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应用价值

2015-05-16 02:57周保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血透室江苏徐州221004
吉林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胎粪黄疸母乳喂养

周保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血透室,江苏 徐州 22100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病因复杂,可导致运动障碍、智力低下等后遗症,如不及时观察和治疗,可并发核黄疸危及生命[1]。近年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逐渐增加,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得到了众多医护人员的重视,本文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产科2013 年1 月~2014 年4 月分娩的400 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新生儿Apgar 评分≥8分,且喂养方式为母乳喂养,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等。根据产妇住院号,将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 例,其中观察组男104 例,女96 例;胎龄36 ~40 周,平均(39.5±0.5)周;剖宫产82 例,顺产118 例;出生体质量为2 489 ~3 816 g,平均(3 156±125)g。对照组男106 例,女94 例;胎龄37 ~41 周,平均(39.4±0.7)周;剖宫产85 例,顺产115 例;出生体质量为2 491 ~3 805 g,平均(3 152±131)g,经比较,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和生产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根据患儿病情有针对性的治疗原发病,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产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措施,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每天测量新生儿体重、黄疸指数,并测量体温2 次,沐浴抚触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新生儿出生后8 h 未排胎便,则在取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诱导排便(开塞露稀释液5 ~6 ml),出生后6 h ~6 d 内进行抚触和游泳,抚触方法根据国际标准法规定进行并重点增加对腹部的抚触,2 次/d,10 ~15 min/次。游泳:将水温调至38°,采用新生儿颈部专用游泳圈和防水贴安排新生儿游泳训练,1 次/d,10 min/次,水深以新生儿足部不触及底部为宜。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新生儿胎粪初排及转黄时间、每日清晨取新生儿胸前壁紧贴皮肤垂直处及前额眉弓上方1 cm除平均值,高胆红素血症的排除标准为标准值均值在13 以下,并于每日沐浴后测量新生儿体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显著性水平a=0.05。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出生1 ~5 d 黄疸指数情况:出生第1 天,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新生儿出生第3、5 日,观察组患儿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胎粪初排及转黄时间、体质量情况: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出生7 d 后恢复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胎粪初排和转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两组新生儿出生1 ~5 d 黄疸指数情况

表1 两组新生儿出生1 ~5 d 黄疸指数情况

组别 例数 第1 天 第3 天 第5天观察组200 9.3±1.2 10.1±0.5 12.2±1.2对照组 200 9.0±2.4 11.8±1.3 14.8±1.4 t 值 1.581 17.260 19.941 P 值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新生儿胎粪初排及转黄时间、体质量情况

表2 两组新生儿胎粪初排及转黄时间、体质量情况

组别 例数 孕周(周) 出生时体质量(g)出生7 d胎粪初(h排)时间 胎粪转(d黄)时间观察组 200 39.5±0.5 3156±125 3276±134 6.54±4.49 37.18±6.61对照组 200 39.4±0.7 3152±131 2989±152 9.22±4.36 41.28±5.81 t 值 1.644 0.312 20.030 6.056 6.589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异常可导致巩膜、黏膜及皮肤黄疸等临床表现,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发育,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新生儿胎粪中还有大量胆红素,一般可在出生后10 ~12 h 初排胎粪,3 ~4 d 内排出黄便,如果胎粪长期集聚在新生儿肠道内,则会导致肠道内血胆红素重新吸收入血,从而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负荷,导致胆红素重复吸收,引发新生儿黄疸[2]。另外,有研究资料认为,母乳喂养次数是引发新生儿高胆红素的重要因素之一,健康新生儿每日需哺乳8 ~12 次,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乳汁分泌和产妇身体健康,而且增加新生儿母乳摄入量,有利于新生儿促进肠蠕动,促进肠道内菌群平衡,因此若新生儿母乳摄入不足,则很容易导致肠内容物滞留时间过长,导致血胆红素升高[3]。经皮胆红素测定是通过测量皮肤黄疸指数从而反应血清胆红素的高低情况。经皮胆红素测定方法无创伤且操作简便,有研究资料认为经皮胆红素测定与血清胆红素值的相关性可达0.69 ~0.85,因此,此种方法普遍应用与临床以反映血清胆红素水平[4]。

本组产妇多为初产妇,对新生儿喂养缺乏经验,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耐心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注意事项,让产妇学会科学的喂养方式和喂养体位,建立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每天观察产妇乳头充盈情况及乳头活动情况,若产妇乳头过度充盈则需及时进行乳房按摩,以缓解肿胀和过度充盈情况。在排便和胆红素监测中,要注意提醒和记录产妇哺乳,并观察新生儿每小时的排便情况,详细记录新生儿排便次数、第一次排便时间及胎粪变黄时间,若72 h 内胎便未变黄或24 h 内新生儿未排便,则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治疗。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注意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分布、皮肤颜色及四肢、脚心、手心、躯干是否出现黄染情况,并注意观察新生儿情况和伴随症状,若胆红素值超过25,则应进一步进行确诊[5]。为促进新生儿肠蠕动,可按照头部、面部、胸部、腹部的顺序进行抚触,在整个抚触过程中要注意手法轻柔、不断与新生儿进行眼神和言语交流。

经全程护理干预,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出生第3、5 日,观察组患儿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出生7 d 后恢复较对照组快(P <0.05),且胎粪初排和转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0.05),可以认为全程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缩短胎粪初排与转黄时间,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1] 邹 芳,张宪芹,马 琴,等.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7):597.

[2] 薛 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3 例早期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5.

[3] 叶永青,梁 妮,黄云丽,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1,32(1):131.

[4] 闫俊荣.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术的监测与护理[J].河北医药,2013,35(4):615.

[5] 朱 为,钟 瑛,刘彩霞,等.不同换血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3,(6):71.

猜你喜欢
胎粪黄疸母乳喂养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羔羊胎粪不下的病因与治疗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