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2015-05-08 05:42王少锋孟小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胶原酶陈旧性消融术

王少锋 孟小庆

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王少锋 孟小庆

目的探讨以臭氧髓核消融术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陈旧性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胶原酶组和射频热凝术组, 各50例。联合组患者CT引导下行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应用胶原酶和射频热凝术, 胶原酶组患者CT引导下行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应用胶原酶, 射频热凝术组CT引导下行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应用射频热凝术。随访3个月后, 对比各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陈旧性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退行性变, 髓核失去弹性, 纤维环出现裂隙。150例患者CT下O3注射后盘内分布呈弥散状。联合组的有效率和胶原酶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有效率和射频热凝术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胶原酶组和射频热凝术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陈旧性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引导下行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应用胶原酶和射频热凝术的效果好, 值得临床选用。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髓核消融术;临床疗效;胶原酶;射频热凝术

2012年1月~2014年6月作者对50例陈旧性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使用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应用胶原酶和射频热凝术进行治疗, 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就诊的陈旧性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 男76例, 女74例, 年龄38~66岁, 平均年龄(42.31±3.64)岁。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联合组、胶原酶组和射频热凝术组, 各50例。5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 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10~19年, 平均病程(15.46±6.78)年。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联合组患者:取适当体位, 腰椎常规俯卧、颈椎常规仰卧, 以3 mm薄层CT扫描病变间盘, 确定椎间盘病变的范围和部位, 据此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在CT扫描图像上对进针角度、深度进行测量。常规消毒、铺洞巾, 以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 依测量好的进针角度、深度用穿刺针进行穿刺, 达靶椎间盘内后, 使用CT扫描确认。使用射频治疗仪行射频热凝术, 拔出穿刺针针芯, 使射频电极针植入后连接射频热凝导管。对针尖所在部位进行阻抗值测试, 分别进行运动和感觉神经进行电刺激测试, 无运动和感觉神经刺激症状后开始射频热凝。采用渐进式热凝, 起始温度为45℃, 逐渐增温, 增温梯度为5℃, 增温间隔1 min。原有疼痛被复制后, 在此温度上再增高2℃, 持续热凝3 min。从医用臭氧发生器中抽取55 μg/ml的臭氧15~20 ml, 缓慢注入盘内。使用CT扫描观察O3在盘内的分布情况, CT下O3注射后盘内分布情况分为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弥散分布状。颈腰椎间盘存在较轻的退变, 则呈裂隙状或髓核腔内积聚状分布;颈腰椎间盘存在较严重的退变, 纤维环存在变薄或裂隙, 则呈弥散状分布。陈旧性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病情较重, 大部分呈弥散状分布。退针至椎间孔, 可使用CT扫描确定针尖位置, 再注入55(35)μg/ml的臭氧10 ml。完成后静待15 min。经调整, 使针尖位于硬膜外前间隙, 注入1200 U 2 ml胶原酶。拔针, 贴创可贴于穿刺点[1,2]。

胶原酶组和射频热凝术组患者分别无射频热凝术和注入胶原酶过程, 其他步骤同联合组。

1.3 疗效判断标准 按照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分级[2], 显效: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如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完全消失, 活动正常;有效: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 偶有局部痛感, 对活动无影响;无效: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联合组的有效率和胶原酶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有效率和射频热凝术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n, %)

3 讨论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 纤维环发生破裂, 当髓核退行性病理改变较纤维环慢时, 髓核易突出[3]。臭氧髓核消融术用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 O3具有极强的氧化作用, 通过O3释放活跃的氧原子可以对髓核内蛋白多糖进行氧化, 使髓核细胞变性坏死, 降低髓核内渗透压,使其水分减少, 造成髓核体积减小, 发生固化回缩, 减轻机械性压迫作用;椎间盘突出后, 髓核释放出大量的炎症介质,使其周围组织出现粘连水肿及无菌性炎症, 形成神经根牵拉疼痛症状, O3能抑制某些炎性因子的释放, 使血管得到扩张,缓解神经根水肿, 使局部有害代谢产物得以排出;O3对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具有刺激作用, 可引起脑啡肽等物质的合成和分泌, 起到镇痛的效果。

臭氧髓核消融术的镇痛效果可以抑制胶原酶注射后产生的疼痛现象, 同时可以减少胶原酶的用量;射频热凝术可以在髓核中形成许多空隙, 给臭氧的弥散创造有利条件, 臭氧髓核消融术、胶原酶和射频热凝术在治疗时发挥协同作用的效果。手术时经CT引导可以使穿刺部位、深度都更加精确,可随时观察O3弥散情况, 有利于对O3用量的把握。

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臭氧联合单一的胶原蛋白酶或射频热凝术对陈旧性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欠佳。本研究中联合组的有效率和胶原酶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有效率和射频热凝术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CT引导下行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应用胶原酶和射频热凝术对陈旧性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选用。

[1] 周四清, 明勃, 温生贵, 等.CT引导下腰椎间盘突出臭氧髓核消融术88例疗效分析.海南医学, 2011, 22(22):111-113.

[2] 赵年, 李春华, 李德秀, 等.椎间盘内联合神经根周围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放射学实践, 2009, 24(6):668-670.

[3] 周伶, 罗爱林, 李荣春.经皮椎间盘内及椎间孔内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2): 259-26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055

2014-12-11]

054000 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王少锋);河北省眼科医院(孟小庆)

猜你喜欢
胶原酶陈旧性消融术
胶原酶清创治疗慢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2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对比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陈旧性踝关节前脱位1例
注射用胶原酶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