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乞讨三天

2015-05-18 06:06爱莉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5年5期
关键词:穷人乞丐饥饿

爱莉

让幼儿园的孩子做三天乞丐,“体验饥饿”“感受贫困”。这项有趣的活动意义深远:教育孩子爱惜财物,珍爱生活。

我在美国讲学时,闲来无事,和美国马里兰州的朋友杰克一起去接他上幼儿园的儿子,发现他儿子面有菜色,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这让我大吃一惊:杰克在美国属于中产阶层,怎么孩子会面有菜色?

“我在幼儿园里做‘乞丐,”孩子神气地说,“因为我足够幸运。”

“是啊,他正在做‘乞丐,”杰克笑着说,“这可是抽签抽出来的。”

“做乞丐?”我怀疑自己听错了,“孩子上的这是什么幼儿园啊?”

杰克开着车,笑着向我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幼儿园里正在组织一次为期三天的“要饭”课,旨在让孩子们学会珍惜粮食,同情穷人。整个幼儿园里,只有少数几个孩子担任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其他孩子都要去扮演穷人、乞丐和流浪汉,他们在这三天里得到的食物非常少,而且很粗糙,这些孩子第一次尝到了挨饿的滋味,老师还在旁边进行解说:直到现在,美国还有100万无家可归者,而在全世界还有2亿人靠乞讨为生。

“那些人很可怜,”杰克的儿子说,“我能够体会到他们的感受。”

“好儿子,”杰克轻轻地拍了拍儿子的头,“这次‘忆苦饭看来没白吃。”

虽然我觉得这种忆苦思甜对孩子来说是必要的,但还是感到残酷了些:要知道,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正是需要营养、长身体的时候,忆苦思甜,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耽误了孩子长身体,却是一辈子的大事。

然而,杰克却认为,三天的饥饿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伤害,而一次这样的忆苦教育,却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同时也会对世界的整体形式,形成自己的理解。

杰克的儿子还曾经参加过一个“体验饥饿”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大家首先进行抽签,抽到的签上面写着“15”这个数字,那么就意味着,他可以成为占世界15%的富人,吃的饭菜非常丰盛,还有专人服务。如果上面写着“25”,则意味着他是世界总人口中25%的“温饱型”,即可以吃到分量尚足的米饭、少量鱼和豆子。要是抽到“60”,那么他就代表占世界人口60%的“穷人”,只能吃少许没有放油的土豆,而且还得耐心地排队等候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参加完这个活动,杰克的儿子再也不在餐桌上挑三拣四了。而且,对自己的零食也分外爱惜,能节省下来的就尽量节省下来,说是要留给那些还在挨饿的穷人。原先他可不是这样的,无论什么样的零食,几乎都是吃一半扔一半。

“这是与众不同的饥饿疗法,”杰克转着方向盘,把车倒进车库,“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不像他想象得那样简单。”

下了车,他邀请我到家里做客,“今天是我儿子的生日。”

美国人对孩子的生日是非常重视的,通常会请孩子的朋友和亲朋好友一起聚聚,准备美味可口的蛋糕和各种餐点,可是,我今天看到的情形却完全不同。餐台上摆着一个大纸板,纸板上写着“过个爷爷那个时代的生日”。餐台上的食物显得简单而粗糙,饮料竟然也是最便宜的。

杰克的爸爸坐在餐台旁,满脸笑容地看着自己的孙子。他很开心,因为孙子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那个年代的做法,过一个简单而热闹的生日,并将节省下来的钱存入自己的“小金库”。不过,与爷爷那个年代不同的是,孙子把这些钱全部都用于赈灾了。

[裴金超摘自《中华家教》(幼儿版)]

猜你喜欢
穷人乞丐饥饿
向着“零饥饿”的目标
乞丐面
乞丐虎
现代乞丐
回忆饥饿
非同寻常的乞丐
穷人的尊严
针针见血骂哭穷人
饥饿的歌声
蔡昉:富足的“穷人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