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证在图书馆的应用

2015-05-13 00:12王晓萌广州图书馆广东广州510623
图书馆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办证二维码广州

王晓萌(广州图书馆,广东广州510623)



电子证在图书馆的应用

王晓萌
(广州图书馆,广东广州510623)

[摘要]分析了目前图书馆实施电子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需求,研究并确定了电子证的使用形式,介绍了相关技术——二维码,通过二维码电子证来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与多元化的服务。

[关键词]手机QR码图书馆服务二维码

[分类号]G250.7

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21日期间,共248个开放日,广州图书馆办证数量总计24.31万个,日均办证980个,接待访问量总计503.17万人次,日均接待访问量约20289人次。面对如此庞大的工作量,读者难免会因为排队队伍过长、等待时间过长等而不耐烦,同时,工作人员也因繁重的工作量不堪负荷。对比国内外的图书馆和读者数量可知,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数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而在美国有2/3的公民持有和使用借书证,按美国人口总数统计,约每18400人就拥有1座公共图书馆,加拿大也有千余所公共图书馆,约每1万人左右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1],这个数字非常惊人。面对如此大的差距,广州图书馆作为一个争创“国际一流,国内先进”的公共图书馆,未来任务艰巨。

1电子证的需求

在广州图书馆的自助办证机制中,为了减少发证工作量,计划引导读者使用身份证做借书证。在馆内的西门——正大门处摆放了3台由3M公司提供的自助办证机。目前可自助办证的对象为拥有广州市户口的读者。

普通市民的办证流程为:先阅读办证规则,然后选择证件类型(身份证/社保卡),再放卡读取身份信息,选择办证类型(基本借阅证/未成年人借阅证)即可。但是在实际操作使用过程中,即使我们认为现有的自助办证机操作已十分简单,但由于使用习惯等因素,仍然有很多读者不希望将身份证当作借书证使用。

在2013年8月份到2013年底期间,笔者做过一份问卷调查。调查中发现,几乎有一半的读者都会出现忘记随身携带借书证(当时主要使用的是应用RFID技术的实体借书证)和不记得自己借书证号的问题。

另外,据材料统计结果显示,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有794万人,常住的非广州户籍人口(即外来人口)有476万人。面对庞大的外来人口群体,广州图书馆本着公平开放的原则,积极为他们提供服务,保证公民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权利,但目前外来人口居民均因身份证号或者居住地址等问题不能使用自助办证机来实现自助办证,必须要在服务台通过核实一些个人信息后,才能通过人工办理临时借书证手续,导致服务台仍存在排队紧张的情况。

面对如此旺盛的读者需求与馆舍条件等限制,根据“广州图书馆2010~2015年发展规划”[2]中提到的“建设贴心的图书馆,消减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各种障碍,为各种群体、机构提供针对性的服务”的要求,为了方便读者,缓解各种排队压力,实现便捷、快速的信息查询与交流,广州图书馆推出了电子证服务。

2广州图书馆推出的电子证形式——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电子证

2.1各行各业对二维码的研究

电子证的概念由来已久,在CNKI中查找题名中包含关键词“二维码”的文献,搜索到记录568条(2013年10月),其中最先应用二维码的行业是公安、工业、通信业、电子商务业。根据各种论文显示,公众普遍是由2006年开始认识二维码,2007年与智能手机绑定使用手机二维码的频率激增,2008~2009年将二维码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在上述搜索结果中再搜索包括“图书馆”的关键字发现有15篇文章,其中北京大学的张晓蕾在2007年10月发表的《二维码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探析》为最早关于二维码在图书馆中使用的文章,2010年有关在图书馆推行二维码的文章逐渐增多。

2.2二维码技术简介

二维码表示方法很多,常见的编码格式有DataMatrix、QR Code等。

与一维码相比,二维码具有信息量大、可存储图像、可加密、纠错能力强、对主系统和网络依赖性低、制作成本低等特点。二维码能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最多可容纳1100~3800个字节500~1800个汉字,除存储字符、数字等文本信息外,还可存储图像、声音等高容量信息,并可表示多种语言文字。二维码制作简单,除可以自己编制软件外,网上还有很多免费的二维码生成软件。二维码对印刷要求不高,普通打印机就可打印。同时,制作者还可通过二维码生成程序改变二维码内部某部分的点阵排列,对二维码进行加密。另外,二维码抗损能力强,即使被损坏50%,也仍然可以识别出正确的信息。扫描识读器离线阅读并识别其包含的信息外,还可以用手机阅读。手机摄像头对二维码进行拍照后,自动识别其中的数字信息、链接到互联网上,进而观看相关图像、视频等[3]。

