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的尴尬

2015-05-14 20:47于文岗
前线 2015年11期
关键词:格物外地人实事

于文岗

词语也有尴尬,“实事求是”就是一个。“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学者颜师古的解释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大意是说,追求事物的原理必须注重实际、实践与事实。“实事求是”与《礼记·大学》八目中“格物”、“致知”一脉相承,“格物”、“致知”出生更早,内涵更丰富,当是“实事求是”之祖。

“实事求是”在百姓眼里更简单,有的就叫“以实求实”,大概是从实事中求实理或实打实的意思。对“实事求是”诠释最精彩的当数毛泽东同志了。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自此,“实事求是”就被奉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以及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它的最辉煌结晶就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在褒獎“实事求是”的同时,我们也当细察其不时被世人戏耍、亵渎、捉弄的尴尬。比如前几年,一些地方出台住房限购政策,导致以分户为目的的离婚大增。尤其二手房交易差额征收20%个税后,一些地方离婚数创纪录。据某市民政局数据,2013年前9个月离婚登记数同比激增41%,有的城市还出现了预约领号牌的“离婚限号”怪像。这些政策还催生了“婚托”:通过与外地人结婚、离婚,从而使外地人获得在本市买房资格。一些婚姻登记中心挂出“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的警示牌。真乃“千古奇事,赶上不易,恶政拆囍,像是游戏”。

某市推进殡葬改革,要求2014年6月1日起全部实行火葬,一些地方收回村民棺木强行拆解。报道称,有老人为赶在殡改实施前“入土为安”而自杀。虽然当地民政部门否认自杀与殡改有关,但媒体对个案的详细还原,却揭示了自杀与强推土葬之间的相关性。显然,这是“赶早入土”绑架“实事求是”入土了!

奇中有奇。有的城市为迎接大型国际会议,大搞“反季节绿化”,种植树木大量枯死;有市长反映“治污没法干:几百亿埋地下,百姓看不见”;城市建设管理领域“反规律施工”、“维修性拆除”、“钓鱼式执法”;日常工作中“不敢探究真相”、“不敢承认事实”、“不愿面对现实”、“用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不问苍生问鬼神”以及屡反屡犯的“一刀切”、“翻烙饼”、矫枉过正和由此而来的过犹不及,还有“宁左勿右”、因噎废食、唯上为是、唯权为是、唯心为是、自以为是、唯我才是,等等,都是对“实事求是”的亵渎。

在纪念陈云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精神”。陈云同志总结提炼出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十五字诀,实在是让“实事求是”摆脱尴尬、抖起精神的妙方。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格物外地人实事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民群众办好实事
把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里
shock of THE NEW
让民生实事更有“温度”
以《大学解》为例试析荻生徂徕的政论
孔子论领导的两种智慧
应城市人社局
沉默的堰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