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2015-05-14 20:47韦江
前线 2015年1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

韦江

信仰不是一种高调、软弱的口号,而是一种让人无所畏惧、永不彷徨的力量。对于共产党人而言,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的信仰,是鼓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力量。这种力量我们会在毛泽东同志“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预言中读到,也会在瞿秋白同志坦然赴死时的那句“此地甚好”中读到。今天重读马克思原著,让我更加深切地理解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

理想信念的实践意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理想信念根植于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规律的深刻把握。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理想信念在党员干部的头脑中一经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带给我们的往往是无穷的力量,通过引领我们坚定不移地积极追求实干,对社会发展、对工作生活都会产生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这也是我们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原因所在,具体来说这种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有利于始终保持前进的方向。无论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对一个政党一个个人来说,方向旗帜都是第一位的,方向错了永远不可能到达目的地。坚定理想信念就是我们前进道路上高高飘扬的精神旗帜,是保证我们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不走弯路、少走弯路,不走邪路、多走正路,不偏离方向、不南辕北辙的指南针、方向盘、航标灯。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

有利于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团结奋斗、凝聚各方形成合力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经历5千多年的沧桑岁月生生不息,就是因为共同坚守着“天下大同”的思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为贵”、“协和万邦”的理念。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前仆后继、团结战斗,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信仰。尽管他们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一代又一代人持续努力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有利于增强战斗力。“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撑我们就不会在危险面前吓破胆子,不会在困难面前败下阵去。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决定,我们在追求理想信念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遇险滩峡谷、遭风雨雷电的时候,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激发我们坚持不懈突破自己、执着前行的力量源泉,是鼓舞我们不屈不挠深化改革、战胜困难的钢筋铁骨。

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具有如此魅力?因为它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的、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通过批判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实践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是唯物的、辩证的,也是社会的、历史的。他在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正确地、彻底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同时,马克思强调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他不是把认识世界作为最终目标,而是把改造世界作为落脚点。马克思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变革的实质和关键。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不是一个僵化保守、故步自封的理论体系,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在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基础上,而这种批判既是对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扬弃,也是马克思对自己年轻时期的哲学思想的扬弃。马克思主义最高贵的理论品质就是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它深深扎根于实践,既随着孕育自己的时代前进,又在旧时代向新时代的转折中始终走在前列。

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用90多年的接力奋斗,取得了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我们用60多年的努力,跑过了资本主义30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一切都应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就是对世界历史潮流的明鑒,就是对我们一百多年探索成果的尊重。

理想信念的铸就

崇高的理想信念不会自发产生,不会自动坚定,不会一劳永逸,而是需要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实践探索、不断丰富发展。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坚定理想信念和作风建设一样,永远在路上。

加强理论学习,在提高认识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的信仰不来源于感性冲动,而发乎于深刻的理性思考,只有理论的坚定才能确保信仰的永恒。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家都很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汲取力量。我们只有通过学习,把握规律、提高认识,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才可以使理想信念之树更加根深叶茂、四季常青。学习时要把握好三要:一要主动学,学习一定要有内在的驱动性,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也不是给谁看的,更不是附庸风雅,充分认识学习是领导干部成长的必经之路,没有学习力的领导既走不远,也走不好;二要系统地学,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深对理论实质的把握,不能简单在政策层面或技术层面去认识马克思主义;三要能动地学,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排除思想干扰,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用不断深化的理性认识来培植我们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

加强实践锻炼,在深入探索中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真正确立是从读书思考开始,但其完成只能在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中。实践中会遇到种种挑战与诱惑,克服了它们,才能使理想信念更加清晰,并且脚踏实地、不可动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理想信念不是空谈,最终要看如何干。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真正的理想信念是明天的现实,更是今天的行动。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定理想信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而实现的路径除了实实在在地实践探索,别无其他。习近平同志结合我们党的历程特别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不是说要天天高喊共产主义口号,去干“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那种事。我们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加强自身修炼,在自我完善中坚定理想信念。党员干部要自觉按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标准做人做事,注意把握好“六慎”:一要慎思,学习古人“吾日三省吾身”,经常自我反省,始终保持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和认识,找准定位;二要慎言,不能口无遮拦说一些没有是非的糊涂话、不负责任的牢骚话、动摇士气的丧气话,做到言有所戒;三要慎行,“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要有底线意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必须行有所止;四要慎权,对权力不能膜拜而要敬畏,权力不是实现自己私欲的魔杖,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责任和担子,权力有多大,担子就有多重,时时刻刻要如履薄冰;五要慎独,“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要洁身自好,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初心,不随波逐流;六要慎友,“泛爱众,而亲仁”,要交德友,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能随便交友、交损友、滥交友。不能把人际交往异化为酒肉关系、交换关系和金钱关系,要慎重对待社会交往,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和朋友圈。

(作者:北京市医管局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金蕾蕾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信仰
漫画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