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禅背后的负面情绪

2015-05-11 18:41龚艳丽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4期
关键词:口头禅王国消极

龚艳丽

有调查显示,目前的白领阶层,四成以上都将“郁闷”挂在嘴边。不管是下馆子点菜还是大家一块商量去哪春游,有人一概以“随便”两字来回答……口头禅虽然五花八门,据调查显示,国人最爱说的“十大口头禅”,按排名分别是:“随便”(10.5%)、“神经病”或“有病啊”(8.1%)、“不知道”(7.2%)、脏话一类(6.7%)、“郁闷”(6.5%)、“我晕”(5.6%)、“无聊”(5.5%)、“不是吧?”或“真的假的?”(4.8%)、“挺好的”(4.6%)、“没意思”(4.6%)。

其实“随便”一词不仅中国人说得多,美国人也最爱说。美国曾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是“Whatever”,相当于汉语中的“随便”或“无所谓”这个词,为美国人说得最多、最让人讨厌的口头禅。排在后面几位的还有“你知道”、“总之”、“这就是事实”、“到头来” ,等等。

口头禅隐藏的心理问题

口头禅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人一旦有了这个习惯,就像上瘾一样,往往脱口而出,不能自制?“其实,口头禅本来是个贬义词。”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指出,它原指一些没得道的和尚,常把一些玄而又玄的禅语挂在嘴边,装作好像得道了的样子。在现代社会,它也包含一定的贬义。“口头禅不仅让语言变得啰嗦,好像长了个瘤一样,更重要的是,有些口头禅背后隐藏着一定的心理问题。”

负面以及中性的口头禅占绝大部分,积极向上的口头禅所占比例较少。一种口头禅代表了一个群体的社会心态。说口头禅的人以30岁以下的人为多,说明现代社会的多元性让他们的生活与思考都处于一种松散、不成熟的状态,却不得不面对骤然增加的社会压力,只好通过口头禅等方式来释放与宣泄。像“无聊、没意思、郁闷”等口头禅,典型地反映了这样的心理。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黄悦勤教授回忆,上世纪60年代,最流行的口头禅很多都是积极向上的,比如“面包会有的”。这句来自前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的台词,成为当时绝大部分年轻人的口头禅,激励了一代人克服困难、积极向上。“如果用‘大众和‘有理想来定义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则可定义为‘小众和‘无理想。”这是导致出现积极和消极两种口头禅的根本原因。

换种心态 “驱逐”消极口头禅

消极的口头禅对于个人来说,也许能达到一种心理宣泄的作用,比如说一句“有病”或“没意思”、“郁闷”,心里会舒服很多。“但这些负面口头禅带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会影响身边人的情绪。”黄悦勤指出。

而中性的口头禅,比如“随便”、“不知道”等,王国荣认为,其实反映的也是放弃自我选择、消极拒绝等心态。喜欢说“随便”的人,往往是爱随大流、不能为自己做主的人。“随便”隐藏着“错了别怪我,和我没关系”这样推卸责任的潜台词。不管别人问什么,都先回答“不知道”,同样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还有些中性的口头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比如“然后”、“嗯”、“这样”等,王国荣建议,能不说也最好别说,真正好的语言是干净、符合逻辑、准确、客观的,加进琐碎的东西,不仅让人听了不舒服,也是对语言的污染。

(编者注:近年来,随着港台等地与内地交流的不断增多,内地本来没有的口头禅如“然后”等到处泛滥,电视节目中出现频度最高。一句话中出现多次“然后”,其实并无然后的含义。这种不分良莠照搬口头禅的习惯,实际是一种盲目的趋同,不值得效仿。)

“你可以尝试换一种积极的口头禅,其实就是换了种心态。”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刘兴华说,比如“太棒了”或者“给力”这样的流行语,还有前两年韩剧《加油,金三顺》流行过后,不少人把“加油”两个字当成了口头禅,这些都有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人在表扬他人时,内心的欣赏情绪会被他人感觉到,用同样的情绪来回报。

王国荣最后建议,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身边的人,自己有哪些口头禅,然后把它们记在纸上,有意识地分析哪些出现频率最高,哪些让人听了不舒服,哪些对自己有消极影响。不好的口头禅,要一点点减少说的次数,今天10次,明天8次,最终将它们从生活中驱逐出去。

(摘自《老人报》)

猜你喜欢
口头禅王国消极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地下王国
等一会儿
逃离鼠王国
妈妈的口头禅
建立新王国
爸爸的口头禅
妈妈的口头禅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