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度、有质感、可观赏
——电影《亲爱的》之我见

2015-05-13 00:27魏兰骄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
戏剧之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陈可辛质感孩子

魏兰骄(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有深度、有质感、可观赏
——电影《亲爱的》之我见

魏兰骄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

电影《亲爱的》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价值,导演陈可辛在市场需求、个人情怀之间很好地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创作出了一部让人看完为之感慨的优秀作品。

《亲爱的》;深度;质感;观赏

大多数人去看电影《亲爱的》,可能都是奔着黄渤、赵薇去的。观看之初,你可能疑惑导演陈可辛竟然使用电视新闻纪录片的方式去拍摄一部电影,可是看完整部影片,就会明白也只有这样的叙事方式才足够稳妥、足够有诚意。

导演以一段依托于血缘关系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为切入点,从这个家庭的遭遇牵出了整个社会、政治层面的问题,在看上去很小的故事、很简单的情节中挖掘出深刻复杂的人性,将这样一部集深度、质感、观赏性于一身的影片呈现在荧屏之上。

余英时认为,现代观念中的“知识人”必然也扮演着社会批判者的角色,由于他们并不身处官员阶层,所以对政治与社会的批判也更为自由与辛辣。[1]陈可辛作为一个有态度的香港导演,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抱负,一直以来他对于电影政治态度的把握都是很有分寸的,在这部《亲爱的》中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表现可以说是他对政治批判的一次小试水。

当发现鹏鹏失踪之后,田文军和鲁晓娟六神无主地跑到派出所报案,要求警方协助他们寻找儿子,但是得到的回应却是“失踪人员在24小时内不予立案”。当在监控录像中看到鹏鹏被一名陌生男子抱上火车的时候,我不禁为之愤慨,倘若警方及时立案,不错过寻找孩子的最佳时机,那么一个家庭的破碎就可以避免。这一笔,是陈可辛导演对当下警察工作的批判。除了这幕戏之外,在韩总夫妇放弃寻找孩子、准备再要一胎的时候,却被告知办理出生证明必须要出具上一个孩子的死亡证明;李红琴想要收养小女儿吉芳时必须要有吉芳是弃婴的证明。这一切都展现了人之常情、人的基本权利在所谓的规矩面前变得毫无价值。以及后来福利院院长对李红琴说话时的不屑与鄙夷,表情、腔调、动作的拿捏,无不是对这个时代社会制度的一种无声的讽刺。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李红琴和鲁晓娟两人在法庭上争夺孩子抚养权的那场戏。农村出身的李红琴,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和在城市里长大、受过良好教育的鲁晓娟形成鲜明对比。她们两个本是毫无瓜葛的、两个阶层的人,却因各种机缘交织在了一起,这仅仅是一种巧合么?当然不是,这是导演陈可辛别有用心的暗示。鲁晓娟来自深圳,代表着发达城市中的中上阶层,李红琴来自安徽农村,是贫穷落后的农民阶层的象征,二人对簿公堂,立场相对,加上之前田文军和鲁晓娟在芜湖与李红琴奔跑抢子,村子里的村民不分青红皂白几乎全部出动围攻田文军和鲁晓娟,这些都看似无心,实则有意,表达了陈可辛对中国未来主要矛盾出现方式的一种担忧,是他作为一个有良心的知识人对中国社会发展何去何从的深度思考。

之所以说《亲爱的》是一部有质感的影片,是因为无论它的选题还是整部影片的剧作设计都是很具人文性的。剧中每一个人物的设计、情节线索都是生动饱满的,即便是配角的演绎都非常到位。随着剧情的发展,人性的转折起伏、高高低低都让观众看得清清楚楚,就好像是从现实生活中截取了一个个戏剧性的片段连接成了一个故事,很现实又很荒诞,通过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把生活的复杂性、人性的幽深以及生活的质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田文军在丢失儿子之后由希望到失望,又由失望到绝望,后又看到希望,这样的心理精神上循环往复的折磨并没有让他放弃寻找儿子的信念,他坚信“只要想找就一定能找得到”。终于,他找到儿子了,三年寻子之路的痛苦与压抑都没有让他掉泪,但当辛苦找回的儿子对警察说把他抓起来的时候,他蹲在派出所门前放声大哭起来,这哭泣中有满腔的委屈与酸楚,也有无处释放的爱与亲情。找回儿子之后的日子并不像想像中的那样美好如初,他的生活开始被焦虑和不安充斥着,就连下楼扔垃圾都要把已经熟睡的儿子扛在肩膀上,唯恐一个转身,儿子会再次消失不见。

