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闯出扶贫开发跨越式发展之路

2015-05-18 03:28刘宇
中国扶贫 2015年9期
关键词:红河精准旅游

刘宇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省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鲁甸地震灾区,发出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号召。连续三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视察均到贫困地区访贫问苦。

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扶贫工作并作重要讲话,开阔了扶贫工作的格局、丰富了扶贫工作的内涵、拓展了扶贫工作的外延,是新时期做好云南扶贫工作的新要求、新方向、新遵循。

以“四个全面”引领扶贫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云南“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战略布局,为云南确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

结合扶贫工作,就是要以“四个全面”引领扶贫工作,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新契机,在“闯”字上下功夫,在“跨越式发展”上着力,改革创新,奋力闯出一条红河扶贫开发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鲁甸扶贫工作汇报时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扶贫开发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我们要自觉将红河的扶贫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全局性工作和政治性工作来谋划推动,将扶贫开发作为今年红河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政策、财力、项目、人才等进一步向扶贫聚拢、倾斜,确保今年的扶贫工作取得明显的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强调,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这就要求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做好扶贫工作,要树立强烈的“对标”意识,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指标为目标,倒排时间表、施工图、倒排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缺什么、补什么,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每年、每个责任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认真分析了云南省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县占全国第一、全省贫困人口占全国第二的基本省情后,提出了“扶贫工作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的要求”。红河要深刻把握红河南北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州情,时刻牢记红河有7个国家集中连片的特困县、87.47万贫困人口、58个贫困乡、527个贫困村,时刻牢记占全州总人口34%的南部红河县、元阳县、绿春县、屏边县、金平县、河口县等六县的贫困人口占到全州70%、绝对贫困人口占到全州95%,时刻将南部地区和困难群众作为我们扶贫工作的重点。

精准扶贫是十八大中央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的战略性政策,我们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建档立卡工作实现对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采取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的工作措施,在项目安排、资金使用、驻村工作队上都要提高精准度,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打造红河扶贫“五个示范”

就红河州而言,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两增两减一保护”(两增,增收: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学: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两减,即减少贫困、减少农村居民人口;一保护,即保护生态环境)的总目标,按照以人为本、精准定位、区域协调、综合施策的思路,采取政策推动、创新驱动、市场拉动、南北联动的方式,实施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把扶贫开发打造成“五个示范”。

立足南部山区综合开发,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增收示范。农民要脱贫,核心在产业,关键靠增收。根据南北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州情,红河州委把加速推进南部山区综合开发作为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新模式,提出了具有红河特色的“两增两减一保护”扶贫开发思路,从2014年起,州本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用于南部山区产业发展,通过“兴产业、建基地、扶龙头、培大户、创品牌”,着力培育橡胶、梯田红米、香油料、水果、棕榈、商品林“六个百万亩”优势产业群和畜牧业、旅游业、蔬菜、生物药业“四大”特色产业群。下一步,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做好产业规划,促进规模发展,发挥特色优势产业的乘数效应。一要调整产业结构。依托立体山地特点,在海拔800米以下河谷地区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建设热区经济带;在海拔800米-1400米的中半山区发展粮食、畜牧、林业等,建设粮畜产业带;在海拔1400米以上高寒山区发展林下种植、生物药业,加强生态林、水源林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施统筹协调,南北联动,把南部山区综合扶贫开发与北部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打造片区经济板块。二要调整产业布局。把沿河、沿路,绕城(镇)、绕田、绕山“两沿三绕”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发展“六个百万亩”优势产业群和“四大”特色产业群。每个县主推2-3个主导产业,每个县至少打造3个以上示范样板亮点,明确州县示范样板基地。加快建设千亩连片、万亩成带产业区,采取GPS定位的办法,编制全县产业布局图。三是调整产业发展方式。按照“水、田、路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五步法”要求,推进乡村公路提质和产业区路网改造,加快水库建设,完善水利灌溉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地;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因地制宜引进小机耕操作,发展立体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把农事体验、农业观光与传统农耕方式相结合,发展现代山地农业;抓好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家庭农场和庄园经济,实现人口、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公共资源的聚集。到2020年,南部山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实现1.2万元。

立足中越边境五公里扶贫综合开发,打造沿边开放开发示范。红河州与越南接壤,有848公里的边境线,要立足河口、金平、绿春边境县及两个国家级口岸,充分利用并发挥政策优势,进一步加强南部山区与红河北部及内地发达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以中越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重点,探索具有红河特色的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新模式,打造跨境经济合作先行先试区和昆河经济走廊重要增长极。在绿春、金平、河口三县实施中越边境地区综合扶贫开发,努力改善边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发展增收产业。从2015年至2017年,利用三年左右时间,累计投入3亿元以上,重点围绕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素质培训、基层党建等实施“八大工程”。要在深入开展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彻底摸清中越边境地区的村寨、农户、贫困人口数量,及农村基础设施、居住条件、产业发展、劳动力素质等状况,立足边疆实际,结合边民意愿,及时编制《红河州中越边境地区三年综合扶贫攻坚实施方案(2015-2017年)》。要坚持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更好地改善边境地区民生状况,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endprint

