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负压引流系统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对照试验

2015-05-15 11:32吴燕文寿倍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8期
关键词:皮片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吴燕文 寿倍明 李 煜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负压引流系统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对照试验

吴燕文 寿倍明 李 煜

目的 比较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7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VSD联合rh-aFGF治疗, VSD治疗后继续给予rhaFGF换药治疗;对照组则给予VSD联合bFGF治疗, VSD治疗后继续给予bFGF换药治疗。随访8周评估烧伤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完全愈合时间、10 d愈合率分别为(14.4±3.7)d、83.3%, 优于对照组的(16.7±4.2)d、56.5%(P<0.05);治疗组皮片存活面积(98.7±3.8)%大于对照组的(92.2±1.4)%(P<0.05);两组并发症、瘢痕控制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h-aFGF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皮片移植成活率方面较bFGF更优, 在控制创面并发症及瘢痕发生方面, 两药无明显差异。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负压引流

深度烧伤创面治疗后期, 由于各种原因常残留部分创面,习惯上称其为残余创面。残余创面有时在表皮角化痂壳下潜藏小脓点, 形成虫蚀样小溃疡, 严重时溃疡、糜烂面可融合成片状[1]。VSD作为一种新技术、新方法, 其应用对创伤后急、慢性创面修复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VSD依然存在不能直接促进肉芽生长、不能激活创面免疫抑制感染发生等临床作用[2]。FGF是一种能促进肉芽生长、激活创面免疫、改善创面营养的多肽生长因子[3], 因此将VSD与FGF联合应用可能更好的促进创面愈合。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rh-aFGF及bFGF与VSD联合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本院烧伤科就诊的深Ⅱ度、Ⅲ度烧伤3周仍未愈合创面仍然残留有残余创面的患者47例, 创面直径>4 cm。排除会阴等特殊烧伤部位患者, 同时排除合并有高血压、血管性溃疡、糖尿病或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3例)。平均年龄(41.7±10.4)岁, 平均烧伤面积(21.7±9.4)%。残余创面面积(8.4±2.3)cm2。热液烧伤26例,电、火焰烧伤11例, 化学烧伤5例, 其他灼伤5例。烧伤部位:四肢烧伤27例, 躯干烧伤16例, 头面颈部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4]治疗组:创面给予彻底清创止血, 少许骨质外露, 创面可行骨骼钻孔与骨髓建立血运, 分别用生理盐水、酒精将创周皮肤清洁, 同时给予0.5支rh-aFGF清洗创面, 以利于透明膜的粘贴。将VSD敷料根据创面的大小和形状修剪, 敷贴于创面, 使其与创面紧密接触, 以充分引流, 将VSD敷料缝合于创周, 硅胶引流管自创缘 3 cm 引出。采用半透膜封闭创面, 用具有单方面透气功能的透明膜将VSD敷料和硅胶引流管与创周皮肤粘贴封闭, 范围应超过创缘3 cm, 连接负压吸引。对照组:给予0.5支/d bFGF, 方法同治疗组, 两组连续治疗5 d。VSD治疗后, 给予rh-aFGF或bFGF常规换药, 可将药物喷洒到纱布或直接喷雾到创面处(3~4喷/cm2, 6~8次/d), 连续3周。

1.3 观察指标[5]完全愈合时间:肉眼观察创面完全上皮化的时间, 10 d完全愈合率, 15 d完全愈合率;VSD后立即行感染、水肿评分, 1分:无, 2分:轻度, 3分:中度, 4分:重度, 对给予了皮片移植的患者评价皮瓣, 于皮瓣移植7 d后评估皮瓣成活面积。继续随访8周评价瘢痕发生情况, 测量重度瘢痕发生面积, 随机选取5个测量点测量瘢痕平均高度, 同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对瘢痕进行评分, 详细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愈合情况 治疗组完全愈合时间、10 d愈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创面并发症及皮片移植成活面积 两组创面水肿评分、感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片存活面积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瘢痕发生情况 两组瘢痕面积、瘢痕平均高度、瘢痕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愈合情况比较 [, n(%)]

表1 两组愈合情况比较 [, n(%)]

注:两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 例数 完全愈合时间(d) 10 d愈合率 15 d愈合率治疗组 24 14.4±3.7a 20(83.3)a 22(91.7)b对照组 23 16.7±4.2 13(56.5) 19(82.6) t/χ2 2.917 2.379 1.317 P 0.032 0.041 0.144

表2 两组创面并发症及皮片移植成活面积比较()

表2 两组创面并发症及皮片移植成活面积比较()

注:两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 例数 水肿评分(分) 感染评分(分) 皮片存活面积(%)治疗组 24 1.7±0.4a 1.5±0.4a 98.7±3.8b对照组 23 1.8±0.3 1.9±0.6 92.2±1.4 t 1.632 1.542 3.917 P 0.342 0.232 0.031

