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实施

2015-05-12 01:16王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活动课程幼儿园儿童

王薇

摘要: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均为数年来被中外的教育实践检验的课程类型,各具优势与不足,正是这两种课程内涵和形式的对立性,更彰显了其并存的必要性,进而促成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从儿童全面发展的角度看,既要有学科知识的学习,还需能力的培养,因此,两种课程类型的并举更能成全儿童真正生命的成长。然而,直至今天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科课程仍然一统天下,活动课程数量严重不足。立足对绥化市15所幼儿园的实证调研,深入剖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活动课程设置与实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课程;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3-0073-04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类型主要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学生本位课程,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也无外乎此三种课程类型。其中,学科课程分为单学科与综合学科课程,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属于综合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分为指定领域课程与非指定领域课程,指定领域的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课程;学生本位课程是指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于一体的新型课程。

一、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学生本位课程

学生本位课程在融合了学科与活动课程对立特质的同时,客观上也消解了这些特征,即在课堂上既要突出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又要体现儿童的主体性,通过活动,促进儿童主动探究。事实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两种课程的优势往往无法充分体现,这意味着原来课程的优势丧失或变得形式化。另外,如何做到对两种课程特质的兼收并蓄,对于教师来说的确是新的挑战。因此,学生本位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其设计在理论上是较为理想的,在教师的实际操作中是有难度的,其实施效果还有待正在进行的教育实践的检验。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均为数年来被中外的教育实践检验的课程类型,各具优势与不足,正是这两种课程内涵和形式的对立性,更彰显了两者并存的必要性,进而促成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从儿童全面发展的角度看,既要有系统学科知识的学习,还需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学生本位课程的并举也许更能成全儿童真正生命的成长,不必盲目否定某一方以求进步。

鉴于我国长期以来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历史背景,尽管国家几度进行基础教育、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然而,活动课程的开展仍不容乐观,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二、我国幼儿园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实施

活动课程是根据儿童的经验或团体生活整合起来的课程,其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课程哲学观,所以又称经验课程。活动课程是儿童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实践,进而获得经验的课程。这里的“活动”有身体的活动,更有思维的活动。活动课程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也不是教师用繁杂的问题控制儿童思维的走向;它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体性,有利于儿童能力的培养。活动课程契合当下的幼儿教育理念和现行的课程观,即幼儿教育应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总和,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在我国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当中,可以从三个方面设置活动课程。

第一,开设真正的单元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单元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是典型的活动课程,但这里的单元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并非是学科课程之后的课外延伸或补充活动,而是列入课表的正规课程。单元主题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幼儿,并与所有幼儿共同探究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其呈现的形式为师幼围绕某个主题,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一系列的子活动,逐步达到主题总目标的过程,在实施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关注的是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与亲身经历,旨在促进幼儿的自我发现。区域活动是指教师在活动区内为幼儿提供每一个活动内容所需要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探索、体验与发现。因此,区域活动并非无目的的区角自由活动。

第二,引进国外的活动课程。如蒙氏课程、福禄贝尔课程等,这类课程属于以幼儿动手操作教具、主动探究发现为主的活动课程。诚如虞永平所言,只有将幼儿的经验和知识的获得看作是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才能从这里起步。

第三,改造或创编的活动课程。

幼儿园可以将科学领域、社会领域等五大领域的课程改造成活动课程,即这些领域课程不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是以幼儿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为主。但这类活动课程的产生需要较高素养的教师、相关的教学设施、社区资源等,以此种方式产生的活动课程在国内并不多见。当然,幼儿园还可以自行创编活动课程,这需要依靠本土化教育资源与高素质的师资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对某些五大领域课程只是改变了教学方法、手段或教学形式,适当加入一些游戏的做法,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诸多问题为主线,以层层递进的缜密教学环节作为轨道的学科课程,充其量贴近“学生本位课程”,但并不符合活动课程的特质,因为这种课程始终处于教师的高度控制之下,并非以儿童的自主探究、发现为主,因此这样改造的学科课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活动课程。