李红琴在剧中可以说是塑造得最具张力的形象了,她在影片中间才迟迟出现,表面看来她是人贩子的老婆,是一个负面形象,可是导演陈可辛却给了她和田文军同等重要的戏份。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导演不想把故事仅仅设定在表面的涵义上,他更想表现的是海面之下的冰山部分,也即是人性深处更为丰富的情感撕扯以及生活的错杂纠结。李红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名受害者,她生活在丈夫编织的谎言中,在封建思想严重的农村可以说是没有尊严地活着,她生活的希望也就是这两个别人的孩子了,可是孩子却被认走了。看到这里我没有反感厌恶她这个所谓的反面角色,反而在心中生出一丝同情,无论是在剧中设身处地地站在李红琴的角度考虑一下她的感受还是在剧外旁观,我都体味到一种酸楚的味道。这种对李红琴在情感上的两难处境,在田文军身上也有很明显的表现,当他扛着孩子下楼扔垃圾偶遇到守候在楼下想见鹏鹏一面的李红琴,她对他说“别给孩子吃桃”的时候,田文军心中的那团原本应有的怨恨的火苗却怎么也燃烧不起来,她对孩子真诚的爱让田文军无法愤恨,这种矛盾的情感纠葛在人物角色之间被无声地演绎出来。包括就在李红琴为夺取女儿吉芳的抚养权而不惜牺牲肉体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天意弄人,我想像不出在她的心理世界里,会经历着怎样一种天翻地覆。影片中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那就是张译饰演的韩德忠,他的生活原本幸福美满,却因孩子走失,这一切都被打破了。寻子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都没有让他退缩,可当田文军找到孩子之后,他给田文军发了一条信息:“我做了那么多,偏偏找到的是你,我找不动了!”导演并没有把韩德忠设计成一个只懂奉献的光辉角色,而是给予他血和肉,让他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都无法控制的嫉妒、无奈与苦涩,这种人性化的设计堪称绝妙。尤其是在鹏鹏的生日聚会上,韩德忠把放弃的决定告诉大家后决绝离去,这场戏把他心中那份纠结与愧疚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亲爱的》中,每一个人物的设定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他们的情感表现都是十分丰满的,这也是片子能够描摹出生活质感的原因。

最后,影片的可观赏性应归功于演员阵容的选择。黄渤是饰演喜剧角色而名声大噪的,但在该影片中却一反常态出演了这样一个悲情沉重的角色,但他并没有辜负屏幕前的观众。陈可辛曾经评价黄渤出演的话剧《活着》:“他在里面演的感情戏,那种力量,比他任何一部喜剧都厉害。”[2]黄渤在剧中对复杂情绪的掌握,每一句台词应该蕴含的感情,每一个眼神要传递的信息都拿捏到位,让观众跟着他入戏,体味着剧中人物的百态心情。赵薇出演的李红琴也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颠覆。剧中赵薇不复以往剧中光鲜亮丽的形象,而是不施粉黛,顶着重重的眼袋,以粗糙的皮肤、无神的双眼直面镜头。赵薇在剧中的表演让所有人都另眼相看,她塑造的朴实而又坚守心中执念的农村妇女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是孩子被认走之后,她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还是又见到孩子之后担心被发现而压抑着喜极而泣,又或是得知自己竟然怀孕时的矛盾情绪的无处安放,每一处都演绎得精准到位,让李红琴这个角色更有张力,跃然于荧屏之上。

《亲爱的》是一部可以让人笑着哭的电影,那欲言又止的开放式结局,如同看完之后久久难以平复的心情。可以说整部影片在表现导演人文情怀、不违大众主流观念、迎合观众需求这三方面很好地找到了一个契合点,使得这部影片在思想深度、人文质感、观赏价值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

[1]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闻捷.黄渤:我是愧疚型父亲[J].星光无限,2014(4).

I235.1

A

1007-0125(2015)03-0140-02

猜你喜欢
陈可辛质感孩子
空间的质感
颜料的“质感”
陈可辛不再执导《酱园弄杀夫案》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打造上乘质感肌
跨越与融合,离散与回归——陈可辛“北漂”十年的文化审视和空间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