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5-05-11 12:24李平容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口头培养思维

李平容

内容摘要: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表现,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不能充分反应一个人的认识和想法。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说;二、利用生动的声音形象,让学生“想”读;三、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想”参与;四、巧设问题,进行口语交际;五、开拓形象思维,让学生“会”说 ;六、教师用流畅、优美的语言,熏陶学生。

关键词:口头 培养 思维

当前,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本文认为可通过以下的一些方式来进行。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说

学生想说,有强烈主动的表达欲望,是新课标提出能力培养的难点。而这种难点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息息相关。就低幼阶段的孩子而言,大多能畅所欲言,但常常不分场合,口若悬河,可谓是出口成章。而当进入小学阶段,大部分孩子不知不觉中有了羞涩感,怕自己说得不够好,于是在课堂上就变得沉默。在这个时候,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变得异常复杂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过课内外经常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都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而做相应的转变。教师要更注重自身的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多用正面肯定式和趣味式的教学,激发学生从“不想”说——“想”说的转变。比如,对发言积极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保持沉默的学生要用简短有效的话来鼓励、关照,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信任,从而放松自己紧张的神经:想说话。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因材施教,尽量和每个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想,真正建立起师生间互相信任的关系,让每个学生大胆说话,体验到顺畅表达自己的快乐。

二、利用生动的声音形象,让学生想读

自古以来,教学与朗读密不可分。在传统的教学中,吟唱即是教学的主要方式,现代语文教学应该继承这一方法。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记忆力和形象思维的活跃期,这时候,声音的形象教学,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即时记忆,而且可以激发孩子大脑的形象思维能力,即想象力的培养。在课堂中,这种声音的形象教学,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与听录音来实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艺术。新课文中,尤其是一些诗歌、散文类的美文,教师首先可以在课堂上作范读,讲解,同时以现身说法讲解有关朗读的技巧。如教学《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时,由于文章本身富有童话色彩,应紧紧抓住学生容易接受直观表演这一特性,在范读的同时配合适当的肢体动作表演,惟妙惟肖地模仿小动物们不同的语气,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表演中。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平时不爱读的同学也深深地投入到情境中。

另外,我们知道,朗读是训练说话的较好方法之一,可提升口语表达的流畅度。在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引读、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在上作文讲评课的时候,也可以选出几名作文优秀或平时口头表达较好的同学,让他们朗读作文,这样既帮助了其他同学写作文又锻炼了这些同学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取到双重效果。

三、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想参与

第二课堂活动是教学的重要辅助方式,并日渐得到现代教学界的重视。如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发并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巩固和拓展课内教学,成为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考量角度。一个优秀的第二课堂活动设计,我认为,应该围绕第一课堂的主题,但必须有所拓展,补充相应的知识点,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予以实现。如果在第一课堂中,教师以讲授、范读课文为主,那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就可以让学生以表演、朗诵比赛等极具竞争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或看一段和课文相关的动画片,让学生学会讲故事等形式表现课文。也就是说,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更灵活多变,借鉴更多的教学媒体。总之,多以开放式的教学,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所设计的第二课堂应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在难度设计和实行的方式上,都应以趣味性为主。

为此,我所设计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学生自主为中心,不限内容和形式,这样取得很好的效果。每堂语文课前我都会利用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讲故事,说笑话、诵读诗词等。内容可选自各种报刊杂志、课外阅读材料等等。这样的活动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而且增强他们在公共场所发言、表现自己的信心,同时还能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知识面,可谓一举多得。

四、巧设问题,进行口语交际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交流,简单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有目的的语言交际。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文本内容,挖掘多姿多彩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把学生提出的“青蛙没有说假话,它看到的天只是井口那么大,为什么不对”提升为一个极富争辩性的问题:“青蛙说的话究竟是对还是错?对在哪里,错在哪里?”问题的暗示性在于青蛙说的话是错的,是否也有对的一部分?学生由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说:“青蛙说的话肯定是错的,天无边无际,哪里只有井口那么大。”有的说:“我觉得青蛙说的没错,它从没跳出井口,看到的天确实只有井口那么大。就像我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就知道我们的中国最大,所以它说的是真话。”有的说:“应该说青蛙的话有对也有错。它看到的天确实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对的,但实际上天是无边无际的,青蛙的话说错了。”就这样,学生们的观点和想法互相激荡,彼此启发,以至下课之后,学生们的思考还意犹未尽。显而易见,这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拓展思想深度和广度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领略思考和表达的乐趣。

总之,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其方法是很多很多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多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是一定能够让学生拥有令人羡慕的口才!

五、开拓形象思维,让学生会说

说话是综合性很强的一种口语能力。在前面我们讨论的激发学生“想”说、“想”读、“想”参与的欲望,并巧设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之后,现在我们应该从思维层次上,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深度拓展。教师只有让学生由易到难的顺序,通过多层次的反复训练,学生才能学会用多种方式“说话”。而这个训练的过程,极为重要的一步是对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正如乌申斯基指出的:“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要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具体来说,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对选定的主题,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对对象进行描述。比如按时间或空间顺序说、按照学生的某个具体观察点说、站在老师的立场模仿老师的口吻说、补充课文中省略部分说、按板书设计说和图文对照说等,引导学生展开自由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如我教完《黄山奇石》一课后,让学生跟随课文的描绘,充分调动各自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峰怪石的形态。对学生的想象力而言,这样有据可依,可以举一反三的例子,可以再旁及更多的对象,甚至可以借助绘画的视觉形式,将想象用色彩、线条与空间这种形式表现出来,让飘渺的想象跃然于更具体可感的直观形象上。这样循序渐进地,学生对事物或场景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会得到极好的锻炼,自然而然地,学生越来越“会”说话了。

六、教师用流畅、优美的语言,熏陶学生

如果说前面的着眼点都在于学生,那么对在教学中起导向作用的主体——教师,应有什么样的要求呢?众所周知,老师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眼里,享有至高无上的威望,老师的一言一行,具有必定无疑的正确性。也因此,教师应随时警觉自己肩负的责任,时刻注意自己可能给学生带来的正面影响。在教学中,如高山飞瀑,让人遥感其美,近感其爽的流畅、优美的语言,正是学生成长岁月中最重要的环节——课堂上所能给予的最美妙的滋养手段之一。而流畅,优美的前提是丰富。因此语文教师要做“杂家”,要博采各方面的知识。著名散文家秦牧说过:“一滴水是透明的,然而深厚的海洋却变成蓝色的了。一颗麦子是不可能发热的,然而仓库里的麦堆,热度却可以升得很高。概括和集中了的事物,总是要产生一点特点的。”诚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瓶中本无水,倒挂不能滴!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彩的叠句,古诗词名句、格言警句的引用,都可以使语言生动流畅,秀美,妙趣横生,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得到熏陶,丰富词汇,增强口头表达的能力。

综上所述,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做好引导、示范的作用,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健全积极的人尽最大的努力。

(作者单位:福建仙游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口头培养思维
怎样写好英文口头通知
如何写口头通知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