从活动课程设置的比例看,应依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不同层次的教育等因素进行设置。事实上,根据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即第一信号系统占绝对优势,以感知觉、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为认知基础。而且,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并不是以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兴趣、能力、良好的习惯等。因此,幼儿园活动课程设置的比例应占课程设置总量的多数更为合理。

纵观我国的幼教机构,系统地设置并有效实施活动课程的幼儿园并不多,仅限于一线城市或二线城市的少数优质幼儿园,如苏州市的金家坝幼儿园尝试结合本土资源创编饲养活动课程;昆山市实验幼儿园尝试将单元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整合在一起,即以单元主题活动课程方案为理论指导,按照单元主题活动的子目标在各区域投放材料,实施有目的的区域活动。广州市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一轮课改的新增必修课,其幼儿园中活动课程设置的比例也较多。在这些幼儿园中活动课程占据了课程设置的主要阵地,彻底改变了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可以看到真正的单元主题活动、区域活动、蒙氏课程及少数由五大领域课程改造的活动课程、自行创编的活动课程。事实上,我国多数中小城市,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活动课程的数量严重不足,其实施效果更令人担忧。

三、绥化市幼儿园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实施

(一)现状

截至2012年,绥化市内共有137所幼教机构,其中民办幼儿园135所,公办幼儿园仅2所。绥化市内还有100多所无照经营的幼儿园,这部分幼儿园面积小,师资等条件较差,活动课程的设置无从谈起。现列举2014年3月调研的绥化市15所幼儿园的第一手材料,对绥化市幼儿园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加以详细阐述。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15所幼儿园中只有7%的幼儿园开展了单元主题活动,有13%的幼儿园开展了区域活动,且此两种活动只是学科课程的课外延伸活动,而非真正的活动课程。有7%的幼儿园开设了福禄贝尔课程或魔力猴课程;关于蒙氏课程的设置涉及的幼儿园相对较多,也仅占27%;至于改造或创编的活动课程并不存在。

在15所幼儿园中有4所幼儿园开设了表1中的活动课程,占本次调研幼儿园总数的27%,其余11所幼儿园没有开设任何一种形式的活动课程。这4所开设活动课程的幼儿园其活动课程占每所幼儿园课程设置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31%、15%、15%、8%。可见,此次调研的15所幼儿园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是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活动课程所占比例过小,甚至多数幼儿园均没有开设活动课程。即便是开设活动课的幼儿园,其活动课的实施效果也着实令人担忧。

现以绥化市最大的公立幼儿园机关幼儿园为例,该园的课程设置主要为五大领域的课程和一些国外引进的课程。其中,活动课程为蒙氏课、福禄贝尔课、区域活动、单元主题活动。但后两种活动课是名不副实的,其单元主题活动实际上是一个月进行一次的大型活动,区域活动是每天在学科活动之后,在区角内进行的自由活动,时间为1小时左右,只有个别教师试图有目的地进行区角活动。

关于蒙氏课程的实施,基本沿用了蒙氏传统的课程内容和教法,同时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蒙氏教育不合理的部分,如在教学方法上增加了师幼的互动、同伴间的互动,多了一些引导的语言,力求关注幼儿这一学习主体。但面对陈旧的蒙氏教具并没有进行相关的改造或创造,也没有借鉴到现代蒙氏教育的精髓,在蒙氏教育的本土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福禄贝尔课程主要针对的是数学教育,涉及到较为陈旧的14套教具,其课程内容与方法也只是在沿袭传统,并无新意。

(二)存在的问题

1 幼儿园的管理者课程观陈旧,缺乏对活动课程的认识

在受访的15名园长中,只有3人较为准确地解读了活动课的内涵,即便有想法的园长基于民办幼儿园的生存、家长的认同也不敢在课程改革方面迈大步。

2 幼儿园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活动课程

在调研的幼儿园中看到活动课程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如单元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只是作为学科课程之外的延伸活动。

