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高校图书馆网站阅读推广栏目调查研究

2015-05-10 08:41马铭锦
图书馆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栏目图书图书馆

马铭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101)

1 引言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应特别关注大学生阅读。在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阅读已成为阅读的新宠。因此,不少高校图书馆借助图书馆网站推广阅读服务,力求在网络阅读与图书馆阅读之间找到契合点,创新服务方式,把优秀的文化资源展现给学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教育职能。

2 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栏目设置情况调查

2.1 调查范围、途径和结果

“985”高校图书馆在网站建设以及阅读服务等方面总体上优于其他高校图书馆。本文主要针对39所“985”高校图书馆网站中有关阅读推广的栏目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其特点和不足,以期能为高校图书馆在网站阅读推广方面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笔者主要从移动阅读、导读专栏、阅读推广专题平台以及网站扩散性等四个方面,对“985”高校图书馆的网站进行浏览和测试。分别考查:各个图书馆是否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提供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检索、浏览文献全文的功能;是否设立导读专栏,展示相关内容;是否建立了阅读推广专题平台,集中体现图书馆的文化理念以及各项文化活动;是否通过微信、微博增强网站阅读推广服务的扩散性和交互性。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985”高校图书馆网站阅读推广情况调查统计表

调查中发现,一些图书馆在阅读推广的栏目设置及内容安排上独具匠心,有的还极富创意,具体内容见表2。

表2 “985”高校图书馆网站阅读推广特色专栏

2.2 调查情况分析

2.2.1 移动阅读大势所趋

在39所高校中,除了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4所大学的图书馆外,其他均开通了移动图书馆平台,占比近90%。而且大部分图书馆都在主页明显设置了移动图书馆的二维码或文字、图标链接,体现出移动阅读的大势所趋,也表明了高校图书馆顺势而动,利用移动互联网拓宽服务渠道,发挥网络阅读功能的积极实践。图书馆借助移动图书馆平台为师生提供图书、期刊、报纸等资源的检索与全文阅读,读者借阅历史、借阅状态查询与操作,以及短信预约提醒、短信推送等服务。一些图书馆还不断拓展移动阅读功能,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应用和资源内容,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平台,陆续推出图书馆特色的音频、视频资源及相关服务;复旦大学图书馆的读者通过移动图书馆可以阅读电子书、电子刊,写书评、做批注、记笔记、发微博,随时随地记录、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学习心得。

2.2.2 设立导读专栏

多数图书馆已经意识到导读是一项具有特色的信息服务,因此将书目检索系统(OPAC)中的“新书通报”“借阅排行”等导读栏目独立出来设置专栏,或直接链接在主页上,或设置于资源、服务等栏目下。“985”高校图书馆中,近70%的图书馆(27家)采取了这一做法,其中有的图书馆还对导读栏目进行重新设计,使其形式丰富,功能多样,充分展现出导读服务的成果与特色。具体如下:(1)专业图书导读专栏。图书馆依托馆藏优势,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以及学生素质发展需要推荐相关专业图书。如:山东大学图书馆的“文史书架”专栏;南开大学图书馆的“专题书架”;东北大学图书馆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导读书目”专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特别推荐”提供“读史读经典”精读和泛读书目。(2)综合性导读专栏。一些图书馆把与导读相关的内容汇聚起来,设置在一个栏目集中展示。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荐”专栏,包括最新上架、教授推荐、学子推荐、馆员分享、借阅榜等,其中“最新上架”提供“一周最新书目”;武汉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荐”,通过借阅排行榜、推荐书目(包括采访馆员、武大老师推荐书目及心理专题推荐书目)和小布搜书,为师生阅读提供引导和帮助。(3)导读、书评与荐购相结合。将图书推荐与读者评论、荐购等功能相结合,在指导读者阅读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使图书资源建设与个性化服务融为一体。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思源荐书”;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小布搜书”;南京大学图书馆的BOOK+图书推荐服务。(4)导读专栏提供检索功能。为方便读者查找、使用感兴趣的图书,个别图书馆还在专门制作的导读栏目中设置了检索功能。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借阅排行”,分为图书借阅排行榜和读者借书排行榜,前者可根据语种、分类、书名及时间进行查询;后者可根据读者类型、所在院系及时间进行查询;吉林大学图书馆的“新书通报”,可以按语种、藏书地、典藏时间进行限制查找。(5)个性化图书推荐及荐购服务。根据读者的学科背景或阅读习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荐书服务。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依托OPAC提供“个性化图书推荐服务”和“个性化新书通报服务”;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个性化借阅排行”,依据读者的学科背景提供与之相关的专业热门图书和新书。(6)外借排行动态显示。将借阅信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提供动态外借排行榜,让读者动态掌握借阅活动,偶遇自己喜爱的图书。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今日图书外借动态”。

