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在形似与神似之间徘徊

2015-05-21 12:53李洪年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教师

李洪年

课程改革的战鼓已经咚咚响起,每个教师都是踌躇满志、豪情万丈,并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课改大潮中。各种新理念、新教法随着广大教改一线教师的亲躬力践,是层出不穷。直面课改,我的脑海里却总是飘着一团迷雾:“我们的课改,是不是被什么驱使着,在形似和神似之间徘徊?”纵观当前的课改,有不少老师好像是为了课改而“课改”,而真正的课改,却飘忽游离在形似与神似之间。先将所闻所见成文,兼与课改第一线的老师商榷。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的处理

新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们有不少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着实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如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利用。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课堂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仅仅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一年级数学《钟面的认识》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课一开始,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说说你对钟面了解了多少?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我认识了时针,短针就是时针,长针就是分针”;有的说;“我已经认识几点钟了”,还有的说:“我已经认识几点半了”,特别聪明的学生还认识了几点几分。在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这个契机进行教学,分层次地让这些学生说说是怎么认识的,通过组内合作,交流各自的想法,达到生生互动。教师在此时应当灵活处理教材,比如:各小组的组合,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搭配。学生应该先学习哪些知识,再学习哪些知识,自己心中必须有数。在设计时,还应当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比如先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再学习整时和半时,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时间上要合理分配。像本学期三年级数学教材中新知识点多且广,但巩固的练习很少,带来了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很低,因此老师要给予必要的补充,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二、课程改革是否要顾及学生的全体性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使得绝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与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上课时老师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反馈。教学和学习过程一味强调学习内容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自己挑,实际上这是典型的“自流式”而非真正的自主。这样做就增大了学生的落后面,而“全体性”则无从谈起。从两年来的新课程调研情况来看,学生的合格率大大下降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是课内损失课外补,教师做得很辛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新课程怎样教?在教师心中还是茫茫然。

记得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有位教师在上《九加几》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左边摆9根,右边摆7根,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把左边的和右边的合起来一共有几根?” 学生动手操作,把两边的小棒合起来,并脱口而出:“一共有16根。”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我是数出来的”。的确,学生刚开始做加法时是靠数数得出来的。以前在一次口算比赛中我看到过这一情况,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是通过数指头来做加法的。这位教师在此时就利用这一良机,问学生:“如果两个数很大,它们相加你们还通过数数吗?”学生摇摇头。教师又问:“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来得出这两个数加起来是多少?大家可以讨论讨论”。接着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了很多方法,并在练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利用“凑十法”比较方便。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参与面广,参与度深,兴趣高,教师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同时还考虑到了学生的全体性。

三、新教材的不适应与教师素质和教学设施的落后

新课程的实施在许多城镇小学可能比较顺畅,但是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确实是困难重重。一方面反映在教师本身的素质问题上,如很多村校由于教师编制的紧缺,基本上实行包班制,新课程任课教师大多是一些民转公的教师,年龄大、学历层次低,再加上教学设施跟不上,夏天、寒冬基本是隔天停电,连起码的投影片都不能用上。因此,教师只能是靠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上课,更不要说课件的制作和利用了。另一方面,则反映在生源问题上:农村幼儿教育与城镇幼儿教育的条件不同,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城镇学生相差很大。第三,家长育人观念的差异:农村家长普遍认为,只要我的孩子会读书,会写字,会计算,考试能考高分就行,至于在孩子能力方面的培养根本不重视。这给农村小学的课改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的教师想转变观念,放开脚步大胆地尝试一下,但又考虑到家长的反响,社会的舆论,只能穿新鞋走老路再搞应试教育。

一个学期下来,教师反映,家长反映教材的变化太大,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要认识400个生字,其中要求100个会默写,这么大的识字量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确实难度很大。一年级数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几时几分;三年级上册数学要让学生认识分数,特别是单位“1”的理解。教材中注重学生能力的题目较多,农村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总是难于适应。

基础教育改革已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将这场战役打得漂亮、出色,是摆在我们课改一线教师面前的崭新而神圣的课题。新世纪新风貌,课程改革中,我们不应当再“穿新鞋走老路”,应当少一些“彩色的泡沫”。拒绝形似,追求神似,应当是我们参与课程改革一线教师的价值取向。为此,我们应当发出这一响亮的口号:“将课改进行到底!”

【作者单位: 桐乡市洲泉镇中心小学 浙江】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材教师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