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不同收入水平农民就医行为研究
——基于江苏省农户样本数据的调查

2015-05-18 09:55卞琦娟
关键词:收入水平卫生室新农

卞琦娟,唐 力

(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不同收入水平农民就医行为研究
——基于江苏省农户样本数据的调查

卞琦娟,唐 力

(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利用对江苏省三个地区333位农民的调研数据,对新农合制度下不同收入水平农民就医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收入高的农民比家庭收入低的农民,就诊概率要显著低;各收入组的门诊样本很大比例倾向于选择村卫生室就诊,因为距离近,方便;各收入组的住院样本很大比例额倾向于选择县级医疗机构,因为治疗效果好。建议: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保健防病意识;提高新农合医疗报销比例,降低农民自负比例;加快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进度,加大对贫困农民医疗救助的力度和救助范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就医行为

一、研究背景

2002年中央在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上做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的报告,指出要在农村地区逐步建立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新农合作为目前农村居民最主要的医疗保障形式,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与新农合相对应的农民就医行为也呈现出新的类型和特点。

近年来,关于农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国内众多学者结合调查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钱东福[1]对甘肃省农村居民就医选择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影响甘肃农村居民选择门诊卫生服务机构的因素主要有就诊者的年龄、疾病类型、疾病发生期间、就诊者的卧床天数、医疗机构的距离、就诊者的收入和医疗机构的价格。影响选择住院医疗机构的因素主要有收入、疾病类型、住院天数、职业、性别。影响农村居民推迟看病的因素有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情况、医疗保障、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李湘君等[2]认为新农合促进了参合农民选择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机会,提升了农民对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全面推进和参合率的提高,新农合首先提高中等收入人群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概率,之后这种影响扩大到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参合农民,从而促进了农村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徐爱军等[3]对新农合参合居民的就诊单位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张家港市新农合参合居民的就诊行为的因素有医院服务价格、卫技人员数等。胡凯等[4]调查分析发现尽管我国推行把村医集中到村卫生室执业即 “一村一室”政策,但是 “非法诊所”依然有竞争力,因为熟悉和直接间接联系,“非法诊所”可获得村民信任,并在方便度、费用等方面具有优势。《沿海地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为研究》课题组[5]对福建省、浙江省和山东省三个沿海省份部分县市农民就医行为进行现场调查,发现影响沿海地区农民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健康状况。郭振等[6]认为88.39%村民患小病后选择村卫生室,仅7.1%村民患大病后选择村卫生室就医。陈泉等[7]通过对常州、南通、淮安三地调研,发现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医疗价格、自感健康状况、家庭地位、合作医疗制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农村妇女的就医行为。杨丽等[8]的研究表明,年龄、民族和文化程度对中西部农村妇女的就医行为有影响。常刚等[9]对重庆市1 023位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在身体不适时会选择立即就医,但其利用的医疗资源水平较低,会根据疾病严重程度选择医疗机构。

通过对大量研究文献的分析,笔者发现在新农合制度背景下,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就医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不加以区分,那么研究结果则不能真实反映新农合对农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农民不是同质的,同样的制度背景下会对他们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因此本文利用对江苏省三个地区333位农民的调研数据,对新农合制度下不同收入水平农民就医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

二、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江苏省地处东部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也是农村养老保险发展领先的地区。本次调查走访了南京市、扬州市和宿迁市的农户。具体有:南京市江宁区的陶吴镇和浦口区的江浦街道,扬州市高邮市的界首镇和车逻镇,宿迁市泗洪县的瑶沟乡和陈圩乡。这三个地区基本上反映了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呈高、中、低趋势。

表1是本次调研的样本构成。课题组合计获得总样本量333份。其中,在南京市江宁区陶吴镇获得样本数量42份,占总样本量的13%;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获得样本数量95份,占总样本量的28%;扬州市高邮市界首镇获得样本数量56份,占总样本量的17%;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获得样本数量25份,占总样本数量的8%;宿迁市泗洪县瑶沟乡61份,占总样本量的18%;宿迁市泗洪县陈圩乡54份,占总样本量的16%。

