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8 例临床观察

2015-05-16 02:57窦华芬天津市第二医院内科天津300141
吉林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稳定型抗凝心绞痛

窦华芬 (天津市第二医院内科,天津 300141)

有研究表明[1],对UA 患者给予抗凝治疗可降低其发生猝死的风险。因此,本文以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收集的病例均为我院2014 年1 月~2014 年8 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68 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疗建议》中确定的诊断标准[2],排除严重高血压、心或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凝血机制障碍及药物禁忌证患者[3]。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 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6 例,年龄46 ~79 岁,平均(63.2±3.7)岁;观察组中男19 例,女15 例,年龄48 ~76 岁,平均(62.9±3.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等进行对症处理,观察组再使用低分子肝素,对患者行脐周皮下注射5 000 IU,2 次/d,以1 周为1 个疗程。

1.3 评定标准:疗效评定标准[4]:显效:1 周内心电图ST 段回升幅度在0.15 mV 以上,心绞痛未发作;有效:ST 段有所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程度有所减轻。无效:心绞痛发作频率无变化甚至有恶化现象。生活质量评定:采用Spitzer 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感受、健康感受等指标进行评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t 或χ2对相应数据比较进行检验,当P <0.05 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经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 生活感受 健康感受对照组34 1.19±0.42 0.94±0.41 0.97±0.48 0.88±0.46观察组34 1.58±0.45 1.39±0.43 1.44±0.47 1.29±0.48 t 值 3.694 4 4.416 4 4.079 5 3.595 9 P 值0.000 4 0.000 0 0.000 1 0.000 6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多有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时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若未完全闭塞则易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1 年内发生心肌梗死的比例为12%~13%,病死率在3%以上[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后附壁血栓形成是引发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原因,而白细胞、血小板粘附易导致附壁血栓形成。因此采取抗凝疗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是切实可行的[6]。

以我院收治的68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抗凝疗法对于UA 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显示,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抗凝治疗可有效扭转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高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防止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进而改善其临床症状和预后。

[1] 缪志海,杨树全.不稳定型心绞痛抗凝治疗190 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0):59.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28(6):409.

[3] 李红娟 黑君华.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31):5545.

[4] 熊会玲.抗凝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9(8):1299.

[5] 杨振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抗凝治疗32 例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3):99.

[6] 许爱萍,俞建飞,杨文漪,等.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4,34(27):6028.

猜你喜欢
稳定型抗凝心绞痛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