 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 其中男14例, 女8例, 年龄19~57岁, 平均年龄(42.3±8.5)岁,采用传统开放入路治疗, 骨折类型:压缩型骨折12例, 爆裂型骨折10例。损伤部位:T116例, T128例, L14例, L24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 高空跌落5例, 重物击打伤2例。观察组30例,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44.1±8.9)岁, 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 骨折类型:压缩型骨折15例, 爆裂型骨折15例。损伤部位:T1110例, T1211例, L14例, L25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9例, 高空跌落7例, 重物击打伤4例。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入路, 做长度为10 cm的后正中纵形切口, 沿着双侧骨性棘突和椎板旁进行椎旁肌的剥离, 横向要达到关节突关节, 放置螺钉和对残腔进行评估,术后放置引流, 对肌间隙筋膜和皮肤进行缝合。

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 患者采取后俯卧位, 通过C型臂X线机进行正侧位透视, 对胸腰椎损伤节段进行确认, 观察伤椎、相邻上下椎、双侧椎弓根的位置。将椎弓根体表位置连成一条横线, 对放置椎弓根螺钉的位置进行确认。做长度约为10 cm后正中纵形切口。于皮肤和深筋膜之间向两侧方向分离, 探寻双侧的多裂肌和最长肌肌间隙。钝性分离肌间隙, 充分对关节突关节进行暴露。进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并且撑开复位。钉棒系统固定完毕之后通过吸引器对渗血和渗出液进行吸收, 将牵开器撤除,促使椎旁肌肉恢复生理解剖位置。从创口的底部向术野残腔内注入生理盐水, 直到生理盐水到达骶棘肌筋膜平面, 对注入生理盐水量进行记录, 从而对切口内残腔大小进行评估。清创并且将生理盐水吸出, 放置引流条, 对肌间隙筋膜和皮肤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情况。②观察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Cobb角纠正率和腰背痛VAS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Cobb角纠正率和腰背痛VAS评分情况 观察组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Cobb角纠正率和腰背痛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情况比较

表1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情况比较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对照组2276.9±10.9320.9±30.4208.4±40.2观察组3058.6±11.2 70.8±16.8 79.6±25.2 t 5.8937.9314.18 P<0.05<0.05<0.05

表2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Cobb角纠正率和腰背痛VAS评分情况比较

表2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Cobb角纠正率和腰背痛VAS评分情况比较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伤椎Cobb角纠正率(%)腰背痛VAS评分(分)对照组2286.5±1.81.6±0.6观察组3089.6±2.40.7±0.4 t 5.096.49 P<0.05<0.05

3 讨论

胸腰椎活动度大, 具有胸椎后曲和腰椎前曲两个生理弯曲, 椎体基本排列呈现一条直线,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 缓冲作用较小, 容易造成损伤。胸腰椎具有特殊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 容易造成胸腰椎骨折, 属于脊柱常见的骨折类型。传统手术入路容易造成术后顽固性腰背部疼痛, 主要是由于术后椎旁肌肉软组织广泛的剥离和牵拉, 同时还可能造成椎旁肌神经源性改变和肌源性改变[3]。有资料显示[4], 牵开器对于肌肉压力过大和持续的作用造成椎旁肌肉缺血和紧张,从而对椎旁肌肉和软组织造成炎性损伤, 导致术后腰背部肌肉萎缩、无力和疼痛。椎旁间隙入路可以避免对于椎旁肌的剥离, 对多裂肌在棘突上的起点进行保留, 最大程度的保护多裂肌深层面的神经支配, 减少了多裂肌去神经化改变, 充分的保留了棘突等大部分脊柱后柱结构的完整性, 有效的保护了椎旁肌正常的生理特性, 降低了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5]。经过椎旁肌间隙入路可以直接到达进钉点, 不需要过大的牵拉力来维持术野, 避免了对肌肉的直接损伤和血管神经的压迫[6]。传统的后入路短节段内固定只是将4根椎弓根螺钉置入和伤椎相邻的上下椎体进行固定, 而不是对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 容易发生螺钉松动、断裂和伤椎复位丢失等并发症[7,8]。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固定时在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 有效的加强了固定节段的稳定性, 采用三椎体六螺钉内固定的方法, 在传统4钉的基础上增加了2个椎弓根螺钉, 获得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有资料显示[9,10],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固定治疗可以有效的稳定伤椎, 协助复位伤椎的高度, 纠正后凸畸形和椎管占位。另外避免了对于椎旁肌的剥离, 大大的增强了椎旁肌对于腰椎稳定性的保护作用, 减少了椎旁软组织机械性的压迫, 不易损伤腰神经后支和腰动脉背侧支, 防止骶棘肌失神经性萎缩, 减少了瘢痕的形成和腰背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分析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 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30例)。结果表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虽操作上要求较高, 但手术时间较短, 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Cobb角纠正率和腰背痛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提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应用效果明显,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玉茂, 王剑火, 林奇益.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比较.颈腰痛杂志, 2012, 33(5):340-344.

[2] 杨洪宇, 欧云生, 权正学, 等.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21(27):3421-3424.

[3] 董伊隆, 彭茂秀, 黄益奖, 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国骨伤, 2012, 25(10):834-837.

[4] 张文捷, 张 亮, 赵春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脊柱外科杂志, 2011, 9(2):98-101.

[5] 张建光, 赖必华, 潘俊晖, 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分析.中国骨伤, 2012, 25(12):984-987.

[6] 何少奇, 戴鸣海, 黄益奖, 等.椎旁肌间隙人路经伤椎强化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中国骨伤, 2012, 25(12):997-1001.

[7] 韦盛, 李兴艳, 程浩, 等.经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治疗113例胸腰椎骨折的对比研究.骨科, 2014, 5(3):136-139.

[8] 郑江, 李开南, 刘莉, 等.腰椎后路经皮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影响竖脊肌形态学改变的比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39):7307-7310.

[9] 黎庆初, 尹刚辉, 张忠民, 等.微创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2, 22(9):812-817.

[10] 徐希彦, 晏铮剑, 黄帆, 等.竖脊肌旁入路经椎间孔行椎管减压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 27(4): 409-413.

Application of paravertebral intermuscular approach combined with injured vertebral nai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


LUO Qing-ming, HUANG Fu-cai, BAO Ming-xia.Longchu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Heyuan 5173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aravertebral intermuscular approach combined with injured vertebral nai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Methods A total of 52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asures into control group (22 cases, traditional open approach) and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paravertebral intermuscular approach combined with injured vertebral nailing).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nd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t also had better injured vertebral Cobb angle correct rate and lumbago and backac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paravertebral intermuscular approach and injured vertebral nailing can provide obvious effect in treating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 with few complications.This metho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Paravertebral intermuscular approach; Injured vertebral nailing;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013

2014-12-04]

517300 龙川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椎旁腰背痛椎弓
肌骨超声评估支具干预对Rigo E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软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查不出原因的腰背痛,都是腰肌劳损吗
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老年人腰背痛的防治
基于IDEAL-IQ序列MR纹理分析评价慢性腰痛患者椎旁脂肪浸润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BackSmart系统应用于护理人员职业相关性腰背痛的效果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