3 多数教师不理解活动课程的内涵,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在调研中发现,多数教师只知道学科课程,不了解活动课程的内涵。对于引进的活动课程仅停留在模仿、照搬的层次上,不能正确领悟引进课程的精髓,没有能力对其进行改造,更无法彰显引进课程的本土化和时代性,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4 幼儿园开设活动课程的硬件条件不足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开设活动课程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在民办幼儿园居多的前提下显得尤为艰难,诸如经费问题、场地面积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备、社区资源匮乏等。

5 幼儿家长不认同活动课程

在此次调研中共发放问卷230份,有效回收212份。在问卷中有2个问题涉及到家长对活动课程的认同与否。其中,“在课堂上教师少讲课或不讲课,其主要任务是为幼儿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您认为教师这样做是否合适?”有94.2%的家长认为不合适,并回答如果让孩子自己探索,根本学不到知识,那要教师做什么。另一问题是“在幼儿园一日的课程中,如果拼读、识字、算数等基础知识学得较少,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您能接受吗?”有95.8%的家长表示不能接受,提出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学的基础知识太少,怕上小学一年级跟不上,所以会考虑给孩子转园。

四、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活动课程设置与实施的因素

(一)园长因素

首先,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数民办幼儿园园长的教育理念陈旧,还停留在“孩子安全、身体健康、多学些基础知识即可”的层次上。对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沿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以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内容为标准,作为管理者如此办学,没有活动课程的一席之地。

其次,部分园长能够与时俱进,更新办园理念和相应的课程观,但迫于家长的刚性需求,即如果孩子学到的知识较少,就要转园,为了民办幼儿园的生存,也不敢轻易更改课程设置。即便是公立幼儿园的园长也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学科课程的延续,为了符合《新纲要》的精神,适当做些融合或调整,向学生本位课程靠拢;另一方面尝试活动课程的渗透。因为即便有地方财政的支持,如果大部分家长不买账,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也是幼儿园的管理者不敢承担的责任。当然,还有少数园长愿意在幼儿园设置活动课程,但不知何为,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

(二)家长因素

在偏远地区,众多幼儿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于是盲目比较幼儿园所教学科知识的多寡,同学之间学习成绩的优劣,给幼儿园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家长对活动课程的认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活动课程的开设。

(三)幼小衔接因素

事实上,少数家长的教育观念更新较快,能够理解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迫切之需,但苦于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还是选择了从众的做法。因为小学一年级对幼儿的要求较高,如需要一定的识字量、拼音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等,此类要求属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要求,对于刚脱离幼儿园的孩子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的,如果在这之前幼儿园专注于活动课程的开展,势必在有限的时间内会顾此失彼。因此,幼小衔接的问题也成为影响活动课程开设的因素之一。

(四)教师因素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和成效的重要因素。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成就来自教师队伍的力量,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困难和问题也源自教师队伍的问题。目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幼儿教师的学历门坎仅为大专即可,这些教师的来源一般为当地的专科毕业生,鲜有低层次院校的本科生加入。事实上,一些民办幼儿园连此类专科生也不愿意去。因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诸多在职的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偏低,以至于有些教师连依据《新纲要》的基本精神驾驭五大领域的课程都有难度,更无法理解活动课程的应有之义。至于实施真正的区域活动、单元主题活动、蒙氏课程等也显然是勉为其难,这些教师急需相关的专业培训,且应为长期的轮训。

(五)教学条件因素

开设活动课程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教学场地的提供,蒙氏课程等教具的购置,相关的实验室或其他教学设施的完备,社区资源的补充等均为影响活动课程设置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活动课程设置与实施的因素众多,事实上,在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但立足幼儿真正生命的成长,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相关的解决方略有待进一步研究。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活动课程幼儿园儿童
爱“上”幼儿园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