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任鸟飞
——浚县供电公司电网建设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纪实

2015-05-15 16:02申军伟王世文
河南电力 2015年7期
关键词:浚县机井低电压

_申军伟 王世文

臂展486米的大型指针式电动喷灌机

穿越2000多年的历史尘封,悠悠淇水从远古流淌至今,鹤壁人民用智慧和勤劳让传统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日前召开的河南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5)出版暨推进现代农业大省建设研讨会上,鹤壁农业现代化指数全省排名第一。

鹤壁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在浚县。浚县是全国产粮大县,自古就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该县还是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县,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连续8年走在全国前列。

机井通电 助农民连年增产增收

6月9日,在浚县30万亩高标准良田示范区广袤的田野间,蔚蓝的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

“今年小麦长势好,初步估算亩产可达600公斤以上,又是一个丰收年。”开镰在即,凝望着金色的麦田,浚县白寺乡白寺村种粮大户、64岁村民杨尚喜红润的脸庞上绽放着丰收的喜悦。

白寺村的1.1万亩耕地均在浚县3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内,杨尚喜承包了200亩土地,是村里的种粮大户。

“政府对农业很重视,粮田示范区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可浇、涝可排’,旱涝保丰收。”他指了指麦田四周的6座小屋说,“我承包的这200亩地里有6眼通电机井,有浚县供电公司投资建设的,有水利、农业部门投资建设的,我没花一分钱。”

杨尚喜说,他们村地处浚县火龙岗丘陵地带,易干旱,机井要打70米以上才能出水,如果没有电抽水浇地,只能靠天收。现在供电公司把电力线路架到了地头,村里的耕地都实现了通电机井浇地,年年都是丰收年。

浚县公司乡镇供电所管理部主任曹雷雨给笔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08年至2015年5月,浚县供电公司在农田机井通电工程上累计投入资金6762万元,新建台区495个,容量82.915兆伏安,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94.93千米,解决了4516眼机井、36.2万亩耕地的电力灌溉问题。

“农村电网建设促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到目前为止,全县拥有通电机井1.65万眼,有效灌溉面积达81万亩,为粮食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月19日,浚县农业局局长齐同真接受采访时说,“今年小麦平均单产529.4公斤,总产54.79万吨,实现了13年连增。”

电网建设 让农业航母发展无忧

位于浚县王庄镇的河南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95年,前身是以生产玉米淀粉为主的河南淇雪淀粉有限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注册资金10.41亿元、资产33亿元、年产值24亿元、拥有员工3500人的集团公司,成为了一家不折不扣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3年,以中鹤集团为龙头带动建设的浚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和河南省鹤壁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双双落户王庄镇。

6月9日,在中鹤集团清洁粮源生产基地千亩粮田示范方内,一台大型收割机开镰收麦。中鹤集团下属的浚县顺伟粮食种植合作社总经理王彦军告诉笔者,这是该集团从比利时进口的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河南仅此一台,每小时可收麦子80余亩,速度是普通收割机的10余倍。

“这块地种的是富硒小麦,今年每亩平均产量553公斤,每公斤合同价6.7元,产值370万元,收益比种植传统小麦高得多。”6月11日,王彦军边组织10余名合作社的新型农业工人进行秸秆打捆和玉米夏播,边向笔者介绍。

谈到电力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时,王彦军说:“农业现代化对电力的依赖更强,很多大型农业机械都需要电来带动。”他指着示范方内一台臂长486米的大型喷灌机说:“这是一台指针式电动喷灌机,以供水处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每台机器23小时作业1000亩,除了可以喷灌还可以施肥、喷药。所以说,充足的电力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在中鹤集团千亩粮田示范方,一台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开镰收麦

“6月底,我们规划建设的110千伏王庄变电站就要开工了,计划明年6月份投运。投运后,咱们王庄镇的电力供应就更充足了。”6月18日,分管中鹤集团和中鹤新城供电服务的浚县供电公司王庄镇供电所副所长刘全军,第一时间将这一喜讯告诉给了中鹤集团董事长王学军。

王学军介绍说,早在企业发展初期,浚县供电公司就为他们架设了两条10千伏专线,满足企业的用电需求。如今,超前的电网建设和充足的电力供应,更保障了以中鹤集团为主力推进的融现代农业、现代工业为一体的王庄镇城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农网改造 为农村经济增添活力

6月10日,在浚县新镇镇董庄村采访低电压治理改造成效时,63岁的村委会主任王新国说:村里有一位养鸡能人叫孙国田,是新镇一带有名的养鸡专业户,两口子养了2万只肉鸡,每天还很轻松。

出于好奇,笔者来到孙国田的养鸡场,想见识一下这位能人。在一处凉棚下,我们聊了起来。

交谈中笔者了解到,低电压治理改造前,该村仅有3台小型变压器,总容量350千伏安,400伏配电台区的主线使用的是直径25平方毫米裸导线,支线使用的是直径16平方毫米裸导线。这对于拥有420户、1600多口人的董庄村来说,近半数村民家都要面对电压低、用电高峰时灯泡发红、风扇启动不起来、大功率电器无法使用的窘况。

“过去鸡场上料、清粪、装车全靠人力,6个人每天忙得团团转。因为排风扇不能正常使用,鸡舍内温度高,瘴气大,呛得人头晕。”孙国田指着鸡舍说,“人受罪还不算,关键是鸡舍内温度要保持在20度左右,高了就要降温,不然鸡子就会热死……”

“2013年10月20日,董庄村低电压治理改造竣工。改造后,村里有3台315千伏安变压器,1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总容量达到1145千伏安,供电能力是过去的3.2倍。”随行的新镇供电所所长刘洪波接过话说,“台区线路主线换成了直径120平方毫米的绝缘线,支线换成了直径95平方毫米的绝缘线,村里用电有了保障。”

“电压稳了,我马上给鸡场安装了大功率排风扇、自动上料机,又请人设计了自动清粪和装车系统,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说到了兴奋处,孙国田站起身说,“走,看看我的鸡舍吧。”

党员服务队帮助留守老人晾晒小麦

鸡舍内的气味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闻。只需按一下按钮,鸡笼上自动上料机就会把饲料磨好并传输到食槽内。鸡笼下方的粪槽内,通过电机的带动,牵引皮带驱动着刮粪板将槽内的鸡粪清理干净。

采访中,浚县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田晓波告诉笔者,2010年至2014年,该公司农网改造升级累计投入资金11464万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546.95千米,新建改造配电台区462个,新增配电容量101.04兆伏安,新建改造0.4千伏线路205.45千米。在农村低电压治理方面,仅2012年至2014年,该公司就累计投入资金7968万元,改造台区732个,受益居民达到14.64万户。2015年,该公司计划投入低电压治理改造资金2553万元,治理低电压台区165个,将有3.3万户居民和更多村镇企业受益。

“可靠电力促进了浚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浚县农业局局长齐同真说,“全县涉农企业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6家、市级74家,中鹤面业集群、益民面业集群被省政府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集群。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89家,带动农户11.2万户,家庭农场、种植业、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农民收入连年增高。”

采访结束时,笔者从鹤壁供电公司获悉,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设的位于浚县的220千伏浚县东变电站、110千伏古城变电站和110千伏新镇变电站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未来浚县电网将更加坚强。

在坚强电网的支撑下,黎阳古城再次踏上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航程。

猜你喜欢
浚县机井低电压
浚县大平调演出
护秋
浚县
淮北市农用机井质量调查情况及存在问题浅析
浚县
谈智能JP柜在农村配网治理“低电压”中的应用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
供电所配网低电压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研究
山西忻州忻府区机井普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