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产科新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抑郁及焦虑情绪、分娩方式的影响

2015-05-16 02:57叶敏仪张巧璇范巧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产科广东佛山528248
吉林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初产妇产科剖宫产

叶敏仪,张巧璇,范巧如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产科,广东 佛山 528248)

分娩是女性必经的一个自然生理过程。对于初产妇来说,对分娩及相关知识不了解,既充满期待和喜悦,又难掩紧张、害怕,心理变化大,加上家庭、社会等多因素影响,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且产后可能出现抑郁症等后遗症[1]。为此加强初产妇全面护理干预对缓解其情绪,提高分娩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行产科新护理模式,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 年6 月~2014 年6 月来我院分娩的120 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初产妇;②无妊娠合并症;③新生儿各项指标正常;④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疾病等产妇;②凝血功能障碍、精神异常等产妇;③死胎或先天性畸形新生儿。产妇年龄24 ~36 岁,平均(28.2±4.4)岁,孕周38 ~42 周,平均(39.1±1.2)周。随机将120 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 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产妇给予饮食干预、心理干预、输液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产科新护理模式,主要方式如下。

1.2.1 产前宣教:产前宣教从助产士门诊开始。护理人员要主动的介绍自己、医院环境及设备等,让产妇感到亲切,冲淡其对陌生环境的恐惧。认真查看产妇信息,根据产妇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及性格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包括自然分娩录像、面对面交谈、角色扮演等,重点让产妇了解到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害处。同时通过科教片让家属认识到胎儿性别由丈夫决定,改变家庭“重男轻女”思想,完全消除产妇因胎儿性别产生的不良心理[2]。

1.2.2 家庭式分娩:“家庭”在产妇分娩中起重要作用,将产房布置成暖色调的温馨“小窝”,配备专用待产床、电视、卫生间等设施,让产妇感受到家的温暖,以放松其紧张等情绪。选择一名家属(丈夫)进行分娩知识、全程陪伴方法等教育,便于其更好地参与整个产程,配合助产士“一对一”陪同分娩,给予产妇心理支持。另外指导产妇掌握有效呼吸等分娩配合方法,方式包括录像教学、示范等,让产妇正确掌握拉梅兹呼吸法[3]。

1.2.3 抚触干预:分娩中强烈子宫收缩前助产士用手抚触产妇,从脊柱开始,从腰部向骶尾部抚触,且指导产妇深呼吸;子宫收缩间歇时帮助产妇放松全身肌肉,缓解疼痛,同时称赞产妇表现,增强其自然分娩信心。另外产房中可播放一些舒缓、放松的音乐,转移产妇注意力的同时缓解其心理、生理上的疼痛[4]。

1.3 观察指标:①分娩情况。包括分娩方式(阴道分娩、剖宫产)及产后2 h 出血量内容;②不良情绪。观察和记录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症状,分别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SDS(抑郁自评量表)完成,临界值均为50 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或抑郁症状越严重;③护理满意度。通过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完成,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后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表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护理前S A S 评分护理后 护理前S D S 评分护理后观察组60 57.52±9.24 41.23±5.81 55.20±9.22 42.23±7.15对照组60 58.01±8.85 55.14±8.60 56.55±8.65 55.18±8.05 t 值 0.30 10.38 0.83 9.32 P 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量比较:观察组产妇中阴道分娩56 例(93.33%),剖宫产4 例(6.67%);对照组产妇阴道分娩40 例(66.67%),剖宫产20 例(33.33%),两组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 <0.01)。另外,观察组产妇产后2 h 出血量(167.82±28.70)ml,对照组为(284.63±21.3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9,P <0.05)。

2.3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67%,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分娩不仅造成生理应激,更引发精神应激,受分娩认识不足、家庭压力、医院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初产妇易出现焦虑、害怕等不良情绪,造成产妇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易引发子宫收缩乏力、难产等,增加剖宫产率[5]。为此采取宣传片观看、一对一教育、现场示范等方式加强初产妇产前宣教至关重要,让产妇对自然分娩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缓解其因知识缺乏引发的焦虑、害怕心理。同时根据产妇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给予家庭式护理新模式,让家人全面参与到产妇分娩过程中,给予产妇心理支持。本研究表1 表示,两组产妇护理前SDS、SAS 评分均比临床值(50 分)高,提出所有初产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同时干预后观察组产妇SDS、S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产科新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产妇焦虑、抑郁症状。

党洪霞[6]认为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能导致产妇出现呼吸紊乱、茶酚胺分泌增多现象,对分娩中宫缩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分娩风险及剖宫产率。为此需稳定产妇情绪,减少其生理、心理不良反应,以提高阴道分娩率。于秀梅等[7]人通过对照试验表明,实施助产士全程护理模式不仅可以降低剖宫产率,而且可以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经产科新护理模式干预后,阴道分娩率高达93.33%,明显比对照组的66.67%高,同时观察组产妇产后2 h 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另外,产妇产后受内分泌变化、家庭因素(如家庭不和睦、夫妻分离、经济条件不好)等影响,可能出现抑郁症,对产妇自身、婴儿均有伤害。陈丽等[8]人通过对照试验表明,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能有效预防或减少产妇产褥期抑郁症。本研究在产妇产后行产妇母婴喂养、新生儿抚触等教育,并指导产妇正确母乳喂养。抚触操作如下:抚触前先温暖双手,将部分婴儿专用润肤油倒在掌心,双手合搓后从头面部开始,向胸部、腹部、上下肢到背部的顺序抚触。通过上述方式不仅可以增进母婴感情,而且可以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症,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从表2 可知,观察组产妇护理总满意率高达96.67%,明显比对照组的83.33%高(P <0.05)。

综上所述,实施产科新护理模式不仅可以缓解初产妇焦虑、抑郁症状,而且可以提高阴道分娩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产科护理中进一步应用。

[1] 董 玫.产科新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不良情绪、分娩方式和护理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9):1002.

[2] 车玉兰.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3,34(11):2147.

[3] 顾宏梅,徐旭娟,鞠春梅,等.责任亲情交互式护理模式对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8):3396.

[4] 黄金华.临床护理路径在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25.

[5] 余梦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J].吉林医学,2013,34(32):6743.

[6] 党洪霞.导乐式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196.

[7] 于秀梅,翟旭霞,许肖云.全程护理模式在分娩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1,33(21):3341.

[8] 陈 丽,岑永平,吕月丽,等.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6):4393.

猜你喜欢
初产妇产科剖宫产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母畜妊娠期常见产科病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