在上述提到的调查表中,笔者还做了关于读者对二维码认识的调查项,发现被调查的约430名读者当中,86%的读者都有用手机使用过二维码的经验,94%的读者使用的是智能手机,这也为推广和使用二维码电子证提供了前提保证。调查同时也显示,使用过二维码的人均能感受到二维码使用方便的事实。

2.3二维码电子证的缺点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生成二维码,所以如果使用二维码作为电子证应考虑到读者证号的安全性和隐私,具体在投入使用时,还需要考虑防伪、防盗的功能,或者要求读者设置密码。广州图书馆就通过对每个生成二维码的证号,再同时生成一串附加码以进行加密,然后使用时通过专门的硬件和相关设置进行解密,保证了只有官方网站生成的二维码电子证才能被正确读取。另外,由于二维码的特点,一般只要保证四个角的完整性,即可被识别,可以在图片中间嵌入广州图书馆的馆徽标志,希望能够首先从外观形式上保证电子证的唯一性与可识别性。

此外,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通过手机拍下的二维码,由于手机屏幕的反光,通过扫描枪扫描,对扫描的距离和角度有一定的要求,不如纸质打印出来的便于识别,或者要求读者将手机屏幕亮度调高,保证读取率。

2.4一维码与二维码的比较

表1 一维码与二维码的比较

3二维码在图书馆的其他应用

3.1硬件配置前提

二维码扫描设备要求可以扫描各种条码,包括各种二维码、一维码。目前常见的有单独的二维码扫描枪,或者是安装了二维码扫描软件的智能型手机。

3.2图书馆传统服务,使用二维码技术实现的功能——办证和查询

针对新办证读者:到馆后,通过业务系统录入身份证及相关信息后,生成一个新的证号和二维码图像,可通过短信、邮件形式发送到读者手机供读者使用,此二维码图像即为电子证,可节约制卡成本。使用电子证不存在丢失借书证所导致的换证补证问题。此外,使用电子证形式还可方便读者网上在线注册,简化程序。读者可以在网站上填好注册信息提交后,由馆员在线审核通过,即可直接发送二维码到手机或邮箱,供读者下次到馆时使用。这就有效节约了读者时间,简化了办证发证工序。

针对已办证读者:可以直接登录“我的图书馆”,登录成功后,显示证号二维码,如图1所示(Interlib系统的OPAC 3中已经实现功能)。

图1 登录我的图书馆

登录后,证号二维码图片显示在页面的右上角。可通过手机拍照后当作电子借书证使用,在自助借还机上使用二维码扫描器扫描该图像即可。

在Interlib系统的OPAC 3中,读者在查询图书信息后,同时可以看到该书的二维码信息,如图2所示。

图2 查询书目信息

图2使用手机中下载安装的软件扫描二维码结果见图3。

图3 扫描结果

读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图书的一些信息,不用使用纸笔记录,直接存储在手机上找书。

3.3二维码在图书馆新型服务方式上的应用

3.3.1微信、微博等APP中的二维码使用

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嵌入链接的二维码图片,提供给读者扫描还可以实现:直接关注广州图书馆各种微博、关注微信(官方微信中包括查询、借还书等功能)。

3.3.2二维码在图书馆门户网站、移动图书馆的地址链接及形象宣传方面的应用

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得门户网站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资源展示、形象塑造的一个主要途径与窗口,也是读者利用资源、信息获取、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一些馆内的通知也可以将内容生成二维码图片,提供给读者自由下载查看[4]。例如,将用户较为关心的图书馆地址、开放时间、联系方式、图书馆地图、文献布局、部门介绍等信息,图书馆希望告之用户的新闻、事件、活动,用于引导读者使用图书馆的视音频导航等信息编制于QR码中,将之打印在图书馆宣传手册及其他用户易于获取之处,当用户需要了解这些信息时,只需用手机对其进行扫描并解码,便可快速获取到信息内容[5]。

4 结语

二维码使得手机能够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地阅读电子书、电子刊或者观看视频等,手机也不再仅仅是通讯工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方便地阅读,也不受空间限制。由于在图书馆使用电子证还属于初期摸索阶段,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特别是图书馆采用电子借书证可能会遇到安全问题,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及互联网站、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来普及市民对二维码的认识和提高安全使用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方宁.我国与美国、加拿大公共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差异比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1):12-16.

[2]方家忠.广州图书馆2010~2015年发展规划[EB/OL].[2014-03-03].http://wenku.baidu.com/view/eaa5cd9a58da0116c17 748c.html,2009.

[3]张晓蕾.二维码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情报,2007(10):94-95.

[4]陈玲.二维码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图书与情报,2013(1):109-110.

[5]曹琼,陈幼华.手机QR码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11):46-49.

王晓萌女,1987年生,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自动化技术。

收稿日期:(2014-11-02;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办证二维码广州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观山海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二维码
小康二维码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