表1 江苏省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为333份,妇女和老人占大多数,与目前农村留守人口研究现状 (即妇女、儿童和老人)相符。由于大多数受过教育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农户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留守农户以务农为主。家庭年收入50%以上集中在1~5万元。参加新农合的比例达到93.99%。样本基本特征见表2。

三、调查样本的就医行为特征

(一)不同收入水平调查样本是否就诊

本次调查中将家庭年收入分为4组:小于1万元;1~5万元;5~10万元;10万元以上。在调查不同收入水平就诊情况,表3数据显示,10万元以上家庭年收入组的农民就诊概率明显低于其他收入组。这表明随着农民家庭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识增强,健康状况较好,生病的概率较低,以至于就诊的概率也较其他组低。王翌秋等[10]的研究也表明,家庭收入高的农民比家庭收入低的农民,就诊概率要显著低。

表2 样本基本情况

表3 不同收入水平样本是否就诊情况

(二)不同收入水平调查样本门诊特征

由于部分样本一年内接受门诊治疗次数不止一次,因此统计时按人次来计算。门诊样本总共有124人次。由表4可见各收入组的样本很大比例倾向于选择村卫生室就诊。这是因为,调研的每个村庄都设有村卫生室,而且距离较近,农民看病基本依靠步行或骑自行车就可以解决。小于1万元、1~5万元和5~10万元三个组的样本中,也有较大比例选择乡镇医院或者县级医疗机构;选择地市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占小部分。不可忽略的是私人诊所的就诊率,其中小于1万元组的样本中有7.14%选择去私人诊所,1~5万元的样本中有3.17%选择去私人诊所。胡凯和甘筱青[4]的研究也表明了私人诊所在农村各级医疗机构中依然具有竞争力,其主要缘由是熟人,距离近,费用低。

进一步分析样本在门诊中选择各级医疗机构的原因 (见图1)。距离近是主要选择原因的占63.71%;治疗效果好是主要选择原因的占21.77%;报销比例高是主要选择原因的占7.27%;医院设备好是主要选择原因的占5.65%;有熟人是主要选择原因的占1.61%。

表4 不同收入水平样本门诊治疗机构选择 单位:人次,%

(三)不同收入水平调查样本住院特征

住院样本总共有43人次,远少于门诊样本人次。这说明,门诊医疗服务是农民医疗服务的主要形式,住院需求发生的概率较小。表5表明,小于1万元、1~5万元和5~10万元三个组的样本中,选择县级医疗机构的都占最大比例。其中1~5万元组还有15.39%的样本选择在地市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这是因为住院的病情情况要严重于门诊的病情情况,农民更倾向于选择级别较高的医院治疗。

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组没有发生住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所有样本中这组人数本来就少,仅有12人;这也再次证明了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农民越注重养生保健,生病住院的发生概率越低。

表5 不同收入水平样本住院治疗机构选择 单位:人次,%

分析样本选择住院的各级医疗机构的原因(图2)。最重要的原因是治疗效果好;其次距离近;再次报销比例高;最后才是设备好与有熟人。

这一结果与门诊的各级医疗机构选择原因略微不同,对于住院患者来说治疗效果是重要的,而对于门诊患者来说距离近才是最重要。这是因为住院患者的病情要严重于门诊患者的病情,此时方便与否已经不是第一衡量指标,治疗效果才是患者最关心的。该结果与郭振等[6]的研究相一致,患者在不同的疾病阶段有不同的就医行为。

从图3可见,在住院病人出院的原因中,有58.1%是因为病愈医生要求出院;18.6%是因为没钱治疗自己要求出院;16.3%是病未愈医生要求出院;2.3%因为没人照顾,自己要求出院;4.7%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出院。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江苏地区农户调查数据,对不同收入水平调查样本的就医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就诊数据看,家庭收入高的农民比家庭收入低的农民,就诊概率要显著低。第二,从门诊数据看,各收入组的样本很大比例倾向于选择村卫生室就诊。主要原因是因为距离近,方便就诊。第三,从住院数据看,各收入组的住院样本很大比例倾向于选择县级医疗机构。主要原因是考虑治疗效果好。

