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干预对防治手足口病效果分析

2015-05-08 05:43宋学文姜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口病知晓率防控

宋学文 姜健

·卫生论坛·

健康干预对防治手足口病效果分析

宋学文 姜健

目的了解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的知晓程度, 探讨健康干预对防治小儿手足口病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取1000名患儿家长, 调查其预防手足口病知识, 并对家长态度及行为进行干预, 评价健康教育后的效果。结果 健康干预前后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干预前后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各种防控措施的掌握和执行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幼儿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干预, 可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能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有积极意义。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好发于夏秋季节, 以5 岁以下儿童为主, 尤以3 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大多数为轻症患儿, 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病情进展快, 导致心肌炎、肺水肿、急性弛缓性麻痹等严重并发症, 发生死亡[2]。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传播, 也可经接触患儿皮肤、黏膜疱疹液或公共用品而传播, 青少年或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 但能够传播病毒[3]。手足口病没有特效的疫苗,只有有效的健康教育才能减少手足口病的感染率。因此, 从2008年7月~2013年5月, 对到门诊就诊患儿的家长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调查及健康教育, 并进行了效果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 抽取到门诊(包括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患儿家长(包括患儿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1000人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参考相关课题资料,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统一培训调查员, 在患儿家长自愿的前提下, 采用直接询问的方法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 在问卷上如实记录, 重点记录患儿家长对预防手足口的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表现, 记录调查结果。

1.2.2 干预方法 通过向患儿家长发放有关手足口病知识的文字资料、医生现场咨询、播放视频、举行知识讲座、建立宣传栏、推荐科普网站、开通微信、微博等形式, 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重点是对手足口病的知识了解、态度、预防行为进行干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常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后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的概念、传播途径、病程时限等知识的知晓率较前明显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干预前, 能正确回答“什么是手足口病”的家长只有21%,在干预后达到85%。关于成人感染后的情况, 干预前是5%,干预后达到95%;关于“重症患儿可导致脑炎、心肌炎等甚至死亡”, 干预前是20%, 干预后达到98%;发病后的传染性以及返校时间在干预前后有显著的变化;“呼吸道飞沫传播”知晓率干预前是10% , 干预后达到98%。见表1。

2.2 干预前后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各种防治措施的掌握 干预后患儿家长对各项手足口病防控措施的掌握情况比干预前普遍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健康干预前后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n(%)]

表2 干预前后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各种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比较[n(%)]

在干预后, 家长更加重视儿童饭前、便后、外出回来后要洗手, 不和别人共用毛巾, 教育孩子形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以切断传播途径, 减少感染机会。家长喜欢带孩子参加朋友婚宴聚会, 部分老人喜欢带孩子逛超市, 小孩喜欢到游乐园等小朋友多的地方游玩, 很多家长忽视这是一个重要的传播渠道, 进行干预后, 92%的家长表示重视这方面, 减少到公共场所活动。干预后, 95%小儿家长尤其是老人表示,在给小孩更换尿布、收拾大便后会重视消毒, 并且在了解到成人也可携带病毒后, 在接触患病儿童后会重视洗手、消毒后再接触未患病儿童。90%的家长能做到对包括儿童玩耍的物品、书籍、就餐时用的碗筷加强消毒, 做到分餐, 减少儿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到肠道病毒。95%的家长在干预后认识到手足口病是可以防治的, 但仍有重症病例, 因此发现后要及时就诊、隔离, 不能随意吃药或打针。94%的家长通过教育,认识到即使症状消失, 患儿仍有传染性, 因此避免接触患儿,自己孩子患病后或症状刚好转, 不应继续接触其他健康儿童,以免传染。大部分的家长(85%)表示学习了正确的防控知识后, 会积极向亲戚朋友邻居宣传防治手足口病的知识, 分享教育儿童的心得, 共同预防手足口病, 避免手足口病在社区、幼儿园等机构中暴发和流行。而“每日检查手足”成了家长每日必须做的功课, 有很高的执行率, 这体现了人们不断增加的文化水平和卫生防病意识。

3 讨论

手足口病于1957年由新西兰首次报道,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1969 年分离出EV71。大部分为轻型, 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4]。2007年以来, 我国部分省市暴发疫情, 为规范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 国家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列为丙类传染病进行网络直报[5]。从历年疫情资料看, 我国手足口病常于3~4月开始增多, 6~8月达到高峰, 9月以后开始减少, 可见流行期很长,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呼吸道传播, 亦可经接触患儿皮肤、黏膜泡疹液而感染, 患儿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床上用品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但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 但会传播病毒[6]。可发生幼儿园集体感染和家庭、社区聚集发病现象,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幼儿园的卫生教育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但本病的高危人群是儿童, 因为儿童不成熟、依赖性强、好奇心强、喜欢聚集玩耍, 易受外界和他人影响, 无法自觉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而家长则是在生活中与小儿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人, 因此, 家长们对本病的认识程度以及为小儿所做的防治措施是控制疫情发展的关键。调查结果显示, 通过多种形式对患儿家长广泛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后, 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 并且, 患儿家长对执行手足口病多种防控措施的认可性在干预后也有很明显的提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本次健康教育干预, 使患儿家长科学地了解手足口病,消除对手足口病的恐惧感, 提高了他们防治手足口病的水平,增强了防治传染病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降低手足口病的感染率及危重病例的发生。

[1] 刘民, 刘闯.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 24(7):591-594.

[2] 孙军玲, 张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9):973-976.

[3] 陈瑞金.2010-2013年荔湾区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中国社区医师, 2015(2):163-164, 166.

[4] Robinson CR, Doanc FW, Rhodes AJ.Report ofan outbreak offebrille illness With pharyngeal lesion and exanthem: Toronto, 1957, Isolation of group A Coxsackie Virus.Canad Med Assoe J, 1958, 79(3):615-621.

[5] 张琰琰.2009 年孟津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华南预防医学, 2010, 36(4):45-46.

[6] 王立花, 李军.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进展.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6):419-421.

Effect analysis of health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SONG Xue-wen, JIANG Jian.Qingdao the First Sanatorium of Jinan Military Region/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knowledge of children’s parents on hand-foot-mouth disease, and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health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Methods A total of 1000 children’s parents were selected by random sampling method.Their knowledge of preventing handfoot-mouth disease was inspected.Health education was applied for intervention on their attitude, and its effect was evaluated.Results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knowledge rate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par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P<0.01); the difference of parents’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 of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hand-foot-mouth disease also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P<0.01).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for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 can improve their knowledge and reduce incidence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It provides active significance for prevention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Hand-foot-mouth disease;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Effect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97

2014-12-11]

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宋学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姜健)

猜你喜欢
口病知晓率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