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故事的沉船手

2015-05-14 16:53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手记作弊新闻周刊

编读往来@MATATA:曾有同学说去泰国考GRE,利用和美国的时差,考的分数能比我高出挺多的。后来听说这件事之后,觉得自己埋头准备考试,也是醉了。

@找水的橙先生:我相信不只是一个国家的学生,有这种留学考试作假行为。即使留学开始后,也有人利用他人造假完成考试。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留学申请造假的调查太有意义了。以前我有个同学要出国,他成绩很差,忽然托福考了90多分,还跟我炫耀了半天。当时另外一个朋友跟我透露说,他是作弊才考了高分。他出国以后学习一直跟不上,还换了学校,后来也不知道怎么样了。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作弊过程是这样的。我不明白,通过作弊出了国,听不懂老师上课讲什么,怎么毕业?(花明)

“东方之星”沉了,随着一起沉没长江的还有442个生命。

根据监利县政府统计的数字,到达监利县的记者有400名,很多记者都会为这次报道撰写手记,手记里面应该都会包含着“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熬夜”“趟水”“奋战在第一线”这样的故事。

我也不能免俗,“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深夜徒步几公里。而行走在江堤的烂泥、水坑里时,根本没想到这里是血吸虫疫区。

在整个新闻报道的推进过程中,确实有一个很奇特的体验,那就是被骂。虽然没人点名道姓地骂我本人,但作为记者这个群体的一员,我确实也自动归位,自动挨骂了。

朋友圈里关于沉船十大恶心标题越转越凶,人们调侃,嬉笑,讽刺。

我自问,我们这些身在故事现场的前方记者,到底能做什么?到底该如何写一篇克制且准确的报道?在习惯了被煽情被感动的读者面前,我究竟应该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新闻产品?我为此深深地惶恐。我真的害怕,害怕写出一篇被骂得狗血喷头的稿子,也害怕被人骂做没有人性底线。

其实,回过头来仔细想想,我是一个记者。盖·特立斯是这样描述这个群体的:“大多数记者都不安分,都是喜欢偷看下流场面的人,吹毛求疵,在各种人身上和各种地方寻找瑕疵。对他们有诱惑力的不是日常生活的健全场面,而是诸如骚乱和抢劫,国家分裂和轮船遭难,银行家流窜到里约和烧死尼姑之类的事情——荣耀是他们的追求,壮观是他们的激情,而正规,却是他们的敌人。”

所以,想做一个职业的记者,就力争做到职业经理人那样,别把自己包装得那么崇高而正义,那么勇敢而无畏,就踏踏实实地做一只“嗜血”的看门狗。也别感动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徒步、趟水、无处睡觉这些边角故事,要知道这都是一名职业记者完成工作所必须做的。

用职业并且专业的态度,不煽情,不偏激,克制且准确地完成一篇报道,认真履行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使命,就是挺好的一件事。

猜你喜欢
手记作弊新闻周刊
工作室手记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爱”的美妆礼物手记
防止作弊
阅卷手记——二次根式
手记影像天地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