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

2015-05-11 17:50马玉荣王艺璇
中国经济报告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常态一带一路互联网

马玉荣++王艺璇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常态”、“互联网+”

3月21日-2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做主旨演讲。他表示,新常态要有新思路、新作为。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张高丽指出,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持续繁荣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必然要求。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实施更为开放的新举措,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中国和世界相融相依

本届论坛中方主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论坛开幕致辞中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不断深化。鉴于此,中国经济新常态与世界经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密切相关,交互影响。如何应对新常态下的挑战,如何抓住新常态中蕴藏的重要机遇,不仅是中国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世界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这更加凸显了当下加强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中美关系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无疑具有突出地位。在“关于变革世界中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对话中,中国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张业遂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当前的国际秩序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展开了交流。张业遂认为,现行的国际秩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面临很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国际秩序进行改革,但这种改革不是推倒重来,或者另起炉灶,而是各国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和完善,中美两个世界大国应该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基辛格表示,美国是一个“守成大国”,而中国是一个“崛起大国”,这两者之间肯定会发生冲突。但与以住不同,这种冲突不仅意味着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历史上“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多数情况下会陷入冲突,最终通过军事对抗解决。但在全球化日益深化背景下,大国间唇齿相依,靠军事手段解决冲突已经行不通,加强协商与合作是唯一选择。另外,各种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减少贫困、地区和平与发展、反恐、卫生方面的一些危机等,也只有通过各国加强合作才能共同解决。对中美两个大国而言,更是超越冲突,开启一种国际秩序新模式的机遇之所在。

中国经济进入触底期

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及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为与会代表广泛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指出,今年和明年很可能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一个触底期,应当以全面提升要素生产率为主线,把金融体系、基础产业领域等一批改革摆上优先位置,从而实现转型再平衡。同时,未来的经济增长要靠创新驱动。中国实现创新有三个有利的条件,第一是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改造,第二是中国对严重过剩产业的洗牌,第三是绿色发展也将成为创新型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战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利用信息化推进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所谓发展新经济的事,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是传统产业要利用信息化这个机遇来加快对自身的改造。德国提的“工业4.0”,实际上是通过信息化、信息技术革命来改造传统产业。所以,对中国来说创新与传统产业改造必须并重。

谈及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可谓“环球同此凉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表示,世界经济的现实并不令人乐观。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及其他新兴国家,在经济增长、就业、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表现明显分化。今后全球经济走势,在很大程度上既取决于各国已经采取的措施能否收到成效,还取决于各国将采取什么样新的措施。作为持续快速增长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表示,中国现在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13%,如果中国维持7%的增长,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就将达到1个百分点。而全世界的增长无非就是在3%-4%之间。也就是说,中国每年对世界增长的贡献将可达25%-30%,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引擎。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今年7%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兼顾了结构转型、就业、居民收入、国际环境等多方因素之后做出的,完全有希望实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不仅要实现增速换档,更需要实现结构优化,也就是加快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由投资出口拉动向三大需求协调拉动转变。

对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浪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曹国伟表示,“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以前,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一般集中在第三产业,而如今,这样的改变已经波及第二产业,甚至第一产业,比如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造汽车。

财政和货币政策需相互配合

宏观经济的良性可持续运行,离不开合理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保障。 对此,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未来财政部将进一步推动财税改革政策的落实。财税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打破区域封锁,促进市场统一;进一步推进全面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划拨国企资产来弥补社保缺口。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称,2015年要突出积极财政政策的应有之意,包括: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规模,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坚持结构性减税和系统性清理收费,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和大范围削减不必要的收费。

谈及货币政策,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尽管货币政策是稳健的,但改革开放的步伐还会进一步加快。具体讲,有三件事情要做:第一,要使境内境外的个人投资更加便利化;第二,资本市场会更加开放;第三,修改《外汇管理条例》。

推行“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战略

为更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加快对外开放,自由贸易区战略已经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中国正在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本届论坛举办前夕,正值中国发起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并得到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在此背景下,“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问题自然在此次发展高层论坛上受到热议。endprint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在新常态下,中国将从生产型、投资型向消费型转变。目前中国市场还存在极大潜力,外资企业要把握机遇,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与中国市场共同发展。继生产型中国、投资型中国的概念之后,随着中国消费升级明显加快,在新常态下应开始注重“消费型中国”。他表示,中国正在进行的区域多双边自贸协定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个总体考虑是从现在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上使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的一半以上能够通过自贸区实现,比现在将近30%的水平大幅提升。

“一带一路”战略将大大推动自贸区建设

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经济合作倡议,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重点是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一带一路”不会与其他区域合作机制重叠或竞争,而是寻求各类机制协调合作。“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倡议,奉行共享、共通、共建原则。

谈及中国大外贸领域的“一带一路”战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表示,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国同时倡议建立亚投行。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量大、实施周期很长、收入流不确定等因素,私人部门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是有难度的。亚洲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亟需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促进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何立峰表示,“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互通相辅相成,在推行“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应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优先领域。建议沿线国家把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区域以及亚非欧之间的交通运输网络。

新常态下论改革

对于什么是新常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这个问题讨论得很热烈,概括起来是两点:第一,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就是增长的速度下降。第二,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增长。

吴敬琏表示,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稳增长作为主要的政策取向,对此我有一点怀疑。今年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关键之年大家期待的,一个是已经开始部署的农地改革,另外一个是国有企业改革。历史经验证明,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够消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才有可能实现我们所期望的一种新常态。

世界银行副行长英卓华表示,中国改革的深度和性质不仅非常艰难,并且史无前例。若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中国将无法取得可持续和稳健的经济增长。根据国际经验,需要把改革基于法律完善。很多国家在推进改革的时候,往往是事先完善了法律法规,调整了监管措施,但是这些只有经过机制改革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指出,结构改革,可以把中国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当然在结构改革过程中我们要解决诸多挑战。我们要通过更加稳健的法治体系,通过反腐行动来推动治理方式的改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称,有一位国外学者曾经说过,可从两项改革来看中国决策者改革的决心:一是生育政策的调整,二是户籍制度的改革。为什么选择这两项?他说这两项是受益者最多、既得利益群体最弱的两项改革。挖掘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不能用传统的办法和手段,必须转向通过改革获得红利。

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制度成本要引起高度注意。要通过改革系统地降低经济运行的制度成本,包括改革不同群体间的权利关系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郑秉文表示,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并轨的制度设计,目前只有决定,还没有实施细则。如果这个制度设计不好,改革可能是要失败的。

谈及国企改革,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说,要关注制度资本问题,因为制度资本比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更加重要。他说,如果要按照中央要求,通过国企改革把许多国有企业转变成国有资本的投资运营公司,首先在制度资本上必须有一个转型,有一个突破,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弘毅投资总裁、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赵令欢指出,大家担心这一轮改革是不是一轮私有化的过程,争论国有资产流失。事实上,国企改制从来就不应该是私有化的过程,中国的国企改制应该是市场化的过程。国企改制一定要有适当数量的管理层持股,过程一定要阳光、透明、规范、依法、依情、依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常态一带一路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