表3 两组瘢痕发生情况比较()

表3 两组瘢痕发生情况比较()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瘢痕面积(cm2) 瘢痕平均高度(mm) 瘢痕量表评分(分)治疗组 24 4.4±1.8 0.5±0.2 8.1±1.5对照组 23 4.7±1.9 0.6±0.2 8.4±1.6 t 0.748 0.542 0.874 P 0.683 0.713 0.624

2.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烧伤残余创面植皮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 传统的打包植皮术中操作繁琐费时, 术后不利于疗效的观察,并且由于其自身方法的限制性有植皮坏死或创面感染的可能性[5]。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已成功应用于多方面的临床工作。而后国内学者将VSD广泛推广应用于创伤领域, 证实VSD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加快创面愈合。它能够彻底去除腔隙、创面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 促进愈合, 减少感染, 是目前各种急慢性创面理想的治疗方法[6]。VSD可以达到全创面主动引流使渗出物及时被清除做到零聚散, 保证创面清洁, 去除细菌培养基, 减少毒性产物的重吸收作用, 但不直接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7]。rh-aFGF作为第三代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相比于bFGF具有更好的亲和力, 更长的半衰期,因此可能具有更强的促愈合作用[8]。近年来, rh-aFGF被证实除了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愈合作用外, 还可以增加创面相关细胞DNA、RNA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合成, 改善创面营养,同时aFGF还可以募集吞噬细胞、NK细胞, 激活T淋巴细胞活性, 增强局部免疫功能[9]。因此有助于降低创伤处并发症(如水肿、感染)。另有临床研究显示[10], aFGF还可以预防瘢痕, 提高皮片移植的成活率。但目前关于aFGF及bFGF与负压引流联合应用的比较目前尚未发现, 本研究拟开展此项临床试验, 评价aFGF与bFGF的优劣性。最终研究证实, 治疗组完全愈合时间、10 d愈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水肿评分、感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片存活面积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瘢痕面积、瘢痕平均高度、瘢痕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因此本研究证实rhaFGF在缩短愈合时间、提高皮片成活方面优于bFGF。因此rh-aFGF可能是更好的促进愈合、提高皮片移植成功率的生长因子。本研究限于样本容量过小, 研究结果仍需谨慎对待,需要进一步的、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予以证实。

[1] 邱学文, 王甲汉, 杨磊, 等.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促愈合作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10):840-843.

[2] 张志, 王新建, 范玉伟, 等.外固定器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30例临床观察.陕西医学杂志, 2011, 40(11):1564-1565.

[3] 李贵玲, 李亦武.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灼伤面修复的试验研究.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6, 4(2):9-12.

[4] 黄雄飞, 余伟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Ⅲ度开放性骨折的创面.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18(7):606-607.

[5] 史成文.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55处.陕西医学杂志, 2012, 41(7):882-883.

[6] 韩庆斌, 戴黎明, 黄晶, 等.外固定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骨关节严重开放性骨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4(9):837-838.

[7] 杨俊, 蔡伟斌, 叶汉深, 等.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锁定钢板在下肢开放性骨折外科治疗中的比较研究.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10):943-944.

[8] 王秀宝.艾夫吉夫联合水凝胶在1例浅Ⅱ度压疮患者创面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18):156.

[9] 马常明, 蔡景龙, 牛扶幼, 等.机械磨削联合微针导入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1):2421-2423.

[10] 陈华德, 赖文, 郑少逸, 等.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临床应用观察//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 2007: 8-10.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for recombinant human 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combined with vacuum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residual burn wound

WU Yan-wen, SHOU Bei-ming, LI Yu.
Department of Burn, Nanjing Public Security Fire Control Hospital, Nanjing 210008, China

Objective To compar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between recombinant human 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h-aFGF)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combined with 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 in the treatment of residual burn wound.Methods A total of 47 patients with residual burn wou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2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3 cases).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VSD combined with rh-aFGF for treatment, and continuous rh-aFGF dressing after VSD.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VSD combined with bFGF for treatment, and rh-aFGF dressing after VSD.Evaluation of wound healing condition was made in 8-week follow-up.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complete healing time and 10 d healing rate as (14.4±3.7) d and 83.3%, which were better than (16.7±4.2) d and 56.5%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treatment group had larger flap survival area as (98.7±3.8) % than (92.2±1.4) %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differences of complications and scar control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Both groups had no obviously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 rh-aFGF promotes wound healing, and it is better in improving flap transplant survival rate than bFGF.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scar control between these two drugs.

Recombinant human 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Vacuum drainage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8.002

2015-02-03]

210008 南京公安消防医院烧伤科

猜你喜欢
皮片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MEEK 微型皮片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改善植皮效果的初步临床实验研究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耳后游离皮片在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粘连外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两种制备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