2.2.3 建立阅读推广专题平台

在39家高校图书馆中,建立阅读推广专题平台,展示各类文化活动及成果的图书馆有21家,占53.8%。阅读推广平台的设立具体分以下三种情况:(1)读书节专栏,针对读书节活动设立专栏的有: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等9家高校图书馆。其中,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3家高校图书馆的读书节专栏,不仅对当年举办的读书节活动进行详细介绍和报道,还集中展示了历年活动的内容、集锦、成果等。(2)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西北大学6家高校图书馆,凭借学生社团的力量建立读书社交网,将优秀的馆藏图书推荐给学生,搭建沟通的桥梁,让智慧与思想以读书网为载体迸发火花。如: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栗子网”,提供最受欢迎的图书、课程、期刊、数据库等信息,学生可以分享利用的感受,以书交友,了解好友的最新动态,与好友一起玩有趣的小应用等;东南大学的“书乐园”网站,向读者推荐新书、新电影、新音乐,提供电视广播中各读书节目的播放时间,以及其他读书网站的链接等,以音乐和动画形式将馆办期刊《书乐园》制作成精美的电子杂志书,供读者下载浏览,给人以文化、声音、视觉三位一体的唯美享受;吉林大学图书馆的“白桦书声”,发布学生朗读的国内外经典名著片段、诗歌、散文以及原创作品等,展示学生朗读的风采,帮助学生在交友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3)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以及中国海洋大学6家高校图书馆建立了阅读推广综合性平台,作为文化媒介集中展示图书馆的各项文化活动,促进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网上展厅”,汇聚了历年主题展览、视频宣传片以及图书馆各年服务宣传月的活动内容;重庆大学图书馆的“文化育人”,提供人文素质讲座、民主湖论坛、“书香重大”书友会、文化书刊、文化活动与展览、重大记忆等服务;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文化校园”,包括鲜悦(Living Library)、思源悦读、思源讲坛、艺术走进校园等,其中“鲜悦”专栏提供“真人书”活动报道以及最新“真人书”活动预告,学生可以预约“真人书”参与交流活动,“思源悦读”发布阅读推荐、历年主题书展、世界读书日专题活动、毕业季专题活动、悦读思享(书评随笔、阅读沙龙、读者互动)等内容。

2.2.4 借助微信、微博推广阅读

利用微信、微博拓宽阅读推广范围,增强与师生的互动,提升关注度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普遍做法。调查发现,除了6家高校图书馆(中国海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没有开通微信和微博,其他33家高校图书馆都至少开通了一种方式,其中26家图书馆两种方式都拥有,占比达78.8%。除了发布通知、报道热点事务和新资源新服务外,有的微信/微博平台还提供更复杂的功能,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微信平台可以查询馆藏图书和个人借阅情况、最新期刊文章及热门学术文献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专为推广阅读开设了微信订阅号,该馆采编部的“阅读悦心”,通过好书推荐、读书交流提升学生素养。

3 高校图书馆网站阅读推广栏目存在的问题

3.1 导读资源类型比较单一

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图书馆的导读内容都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到馆新书、热门借阅图书或经典类图书,且载体以纸质型为主。只有个别图书馆在推荐中涉及其他类型的资源,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的“新到资源”,推荐新书和新到数据库;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提供“新书新刊通报”;浙江大学图书馆提供网上“免费图书”导航等。

3.2 新书推荐专栏缺乏评价和评级功能

“新书通报”是图书馆导读服务的一种形式,为了增强“新书”的引导性和“通报”的及时性,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都自己设计制作新书推荐专栏,按语种及专业定期向读者通报。但这些专栏大部分都是静态显示,主要提供书目及馆藏信息,属于单方面推广,缺乏读者对推荐资源的评价功能,不利于及时了解读者的反馈。有的新书专栏内容也显得比较随机、不成体系。

3.3 对建立阅读推广专题平台的重视程度不够

建立专门的阅读推广网站,有利于集中反映和报道图书馆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所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文化服务工作的详细进程,为读者了解图书馆文化建设成果提供主要窗口。但调查显示,高校图书馆对建立阅读推广专题平台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在内的18家高校图书馆都没有针对阅读推广活动开设专门网站,比例达46.2%。这些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散见于资源或服务栏目中,或是通过主页公告栏或微信/微博平台随时进行发布,形式过于分散,文化性和独特性体现不足。

3.4 栏目内容更新的及时性有待提高

有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栏目内容更新比较滞后,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提供的“外借排行榜”,仅更新至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热门借阅”,只提供2012年的信息;国防科技大学的读书节专栏,只有2014年的活动内容等。专栏内容更新不及时将会影响读者关注、参与的积极性。

3.5 借助社会化媒体提升阅读推广效果的意识需要增强

近年来,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不遗余力地推广阅读,以较低廉的成本使推介信息到达最广泛的读者群,并增强互动和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调查显示,依然有6家“985”高校图书馆既没有微博也没有微信,在受年轻读者普遍欢迎的社会化媒体的推广方面还有待提升。

