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路可逃的爱情

2015-05-12 01:28彭晓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无名的裘德哈代托马斯

彭晓春

摘要:《无名的裘德》是托马斯·哈代所著最后一篇长篇小说,可与《德伯家的苔丝》并称姊妹篇。该书也是哈代最具争议性的小说,因其批判社会传统,导致出版后受到批评界强烈非议。也正因此,迫使哈代放弃了小说创作,转而写诗。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以悲怆的笔调描写女性,正是这种对女性的深切感悟,使他受到女性主义批评者长期的争议。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无名的裘德》中苏这个人物形象,及其对父权制的反抗与妥协。

关键词:《无名的裘德》;女性主义;托马斯·哈代;维多利亚时期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3-0109-03

哈代乃19世纪末蜚声国内外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于《无名的裘德》序言中自称要写出“灵与肉的生死搏斗”,的确他做到了,但他的成功却使他饱受争议。在该小说中,他用哈代式的悲怆笔调叙述了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苏这个人物。在苏的悲剧命运中,哈代倾注了鲜明的女性主义思想意识,但因其所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背景,哈代或他笔下的苏都不可能挣脱当时的父权制社会,因此他同他笔下的苏都注定无法逃脱困境,苏的至高无上的爱情找不到出路,也无法逃脱命运的枷锁。

一、引言

英国女性作家伍尔夫曾这样评价哈代:“他对女人比对男人表现了更为温暖的关切,这也许是他对她们有更加强烈的兴趣。”从其作品中对女性人物性格、心理和命运的描写,可见他对女性的兴趣和关注、对女性所寄予的同情都远远大于一般的男性作家。他的女性主义思想在他众多作品中随处可见,尤以《无名的裘德》最有代表性。哈代在《无名的裘德》中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苏倾注了自己深沉的爱,苏作为接受过教育的新式女性,性格独立、精神自由,她很大程度上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的典型形象,女性的自我意识强烈,女性对自由对价值的肯定都反映在苏的身上。但是尽管如此,哈代始终摆脱不了当时正统社会观念的影响,导致其对人物命运的塑造都逃不出宿命论的观点。所以,在父权制潜意识支配下,他作品中的女性在与男性世界抗争中,结果都是必然走向毁灭。这也正是苏经历过无数痛苦与折磨后,又回归原点去赎罪,终究逃不出命运枷锁之原因所在。

《无名的裘德》的故事发生于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小说叙述了乡村青年裘德悲剧的一生。裘德自幼父母双亡,他聪明好学,在费乐先生一次无意识影响下,渴望着上大学。但年少时由于贫困,被大学拒之门外,只能在做工之余埋头自学,以求机遇,然而却在屠宰场主之女阿娜贝尔的诱惑下,一夜春风,之后被迫结婚。结婚后的裘德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不久便与阿娜贝尔分道扬镳,后来去了基督寺大学附近工作,仍希望获得上大学的机会。而就在这大学城,他与表妹苏·布莱德赫邂逅相遇,苏是个聪慧貌美、脱俗不羁的女子,两人一见倾心。受制于二人血缘关系,婚姻无望,苏嫁给了费乐先生。但与费乐无爱的婚姻,非但没使苏摆脱与裘德爱情的煎熬,相反,在不安与焦虑中,她终于突破心理防线,与裘德走到了一起。但她们的爱情却为教会所不容、世俗所不齿,他们穷困交加,绝望中,裘德的大儿子竟然杀死了弟弟妹妹,然后自尽。遭此惨变,苏最终承受不了生活给予她的打击和煎熬,屈服于命运和教会,离开了裘德,回到了费乐身边,开始了无尽的忏悔。裘德更是终日纵酒,年纪轻轻就郁郁而终。从文中故事可以看出其宿命论,命运是不可抗拒的,即便二人摆脱世俗,走到一起,但其毁灭性结局亦是他们和哈代都抗拒不了的。

二、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发展到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了。而在过去,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就其历史发展进程,男性始终在社会中占支配地位,女子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那时,父权文化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男性精神控制着社会发展,男性代表着力量、权威和尊严,女性在男性社会中只是作为一个客体而存在。美国当代著名批评家芭芭拉·约翰逊说过:“从圣奥古斯丁到弗洛依德,自我的概念和人类生活的具体化都是以男性为模特的。”

自古以来,在男性作家笔下,女性不外乎以两个形象存在,一是天使,二是魔鬼。女性之所以会被描述成两个极端的形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对女性性别角色的控制和期望就是如此,是父权制的价值尺度在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反映。在男权社会中,男性将女性神化,是为了让女性更好地为男性做贡献,顺从男性。男性将女性魔鬼化,主要是对女性不服从男性行为的憎恶和宣泄。男性作家不管以何种形式对女性进行描写,都没有秉持一种公正的态度。

