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救治危重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5-05-16 02:57邱景平丁义斌吴春发江西省新余新钢中心医院急诊科江西新余338000
吉林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绿色通道危重急诊科

邓 艳,李 蔚,邱景平,丁义斌,吴春发 (江西省新余新钢中心医院 急诊科,江西 新余 338000)

近几年国内医院危重症就诊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不仅增加了医院的工作压力,也对急救的时效性以及抢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绿色通道主要是为抢救病高危重症患者设立,能够有效缩短高危重症患者的接诊和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提高急诊科诊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1]。现对我院急诊绿色通道救治危重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 年5 月~2014 年5 月经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85 例危重患者作为试验组研究对象。其中男70 例(82.35%),女15 例(17.65%),年龄19 ~65 岁,平均(36.70±5.61)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78 例(91.76%)、高处坠落3 例(3.53%)、其他4 例(4.71%);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22.54±3.68)分。选取2009 年5月~2010 年5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5 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其中男68 例(80.00%),女17 例(20.00%),年龄20 ~62 岁,平均(35.98±5.44)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75 例(88.24%)、高 处 坠 落4 例(4.71%)、其 他6 例(7.06%),ISS 评分(21.56±3.71)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以及ISS 评分等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经常规流程至急诊科就诊,经损伤严重度评分和简明损伤定级后进行常规急救治疗。试验组患者经急诊绿色通道就诊和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评估和分诊:护士对接诊的患者进行快速病情评估,重点对呼吸道堵塞、心脏骤停等威胁生命的症状进行检查,发现上述情况立即给予就地抢救[2]。根据患者病情判断是否达到开启绿色通道标准,对达到开启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由医生开具申请单并于处方上盖“绿色通道专用章”在收费处办理手续后到相关科室检查,各科室盖有此章的辅助检查会优先检查并在30 min 内出具检查报告,血库及时提供急救用血[3]。②佩戴标识:给开启绿色通道的患者佩戴红色心形标识和腕带作为身份识别。实行绿色通道管理,即优先检查、优先诊治。③监控病情:密切监控入绿色通道的患者病情,每隔30 min 记录一次心电示波、中心静脉压、血压,每小时测定一次提问,常规留置导尿管并记录尿量。详细、准确记录入急诊室时间、医生接诊时间、急救情况、用药情况以及引流情况。④一般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和呼吸道异物、分泌物,快速开放静脉通道,及时补血和扩容、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预防休克。⑤心理护理:对神志清醒的危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给患者以安全感,耐心安慰患者。⑥转归护理:对需进一步转至其他科室治疗的患者做好病历资料交接,准备好转运途中所需药品,固定好各种管道。

1.3 观察指标:比较2 组患者接诊时间、从急诊科至手术室时间、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时间、从急诊科至手术开始时间、抢救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投诉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接诊时间、从急诊科至手术室时间、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时间及从急诊科至手术开始时间比较:试验组患者从急诊科至手术室时间、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时间及从急诊科至手术开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接诊时间、从急诊科至手术室时间、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时间及从急诊科至手术开始时间比较

表1 2 组患者接诊时间、从急诊科至手术室时间、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时间及从急诊科至手术开始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 <0.05

分组 例数 接(诊mi时n)间术从室急时诊间科(至mi手n)手入 术手(开m术i始n室)时至间从时手急间术诊(开m科i始n至)试验组85 3.11±0.23 27.05±9.23①23.35±7.24①50.40±13.48①对照组85 4.25±0.44 48.10±15.58 28.22±9.11 76.32±19.28

2.2 2 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投诉纠纷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投诉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投诉纠纷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急诊科高危重症患者基数较大,急诊患者家属较多,管理难度较大。急诊绿色通道是为危重患者设置的优化流程,主要目的是简化就诊手续、提高急救时效性[4]。

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首先要由医务处牵头和急诊科共同制定绿色通道流程,以急诊科主要管理人员组成管理团队,对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各个环节的优化负责。其次,建立符合本院急诊科实际情况的绿色通道流程管理模式。完善急诊科手术绿色通道流程管理制度(包括危重病抢救制度、危重患者转运制度、急诊用品和药品配备制度、医护人员配置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等)是实现绿色通道流通管理新模式的基础[5];明确使用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标准,能够实现绿色通道流通管理新模式的清晰和条理性。对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患者、突发性的成批事故患者、病情突变的就诊患者以及其他紧急情况的高危患者可以优先选择使用急诊绿色通道;强化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是实现绿色通道流通管理新模式的重要保障。

实施急诊绿色通道的护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对危重患者依据症状程度进行评价和分级,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将患者安排进入抢救区、重症诊疗观察室及候诊区等不同场所,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优先进行诊治[6];②规范急诊绿色通道实施流程,启动标准急救绿色通道抢救流程实施救治;③根据诊断情况结合患者症状稳定程度合理分流患者,避免管理混乱;④注重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疏导患者家属的紧张和焦躁情绪,避免家属由于情绪急躁与医护人员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引发不良事件。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从急诊科至手术室时间、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时间及从急诊科至手术开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提高了急救时效性,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诊疗时间。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投诉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急诊科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赢得了患者的认可。

总之,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可有效提高急救工作时效性和急救成功率,降低医疗纠纷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 张凤莲.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在急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10):48.

[2] 黄金姣,梁金清,陶品月,等.优化门急诊绿色通道流程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70.

[3] 罗 珊.急诊绿色通道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措施[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5):260.

[4] 李振荣,何春红,赵文娟.影响手术室绿色通道通畅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右江医学,2010,38(6):774.

[5] 柯雅娟,许晨耘,马秀苗,等.门诊急救手术绿色通道工作流程的重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43.

[6] 曾贵成.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63.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危重急诊科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TC-SCAN绿色通道系统日常维护浅析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请为医疗创新开通绿色通道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