4 对图书馆网站阅读推广栏目的几点建议

4.1 导读栏目应注重体现个性化、多元化和互动性特征

阅读推广的未来趋势是:依据读者的中心地位,推广个性化的阅读内容,并在阅读中实现分享交流[1]。因此在制作导读专栏时,应更加注重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做到有重点、有规划。通过对借还书书目、服务系统登录、数字阅读行为等数据的收集、挖掘,分析不同读者群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定期有针对性地推出围绕某个核心话题的专题书目。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将影响深远的传世经典与富有时代气息的热门图书相结合,使阅读推荐更符合主流思潮,更易被读者接受。(2)推荐类型要多样化,不仅限于图书,还应包括期刊、报纸、特色文献、视频音频资源以及网上有价值的免费资源等。将纸本资源与相关数字资源进行链接,便于读者查找、阅读。(3)图书馆推荐和读者推荐相结合。对图书馆推荐的资源除了提供豆瓣网等评论外,还可以让读者打分、撰写评论,并推荐其他相关资源,调动读者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栏目的亲和力。

4.2 建立阅读推广专题网络平台,增强品牌效应,充分发挥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高校图书馆推出了许多特色鲜明、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的活动,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中颇具影响力。在这一形势下,有必要建立阅读推广专题网站,将导读内容与历年的各类型文化活动及其成果(如:展览、讲座、推荐书目、视频展播等)融为一体,打造文化传播平台。这不仅方便读者搜索、评论资源,也可以了解各项文化活动的进展,便于成果的持续使用,而且平台的建立能够促进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推进文化服务品牌创建,并使品牌精神上升为一种高度凝聚的理念,在校园及社会中形成良好的反响及口碑,对提升图书馆文化服务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4.3 依托新技术创新阅读服务形式和内容,为栏目增添活力

注重阅读推广专栏内容的及时更新,并恰当地运用新潮、活泼、流行的语言,色彩明亮鲜艳

的图片以及各种炫酷的动画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注意利用最新的网络科技手段创新阅读文化活动,使专栏内容集趣味性、导读性和参与性于一体,表现形式上多姿多彩,并以灵活互动的方式牢牢扣住读者心灵,达到持久吸引读者的效果[2]。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推出的“寻宝图书馆”手机APP有奖体验游戏,让读者用手机扫描游戏二维码,下载、安装“馆内通”APP软件,通过定位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在读书节网站上开展的“拯救小布之消失的经典”活动,以动漫游戏的方式,让读者在娱乐中回答与名家经典相关的问题,完成闯关获得奖励;四川大学图书馆读书节的特色活动“微拍电子书”,让读者利用手机录制一分钟推荐电子书的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上。这些形式活泼、趣味盎然的活动充实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栏目的内容,为网站增色不少,也吸引了更多的读者。

4.4 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服务的热情,增强栏目生命力

读者是阅读推广的主要对象,也是阅读活动参与的主体,他们非常了解自身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因此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的阅读服务非常具有优势,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图书馆可以通过招募志愿者,或与院系、学校读书协会等社团合作,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给学生较大的自主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策划、开发出更具感召力、趣味性、亲切感的阅读活动,并以此设计、建立相关的网上阅读推广专栏,促进同龄人在线探讨问题,交流信息,增强活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参与不仅使阅读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吸引力,也为阅读推广专栏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使专栏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让读者充分参与阅读服务,可以使读者感觉到来自图书馆的信任,图书馆也在为读者提供多样化体验的同时,提高了阅读推广的效益[3]。

4.5 将阅读服务嵌入读者日常的虚拟空间,增强主动性和针对性

为了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可获取性,留住并扩大读者群,图书馆需要将阅读推广的触角延伸到读者的环境中,使他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在指尖处触手可及图书馆的服务。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为读者提供Thulib cookies小脚本,读者在Firefox浏览器中下载打开该脚本,在访问豆瓣、亚马孙、Google Books等网站时,就能看到该书在图书馆中的馆藏情况。将图书馆服务嵌入读者常用的网站中,可以帮助读者在网上漫游时发现图书馆有价值的资源和服务,这无疑是将游离于图书馆之外的读者吸引回图书馆的极好方式[4]。此外,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开设阅读推广板块,展示资源与服务,解答咨询问题,也能很好地达到嵌入读者环境、吸引眼球、凝聚人气的效果。

5 结束语

图书馆要充分借助学校、社会等外部力量不断创新阅读推广的形式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将新理念、新技术应用到阅读服务专栏的建设中,更深入地嵌入读者环境,增强栏目的互动性和体验感,吸引读者关注,使读者乐于参与阅读和交流,并从中享受情绪、智力和精神上的满足,进而不断强化对图书馆阅读产品、服务及其品牌的偏好,达到不断提升读者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效果。

[1]姚伟.基于社会媒体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创新与发展[J].图书馆学刊,2015(3):75-77.

[2]杨莉.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实践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思源悦读”网站服务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3):3-5.

[3]刘燕.体验营销助力图书馆全媒体阅读推广的新思路[J].图书馆,2015(3):100-102.

[4]刘颖,黄传惠.嵌入用户环境: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方向[J].图书情报知识,2010(1):52-59.

猜你喜欢
栏目图书图书馆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栏目主持人语
图书馆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班里有个图书角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