《无名的裘德》之所以能够大获赞誉,是因为哈代作为男性作家,没有落入“天使”和“妖妇”俗套的描写中,他对女性的关注和描绘都超越了传统固定的模式,没受到两极化的影响,他塑造了区别于传统女性的女性形象。哈代在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用极其悲怆的笔调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女性以及她们所遭受的痛苦,并且通过这些描写向男权社会发出攻击,为女性在男权社会受到的不公和压迫鸣不平。哈代虽然是男性作家,但他笔下所刻画的女性形象都背离了传统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不但对传统的妇女所处的地位在精神和物质方面进行了反抗,而且她们敢于追求自己的爱。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无名的裘德》中女性形象,会发现在《无名的裘德》中,苏是一位人格思想独立,且蔑视世俗的女性形象,她比哈代作品中任何其他女性形象都更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也是最能体现哈代女性主义的一位饱满的女性形象。哈代借助笔端诉诸自己对当时维多利亚时期父权制社会的强烈不满,但是其内心又无意识地使其不能摆脱父权制社会宿命的思想意识。

三、《无名的裘德》的社会背景和女性地位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小说生涯中最后一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传统社会中,新女性在面对当时信仰缺失和社会分工时,想要成为新时期独立女性的困难性和艰巨性。作品中,女主人公苏不仅敢于在那个世俗的社会,抛弃丈夫与表兄裘德同居并生子,追逐自己真正的爱情,还敢于做出反对维纳斯和阿婆罗、反对基督教的勇敢举动。这在一个男性占主流地位的社会,其举动不能不说是相当地令人震撼,但其结果表明个人的反抗不足以抗拒当时父权制社会,不足以撼动社会大趋势,其最终仍屈服于父权制。

社会评论家在达尔文生物决定论的影响下,认为“适者生存”导致了性别差异。女性的社会地位是社会分工过程中母性生活的自然结果,它不像男性那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而且在传统思想影响下,女性并不受重视,大多数女性也只是依附男性而存在,丧失了其独立地位。丈夫的成功与否成为了她们的人生奋斗目标,为了衬托男性的重要性,她们甘于卑微地生活在男性背后。久而久之,男性愈发想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她们,让她们具备他们所认为的女性特征,如忍受、服从、严谨等。对于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来说,女性与男性结合后,其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做家务,繁衍后代,没有人会关注她们是否有学识、有意识,人们关注的只是她们是否安分守己、生育孩子。即便是当时有一部分工作适合女性去做,也大多都是些酬劳低、劳动单一的工作,譬如店员、文员和制衣等。即便当时部分女性拥有高学历,她们亦无法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工作领域。

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背景就是如此艰难,虽然当时女权运动高涨,相关的法律也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女性权益的规定,但这些规定还没有真正改变女性生存的现状。正如《无名的裘德》中的女主人公苏,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接受过教育,敢于追求自由,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她最终并没有摆脱自己的悲剧命运。

众多读者在怜悯同情苏的同时,也在思索是什么原因把这个曾经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女性折磨到如此地步,可能最终都把苏的悲剧命运归结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种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又不是很全面的。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作家建构的社会背景内,因此他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但同时小说人物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必须受到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除此之外,小说人物在自己的小说世界中也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意识,他有时候的发展不受作者的制约。故此,纵观整个小说的大背景和内容,造成苏的悲剧命运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形态、作家经历及其对人物的看法,是这些综合因素的合力造成了该人物命运的悲剧。

四、苏所处的生存困境和反对父权制的抗争

1 女性生存的困境

可以说,苏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典型代表性女性,她追求自由与平等,追求婚姻和恋爱自由,并且敢于藐视当时的封建权威和教会制度。但是她生活在当时的父权制社会中,为了保存其内心的独立意识和自由,她不得不依照父权制社会下能够接受的女性特征去隐藏自己,其结果是她不能平衡二者在自身的占有位置,最终导致了自我分裂。与此同时,她自身的性观念也深受影响,认为女性具有性欲望是不正当的,应该遭受报应。故在经历众多磨难后,再也无力抗拒命运的枷锁,从一个追求自由的新女性变成传统社会中受父权制思想影响的牺牲品。在苏的身上,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父权制社会下,既定伦理道德观念已经渗透到那个社会所有人的身上,使她们在自己的内心和现实中找不到二者平衡点,最终陷入生存困境。