研究发现:第一,门诊医疗服务是农民医疗服务的主要形式,住院需求发生的概率较小。而各收入组农民大多都倾向于选择村卫生室就医。因此,村卫生室与农民的关系比其他级别医疗机构都更加的紧密。第二,家庭收入状况能够影响农民健康。收入状况越良好的农民更加具有防病保健的意识,其住院概率和门诊概率都会低于家庭收入状况不好的农民。第三,对于农民的就医机构的选择,三个因素最为重要:距离、治疗效果和费用。其中门诊样本倾向于选择距离近的医疗机构,住院样本倾向于选择治疗效果好的医疗机构。

建议:第一,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提高卫生服务能力。特别是加强对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一方面,鼓励大中专医学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另一方面,鼓励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

第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保健防病意识。只有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农民的营养科学知识和自我保健防病意识,还能从根本上防止农民因没钱而放弃治疗。一方面,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引导农民参与第三产业,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

第三,提高新农合医疗报销比例,降低农民自负比例。各地应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提高新农合医疗报销比例,提升参合农民门诊、住院保障水平,切实缓解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利用医疗服务的能力。

第四,加快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进度,加大对贫困农民医疗救助的力度和救助范围。以制度的形式将补贴更多的投向贫困农民,提高其卫生服务利用,从而有效改善受益公平性。贫困农民中尤其注意对五保户和空巢老人的关怀,防止出现农民因贫困而放弃治疗或因无人照顾而要求出院的现象发生。

[1]钱东福.甘肃省农村居民就医选择行为研究 [D].济南:山东大学,2008.

[2]李湘君,王中华,林振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就医行为及健康的影响——基于不同收入层次的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12(3):58-75.

[3]徐爱军,朱诺.新农合参合居民就医行为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6):446-450.

[4]胡凯,甘筱青.乡土社会中农民就医行为与 “一村一室”政策的可持续性分析——基于江西省乐平市众埠镇的案例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1(10):71-75,111.

[5]《沿海地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为研究》课题组.沿海地区农民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建、浙江、山东三省部分沿海县市为例 [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11):77-80.

[6]郭振,徐凌忠,孙龙,等.山东省农村居民选择村卫生室就医行为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5):690-692.

[7]陈泉,李海涛,姚兆余.农村妇女就医行为分析——基于常州、南通、淮安三地的调查 [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4):256-259.

[8]杨丽,陈曲,付谦,等.中西部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 [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919-1922.

[9]常刚,陈建昌,路鱼涓,等.重庆市云阳地区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34):3487-3488,3491.

[10]王翌秋,张兵,刘晓玲.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5):74-80.

The Study on M edical Care Seeking Behavior of Farmers in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under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 edical System:Based on Data of Farmers in Jiangsu Province

BIAN Qijuan,TANG L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

This study used the survey data of333 farmers in three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and analyzed medical care seeking behavior of farmers in different income levels.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visiting probability of high family income farmer is lower than low family income farmer.A large proportion of outpatient samples tend to choose village clinic,because of the near distance.A large proportion of inpatient sample tend to choose county hospital,because of the good treatment effect.The suggestionswere that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village clinic and improve the health service ability;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and improve health care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wareness;improvemedical reimbursement ratio and reduce farmer ego ratio;speed up the convergence progress of new rural co-operativemedical system and medical assistance system and increase themedical assistance for the poor farmers.

new rural co-operativemedical system;farmer;medical care seeking behavior

C 913

A

1004-390X(2015)06-0031-05

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6.006

2015-07-21

2015-09-06

时间:2015-11-25 9:13

农业部软科学项目(Z20121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GLC010);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2015SJD165)。

卞琦娟 (1980—),女,江苏高邮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技术经济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1125.0913.014.html

猜你喜欢
收入水平卫生室新农
太行山深处的“新农人”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收入水平、学历层次对餐饮方式的影响
法学院哪家最强
村卫生室设备“一配了之”可不行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
资金落地 村卫生室脱胎换骨
决定医生收入水平首先是市场因素
强行合并村卫生室带来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