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成长中的亚投行

2015-05-14 11:00张小溪
前线 2015年5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亚投行亚洲

张小溪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尼时公开倡议筹建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中国方面将提供大部分资本。2014年10月,中国、印度和新加坡等21个国家宣布共同成立亚投行。2015年3月,随着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先后申请加入亚投行,亚投行的队伍越来越庞大。目前,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数目已达到57个,包括:亚洲33国和地区,欧洲19国,大洋洲2国,美洲1国和非洲2国。甚至一向敌视亚投行的美国也开始转变态度,希望与亚投行进行合作。按照规划,亚投行的注册资本将高达1000亿美元,总部设立在北京。

为什么要建立亚投行

随着美欧经济的疲软,亚洲地区逐渐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亚洲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释放其经济发展的能力,首先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然而,面对巨额的基建费用,很多国家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亚行)的估算,未来五年间,亚洲地区至少存在8万亿美元的基建融资需求。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亚行独木难支,其每年能够提供给亚洲各国的资金不超过100亿美元,此外,其繁冗的审批程序和极具政治色彩的条款也被各国所诟病。亚洲的发展亟需出现一个新型的国际金融组织。

全球金融危机后,新的全球化格局正在形成,面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美国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国际金融体系话语权的控制。全球两大核心国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由美国把控,实行一言堂,发展中国家虽然参与其中却只能跟着美国的规则走。新兴经济体国家希望重构国际金融体系话语权,反映自身的利益和诉求,但是美国却拒绝进行调整和改变。2010年的G20会议上,各国通过决议同意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改革,内容主要包括: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转让6%的份额,欧洲向发展中国家转让两个执行董事席位。但是,随着美国的拒绝,该方案不了了之。因此,新兴市场国家要想扩大自己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要想增大自己的投票权,唯一的办法就是成立由自己控制和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金融体系随着各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一直在改变。二战后,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使全球经济的中心由英国向美国转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推动下,国际金融步入了美元时代。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多极化格局逐渐形成,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全球经济新形势,新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转将不会再以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为轴心,世界呼唤一个新的、负责任的国际金融机构出现。

开启国际金融体系新篇章

亚投行将建立多方共赢的新局面。亚投行的定位十分明确:紧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瞄准资金需求缺口。在保持贷款国制度和文化自主性的前提下,亚投行将致力于为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打通各国经济、文化和政治往来的脉络。亚投行的建立不仅有助于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实现互联互通,也有助于加速亚洲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增强全球经济活力,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在亚投行这个平台下,发达国家可以提高资本利用率和回报率,释放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可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亚投行将改变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亚投行的建立将成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重构国际金融体系话语权的关键。根据约定,中国和印度将成为亚投行的两大股东,其他成员国按照各自的GDP份额认购剩余股份。为了表达最大的诚意,中国放弃了一票否决权,这使得亚投行比其他国际金融机构更具有开放性和公平性,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平台上将获得维护自己权益的机会。此外,亚投行的出现将倒逼国际金融机构进行改革。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出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原有的国际金融机构改革迫在眉睫,随着亚投行的建立,亚行等机构与之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这种竞争将成为这些机构改革的动力。未来的改革会进一步巩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提升它们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形成良性循环。

亚投行将重塑国际金融体系。事实上,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各国一直在努力构建国际金融新体系,如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现和亚洲区域金融的合作。然而,以美国为首的旧势力却竭力维持原有的体系,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问题上与其他国家僵持不下,几经磋商却难以达成共识,谈判陷入僵局。此时,绕开美国这座大山,另起炉灶开设亚投行,开启国际金融体系的新篇章,达到增量改革的目的,不仅务实,而且行之有效。亚投行将与亚洲多边外汇储备和金砖银行一起形成以亚洲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国际金融新体系。全球经济对美元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降低。

亚投行将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众所周知,由于文化背景和经济原因,亚洲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储蓄率,积累了大量的储蓄剩余。在美国主导下的国际金融秩序,要求亚洲承担全球金融危机的恶果,对外输出大量资本来维持美国的低利率,支持世界经济的复苏,实现全球经济的平衡。亚投行的出现将帮助亚洲各国有效管理储备,提高资本收益率,降低贬值风险,在满足亚洲巨大基建融资需求的同时,改变全球储备剩余,达到再平衡的目的。

助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亚投行将缓解中国国内投资的压力。面对外贸难拉、内需难撬的尴尬局面,投资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一驾马车。而一味在国内进行投资的结果是房价飙升、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相继出现,这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亚投行的建立,将从金融角度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亚投行作为纽带,将政府储备、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银行资本和企业资本进行整合,引领中国资本走向亚洲。

亚投行将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由于生产成本上升、投资收益率下降、出口增长下滑和人口红利消失等诸多原因,中国经济步入了“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阶段。新常态下的中国处于经济增速转换的阶段,不仅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还需要逐步消化前期刺激性政策带来的后遗症,面临调结构与保增长之间的“两难”选择。亚投行的建立不仅有助于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提高资本回报率,还可以借助基础设施建设来缓解煤炭、钢铁和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通过产业转移来达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目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亚投行将推动中国自贸区的国际化。自贸区是中国进行的改革试验,目的是从制度层面最大限度地与国际规则接轨,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随着上海、天津和福建等地自贸区的成功,中国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国际版的自贸区,特别是亚洲自贸区。亚投行能够解决目前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的问题,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为中国打造亚洲版的自贸区提供硬件支持。

亚投行将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亚投行实行资本多元化,即不以美元为单一储备货币,人民币将成为其资本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基建贷款的发放和投资的注入,大量人民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人民币跨境结算和货币互换的规模会迅速扩大,形成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国外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迅速上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将得到提高。反过来,这会促进国内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形成金融市场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系统。

亚投行将有助于金融人才的培养。中国金融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人才培养是金融业心中永远的痛。中国主导成立的亚投行将总部设在北京,这是中国本土的第一个国际性金融机构,其运行和发展需要大量的金融工作人员,这种集聚效应将吸引高端人才涌入,形成人才密集优势。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谭   丁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亚投行亚洲
The Great Unbanked
亚洲足球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论金融体系等级化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关于亚投行
日全食令亚洲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