苏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她的生存受到当时社会习俗、道德、法律及婚姻观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她面对世俗观念时,不可能成为一个彻底革命者。姑婆曾说过,苏在孩童时代就已经学会了用女性的意识去看待自己,为了获得男孩子的赞许声,她有意识地在一群男孩子中滑滑梯,但同时,她却又责怪男孩子们莽撞无理,把她看成女孩子。成年后的苏同小时候一样,犹豫不决,一方面保持着自己的女性意识,另一方面却对男性冷落。从苏对裘德的态度中便可看出苏的思想意识,一方面她深爱着裘德,另一方面却又把这种炙热的爱抑制在自己的内心,她享受与裘德同居带来的自由爱情,同时又畏惧婚姻,害怕一纸婚约限制了自己。苏的爱情观是精神恋爱,她痛恨性爱,即便与裘德结合也是出于嫉妒阿娜贝尔。她勇敢地向父权制社会中的传统势力作斗争,但在孩子们惨死之后,她的精神防线却崩塌了,她开始相信宿命,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归结于她与裘德的畸恋。这个新时代的女性最终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中丧失了自我,回归了世俗,重新皈依教会,回到费乐身边继续没有爱情、却有法律效力的婚姻。从苏的悲剧命运中可以看出,在父权制的影响下,她复杂的心态和所处的困境使她找不到思想平衡点,她想要摆脱生活困境,却又无力回天,因而屈从于父权制社会。哈代作为男性作家,对女性抱有极大的同情和深切的理解,并且对处于父权文化统治下的女性命运做出了一定的思考,但他自身的宿命观念使他不能帮助当时的女性找到一条合适的出路,所以他与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一样,陷入了寻找生存之路的困境。

2 反对父权制的斗争

《无名的裘德》的小说背景是维多利亚时期,可以说哈代笔下的苏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新式女性新形象的典范。在哈代生活的维多利亚时期,充斥着传统的妇女观念,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中处于附属地位。她们存在的价值便是做家务、繁衍后代、服侍丈夫。男性用他们的价值观念去要求女性,忍耐、奉献、牺牲成为了衡量女性好坏的标准,并且大部分女性也自觉地接受了这些强加到自己身上的标准。久而久之,在这些观念影响下,妇女们都自觉地接受了这种附属地位。

但是作品中的苏,不同于众多的维多利亚女性,而是一个接受过教育的新女性,她果断、反叛、坚强、独立,精通哲学,藐视当时的社会与教会,她不同于其他女性,她有自己的工作。当学校关她禁闭时,能毫不犹豫地跳入河水与裘德约会。她敢于向父权制社会下的婚姻仪式和法律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她藐视婚姻的神圣:“想结婚的女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多。他们之所以结婚,只是她们认为,结婚可以给他们一种体面;只是由于婚姻有时候能给她们一些方便——这种体面和方便,我都愿意放弃。”苏的这些思想和看待事物的角度都是超越时代的,而且她自己也意识到了:“我们这种情况,完全走在时代的前头!时代还没成熟到我们那种程度哪!”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她反对父权制的思想观念。

开始,苏因没能准确无误地看清楚自己的思想,在徘徊不定中,与没有爱情的费乐结婚了,但结婚后,苏发现自己不仅内心煎熬没减轻,相反却在与日俱增,她便突破种种藩篱与裘德走在了一起。当苏决定离开费乐的时候,费乐说:“你不喜欢我,你是在犯罪。”这当然是那个时代的男性用自己固守的权利要求女性,但重要的是,苏并没有向费乐妥协,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费乐。苏在这场反对封建父权制的斗争中,无疑是胜利者。在离开费乐后,苏与裘德同居了,在与裘德的关系中,她占支配地位,在裘德一次次要求二人去办结婚的时候,都是苏以各种理由使他们爱情合法化而搁浅。可以说,她是裘德情感上的寄托、精神上的支柱,苏与裘德的爱情并不是像父权制社会中的男性压制女性那样的婚姻,二人的关系是平等的、自由的。实际上,也正是这种女性占主导地位的爱情体现了哈代的女性主义意识,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了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的地位。

通过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发现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苏,哪怕是充分体现了哈代女性主义意识的新式女性典范,敢于追求自己的自由和爱情,敢于抗争父权制下的传统观念、宗教信仰,最终也还是无路可逃,苦难的生活一次次把她逼回现实,走向妥协。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自身的力量不足以撼动当时社会的父权制思想,而且哈代心目中父权制思想和女性主义思想意识共存着,也就注定了苏无法摆脱困境的命运。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无名的裘德哈代托马斯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画与理
托马斯送电器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托马斯的一天
威塞克斯“万物有灵”观与哈代小说的神秘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