立足旅游扶贫,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朝阳产业”,对于扩大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旅游扶贫,旅游扶贫已经成为国际上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扶贫工作,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旅游局、发改委等七部门启动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提出“到2015年,扶持约2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扶持约6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要求。2015年,选择500个左右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红河有“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的亮丽文化名片,要以哈尼梯田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重大机遇为引爆点,打造以哈尼梯田为代表的世界级旅游品牌和河口国际区域跨境旅游集散地,与建水古城文化观光旅游、弥勒休闲商务旅游等共同形成 “梯田魂、古城韵、福地灵、异域情”红河旅游四大核心要素,加快构建红河国际旅游文化走廊,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逐步实施好我州6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一要创新旅游扶贫机制。针对乡村旅游特色村、主题活动、特色餐饮、特色商品和乡村旅游经营户、致富带头人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帮助项目实施村寨建立健全农民旅游协会等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民以股份制、合伙制、合作制等形式组建旅游服务经济实体。对促进村级旅游发展的小型基础项目,给予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支持,鼓励政策性银行给予优惠信贷。二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乡村旅游扶贫资源集体所有、村民共享。鼓励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明确并公示旅游扶贫项目、财政扶贫资金、利润分配、受益农户等重大事项。探索建立乡村旅游受益农户从收益中分期偿还财政扶贫资金的机制,将归还的资金安排给其他贫困农户,实现扶贫资金循环使用、滚动发展。三要推行以奖代补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乡村旅游扶贫的考评工作,对工作成效突出、农民增收明显的地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对重点景区、旅游景点、星级酒店等对口帮扶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成效明显的,给予表彰奖励。挂牌扶持一批诚信规范的旅游购物商店和诚信守法示范户,树立一批乡村旅游扶贫典型。

立足精准扶贫,打造减贫、脱贫示范。就红河而言,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有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不可偏废,要真正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当前要特别注意以平均数掩盖了大多数问题,不能片面强调了南部山区综合开发,而忽视了精准扶贫,忽视了贫困乡、贫困村减少了多少,贫困户减少了多少,具体贫困人口的收入增加了多少。精准扶贫要走好“六步曲”。一是识别要精准。通过深化建档立卡工作,核查基础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善信息化建设,对贫困人口进行动态管理。二是施策要精准。要因地制宜,因族因乡因村因户施策,各项帮扶措施要细化,要明确措施内容、时间表、责任人,久久为功,消灭一村是一村,消灭一户是一户。三是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要精准。引导公共投资向贫困地区集中,社会投资向贫困地区聚集,扶持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逐步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 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做到实施一个搬迁项目、安置好一方群众、实现一方人脱贫。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加强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把南部地区学生到北部免费读高中和上职业学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加大农村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落实力度,继续实施“六件”边疆农村惠民实事工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四是驻村帮扶力量要精准。红河州结合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的要求,整合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常务书记、挂钩扶贫副乡镇长、大学生村官等工作力量,组建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队,将建档立卡的贫困乡、贫困村为派驻重点,制定完善贫困村帮扶规划和贫困户年度帮扶计划,充分发挥精准扶贫的“管道”作用,促进各项扶贫措施落地生根。五是考核办法要精准。要将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作为核心内容,以考核的指挥棒来引导贫困地区干部聚焦扶贫主业。六是脱贫要精准。以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基本实现片区县和重点县脱贫摘帽为目标,建立脱贫的路线图、施工图、时间表。探索建立稳定脱贫的退出机制。

立足生态扶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立足金平分水岭、绿春黄连山、屏边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等生态工程,重视生态恢复与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红河流域和哀牢山重要生态屏障。一要加强治理。加大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做好绿春、红河、元阳等县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等重大工程,切实扭转生态恶化趋势。二要保护与修复。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区域生态保护与恢复行动,推进生态扶贫、易地搬迁工程,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干热河谷生态恢复。三要限制开发。采取限采和恢复相结合的方式,对南部山区矿产资源开发进行限制,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把脆弱的矿产开发区转变为生态涵养区,禁止在水源林、高海拔地区种植破坏生态、影响水土保持的林木。以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为重点,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变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实现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河精准旅游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红河学院作品选登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红河书法作品欣赏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