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启示

2015-05-15 22:07
英才 2015年5期
关键词:链式传统媒体渠道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我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车上、床上、马桶上还有那么多碎片时间。现在,问题来了:当传播渠道成本降到人人都成为媒体出口的时候,我们的时间又会去哪儿?

从BBS到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我们把这些传播渠道定义为社会化媒体或者统称为新媒体。其实,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些社会化媒体建立了新型受众关系。

过去,传统媒体垄断渠道的时候,媒体与读者中间隔着沟壑,能看到对方的大致轮廓,却根本细瞧不清对方的五官。新媒体的出现,消除了渠道的隔阂,就像“8分钟约会”一样,让媒体和受众能够面对面的“相亲”,没兴趣随时可以换下一个,或者下几个。

从BBS到博客和微博的这个阶段,受众关系是意见领袖和粉丝所构成的二元关系。最早是论坛的版主,后来是垂直网站的“大牛”,再后来博客催生了一代草根意见领袖,再再后来,利用碎片化成功上位的微博,通过捧“大V”和“网红”将“粉丝文化”推向高潮。

但这种二元关系一个明显的缺陷是一旦“大V”的市场价值出现贬损,那么粉丝们很可能会迅速抽离,导致原有受众关系的崩塌。

而基于社交逻辑的链式受众关系,通过天然的信任连接和更扁平的结构,弥补了这个缺陷。这就是为何我们刷微博看“网红”的时间越来越短,刷微信看朋友圈的时间越来越长的缘故。

那么,这种链式受众关系就一定稳固吗?也未必,因为它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交生态作为存在前提。想想,如果你的朋友圈里到处都是做广告的家伙,你还会去点开来看他们发的内容吗?

无论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最终都是要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溢价。微博和各种自媒体,它们的受众关系卖点在于粉丝数量,因为明确了有多少人看得到;微信的受众关系卖点在于增加了受众的含金量,因为明确了什么样的人能看得到。接下来,要获取新的传播溢价,恐怕就得想法设法的使受众关系变为更稳固的价值交换关系。

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微信都已经这么火了,为何还有陌陌能默默的分羹市场?这在新浪微博独大的时代,都不曾有过。

微信链式受众关系的核心是“朋友圈”,但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局限了用户社交的主动拓展能力。而陌陌则是以某种明确的“同好”(你懂的),建立起了圈子型受众关系。实际上,陌陌是先建立社交生态,并且能帮助陌生人之间快速建立信任,当然更重要的一步还在于将圈子信任转化为价值交换关系。因此,陌陌以同好圈层在线上建立信任,然后就开始让圈子关系在线下变现。

这其实给了传统媒体做传播服务的延伸,一个很好的启示。

猜你喜欢
链式传统媒体渠道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链式STATCOM内部H桥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策略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链式D-STATCOM直流电压分层协调控制策略
10kV链式STATCOM的研究与设计
渠道
链式咨询看浙江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