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聚落为了和平,收藏战争

2015-05-14 09:51王鑫
中国西部 2015年30期
关键词:抗战日记文物

文·图/ 王鑫

在成都的百年古镇安仁,有一座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聚落,1000余万件馆藏文物好似散落的记忆碎片,见证着中国百年历史的沧桑与变迁,收藏着中华民族抗战年代的艰苦卓绝。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重新探访这座抗战主题博物馆,也就拥有了不一样的特殊意义。

樊建川,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的主人,1957年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他插过队、当过兵、教过书、做过官,后辞官经商,经历极富戏剧性,贯穿其中的是他从未改变过的“收藏癖”。十多年前,他开始考虑建一个私人博物馆,将几十年收藏的“宝贝”拿出来与世人分享,因而被友人笑称为“樊傻儿”。

如今,他一手打造的建川博物馆聚落在成都百年文化名镇安仁落户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在安仁古镇500亩的土地上,建川博物馆聚落共建有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场馆,已建成开放25座场馆,共收藏文物10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329件,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抗战主题馆是樊建川最耗费心血的一个。30年来,他费心尽力地收集了1万多件抗战文物。在他看来,这些文物就是历史最有力的证据。樊建川收集文物,看重的是文物背后的故事,主张将历史细节化。于是,当一张张破旧不堪的战时报纸、一个个弹孔尚存的钢盔、一封封辗转万千的家书,甚至一粒从抗日军人衣服上掉下来、血迹斑斑的纽扣,聚集在一起时,足以让人心如刀绞。

《荻岛静夫日记》:这是一套令人无比愤懑的日军侵华战场实录,记述者是1937年8月23日应召入伍的一个普通日本士兵荻岛静夫,时年27岁。据日记记载,荻岛静夫在中国战场的近三年里,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昌会战等重大战役,于1940年1月退伍回到日本。在此期间,他将战场上的所见所感如实地记录了下来,无一日间断,共计20万字,照片208张。日记本附页上有军人守则、常用“支那”语对照表、伪满洲国地图等。日记详细地记录了日军扫荡、屠杀、毒气训练、进攻、炮击等血腥场面。荻岛静夫用词极为简略、直接,几乎没有任何形容,读来却让人触目惊心。

“今天,我的将军给我发了一把刀,我想尝试一下它有多快,我把几个中国人的头给砍下来了。”

——摘自国家一级文物《荻岛静夫日记》

寻找“鬼子日记”

樊建川早就听说过一部“鬼子战地日记”,却一直未睹其真容。一个偶然的机会,藏家与博物馆取得联系,将密密麻麻的八大本《荻岛静夫日记》交到樊建川手上。樊建川细细读完日记,愤慨、痛心自不待言。后经专家鉴定,这批日记真实可靠,史料价值极高。这些日记的出现,意味着他的抗战主题博物馆又增加了一件重量级的文物。

2011年年末热映的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创作素材也是两本日记。这两本日记详细记载了美国人明尼·魏特林和德国人约翰·拉贝两位传教士在南京的所见、所闻、所感,是那段血性历史最直接的见证。如今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这些日记也给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永远不要忘记历史!

“嘘!别压住历史的声音。”抗战主题博物馆的展厅内随处可见这样的铭牌,这既是对参观者的提示,又是博物馆的呼唤。

日本侵华罪行馆:日本名匠担纲设计

担纲日本侵华罪行馆设计的是日本籍国际建筑大师矶崎新,这其中经历了不小的波折。矶崎新一向坚定地反对战争,在接到建川博物馆聚落的设计邀请之前,就曾想过设计一座以反战为主题的建筑。尽管矶崎新与建川博物馆聚落的想法一拍即合,但是在日本国内,来自民众和右翼势力的指责着实让他犯了难。他曾对樊建川说:“日本很多民众给我寄信来,已经在威胁了,他们对我说:‘矶崎新,你是我们大和民族的骄傲,你是我们最好的、最优秀的设计师,你为什么给中国人设计抗战博物馆?你为什么设计抗战博物馆里的日本侵华罪行馆?为什么!’。”但是矶崎新顶着巨大的压力,五次往返中国,终与博物馆达成合作协议。

见证历史的记忆碎片

日本军队在中国犯下的滔滔罪行,中国民众饱经屈辱的过往,恐怕不是一部文字作品或者一部历史书可以讲得明白的。一把刺刀、一颗子弹,甚至一张照片、一封家书,都是组成那段历史的记忆碎片,沿着这些记忆碎片,我们将拼凑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抗战史。

“国难临头,共起奋斗”脸盆

历史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民族复兴”“保卫和平”“抗战到底”等口号深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家用器皿上常常能看到这些字样。这个珍贵的脸盆是樊建川从上海一个弄堂里花高价收来的,被他称为“绝品”“孤品”。脸盆内落有这样的款识:“国难临头,共起奋斗”“满腔热血矢丹忱,一片冰心盟白水”。这两句话语真切地反映了民间抗战的决心和毅力。

新四军军人蔡良家书

历史关键词:

卢沟桥事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这是一组新四军军人蔡良在1937年至1939年,战争爆发初期给家人的书信,内容除日常琐事外,更多的是有关抗战的见闻。褶皱的信封上布满邮戳,说明信件从战场送至家人手中,不知费了多少周折。这名坚强不屈的军人还曾在信中写下这样一句话:“日本鬼子不驱出中国去,儿就不回家,誓死为抗战奋斗到底。”

父义子忠的“死字旗”

历史关键词:

川军抗战、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

这不是一面普通的旗帜,而是一位四川父亲对儿子的期待与勉励。国难当头,山河破碎,这位父亲毅然决然送子出征。当他挥笔写下“死”字和“伤时拭血,死时裹尸”的句子时,该是何等的胸怀、气度、惨痛和悲壮!一面“死字旗”,见证了四川人誓死抗战的决心!

残疾抚恤登记证

历史关键词:

战略反攻、浴血奋战

这原是一本残疾抚恤档案中的部分登记表。其中,主要是在抗日战争中与日伪作战时受伤致残的人员,他们分别是王俊祥、刘庆海、王子和、李佩龙、任有廷、李连仁、唐克。他们是那场战争的英雄,也是那场战争的幸存者,因为我们不知道,又有多少热血刚烈的军人还未等到胜利的号角响起,就已经被战火掩埋。

日本投降矣

历史关键词:

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抗战全面胜利

这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日,中华民国《大公报》发表“日本投降矣”的报道。同日,日本《每日新闻》也报道了日本天皇颁布投降诏书的情况。历经70年的岁月流逝,两份报纸早已泛黄斑驳,但我们今天仍能通过这两份报纸,了解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八年抗战,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终于为我们换回了和平的今天。愿世间再无战争,愿人间再无杀戮!

寻访建川博物馆聚落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

特色展馆

红色年代系列:真实再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俗系列:老公馆家具、三寸金莲文物展示民族文化的历史变革

地震系列:纪念汶川地震遇难者,普及地震科学知识

休闲设施:阿庆嫂茶铺、龙门阵客栈、旧报纸中心、知青客栈、人民公社大食堂等

猜你喜欢
抗战日记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的逝去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文物失窃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