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胺碘酮治疗急诊患者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2015-05-08 09:59李莉娟郭大峰杨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7期
关键词:西地兰快速性胺碘酮

李莉娟 郭大峰 杨胜

应用胺碘酮治疗急诊患者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李莉娟 郭大峰 杨胜

目的 对胺碘酮治疗急诊患者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 90例急诊救治的各种不同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45例。试验组按照规定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 对照组按照规定给予西地兰静脉注射, 用药1 d后,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分析, 检测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 观察各组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综合以上因素, 比较并分析胺碘酮对治疗急诊患者各种不同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经过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西地兰针后临床症状都有所改善, 但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6.67%), 且试验组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恶心、心律失常、下腹痛)的总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种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4.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急诊患者各种不同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时, 应用胺碘酮的有效性较好, 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可放心使用。

胺碘酮;急诊患者;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性;有效性

如今, 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急诊患者中越来越常见,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 也是心脏病的一大死因, 因此, 抗心律失常药也越来越普及, 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降低心脏病的病死率, 其中胺碘酮和西地兰针是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可治疗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但两种药物所产生的效果不同[1]。所以, 本文中采用给予9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西地兰的方法, 分析胺碘酮对治疗急诊患者各种不同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 选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患者45例, 其中男25例, 女20例, 年龄25~70岁, 平均年龄(51.3±5.8)岁;对照组患者45例, 其中男23例, 女22例,年龄28~73岁, 平均年龄(52.4±5.5)岁。两组病例中均有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早)、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所有病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2], 在年龄、既往病史、临床表现、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经确诊后, 应及时进行治疗, 试验组按照要求给予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4923), 起始剂量为3 mg/kg, 后1.0~1.5 mg/min维持6 h, 然后逐渐减量, 应用一般不超过3~4 d;对照组按照要求给予静脉注射西地兰(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1178), 起始剂量为0.4~0.8 mg, 之后每2~4小时再给予0.2~0.4 mg, 总剂量为1.0~1.6 mg。用药1 d后,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 监测患者心率、血压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 统计情况并作出比较。

1.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经治疗后, 若心室率较之前减少至< 100次/min或心率较之前减少>20%则判为显效;若心室率较之前减少至<110次/min或心率较之前减少>15%则判为有效。若心室率仍在>110次/min或心率较之前减少<15%则判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及总有效率结果情况 对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分别经胺碘酮和西地兰注射液静脉注射后症状都有一定改善, 但试验组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给予西地兰静脉注射的总有效率, 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病例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情况 对两组病例治疗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 试验组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给予西地兰静脉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及总有效率[n(%)]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根据本次试验的结果显示, 胺碘酮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西地兰的总有效率(66.67%),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低于西地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4.44%)。随着社会日益进步,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心脏疾病也逐渐成为常见病之一,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其中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多种不同类型, 例如房扑、房颤、室早、室速等, 多发于老年人, 病情发展快, 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发生猝死, 后果相当严重。目前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 抗心律失常药有很多种(胺碘酮、西地兰、利多卡因等)[3]。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通过阻滞钾、钠、钙通道, 明显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 可降低窦房结、希-浦系统的自律性、传导性, 提高室颤阈, 且能扩张冠状血管,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降低心肌耗氧量, 保护缺血心肌等作用。有研究表明, 胺碘酮在维持窦律方面的效果要比索他洛尔和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好很多[4]。但胺碘酮同样有一些不良反应发生, 如心血管、甲状腺、消化等系统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5]。另外, 不同患者在对胺碘酮的使用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用药量[6]。某些情况下如严重窦房结功能异常者及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等要禁用此药[7]。

综上所述, 胺碘酮在治疗急诊患者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时总有效率明显较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1] 刘志宁, 尤莉, 赵庆霞.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213例.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21):4771-4772.

[2] 谢芸芝, 陶蓉, 蒋东坡.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重庆医学, 2013, 42(15):1722-1726.

[3] 钟勇.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危重症患者伴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13):1016-1017.

[4] 魏琳萍, 王鸣燕.胺碘酮与美托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安徽医学, 2014, 10(4):511-512.

[5] 陈小涛, 王述波, 邱斐斐, 等.胺碘酮治疗骨伤科围术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12(12):1110-1112.

[6] 武彦秋, 王燕, 孙鹏, 等.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3):599-600.

[7] 陈言智, 严国胜.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22):127-12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100

2015-01-27]

475000 开封市第二人民院急诊科

猜你喜欢
西地兰快速性胺碘酮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在婴幼儿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一种提升三浮陀螺标定快速性的磁悬浮结构优化设计
乳酸米力农注射液联合西地兰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三磷酸腺苷、普罗帕酮和西地兰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的效果对比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40例治疗分析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地尔硫卓联合地高辛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快速性房颤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