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恩师小文

2015-05-21 23:04肖青
中国教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师母小文老人家

肖青

伤心之余也很荣幸,最后时刻我一直陪在老师身边,一下午拉着老师的手,希望能传递过去些能量让老师再次回到我们身边,但终枉然。

喧闹中1个月将逝,不想承认的已经成为事实,不想整理的记忆也得随着大家的节奏一起不得不见诸于笔端。尽管深深不舍,眼睛还会湿润,点滴记忆和大家分享,供同仁品先生之笑傲人生。

初闻小文是和硕士师兄张晋开的聊天,当时老人家从遥感所图像室来到辐射传输室,晚上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偶尔会和师兄一起神侃。晋开惊诧于小文广博的知识和幽默的谈吐,从遥感、自然科学到武侠。我当时正想读博士,想着能让北大高材生师兄佩服的人应当错不了,便壮着胆子试着报考,心里却实在是没底。小文老师1997年在国内才刚开始招生,当时只有刘强和苏理宏,我和他们也不熟,无从商量。

李老师给我打的第一个电话,是因为有人向他告状。1999年参加禹城试验,我意气用事不听指挥,还没入门就给老师添麻烦。小文让我接电话,第一句居然是:“恭喜啦!所人教处通知我你博士入学考试过关了。很会考嘛,3个60分。”当时还很惊诧老师的大度,我这勉强过线的学生,老师居然没嫌。后来看老师的自述,才知道他老人家一直是抱着过线就好的原则。没想到招的学生比他老人家还厉害,一分都不浪费,老人家肯定佩服不已。殊不知我是尽力了,一脑门子汗啊!恭喜之余,老师问了问情况,说那你自己决定吧!这是第一次,也是老师一贯的风格。交流和解惑,但是尊重你们自己的选择,这就是老师的为人为师之道。

其实和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十几年加在一起并不长。1999年我考上博士,还没入学,老师去了北师大,我选择留在所里完成学业。2002年我毕业,回到原工作单位,老师又回到所里当所长。我回到遥感所,他老人家又回到师大。我和老师曾开玩笑说:“看您躲我躲得多辛苦,至于吗?”老师总是招牌式地眯眯眼,一笑而过。

老师2001年当选院士,2002年被请回来当了所长。加在老师头上的光环越来越亮,老师承担责任越来越重,也越来越忙碌,即使这样,和学生每两周一次的交流一直保持着。可惜我当时已经毕业,基本没怎么参加,但是在项目层面上,一直和老师保持着联系。从“863”到攀登,再到“973”,我一直以遥感所客座人员的身份参与老师主持的项目,当然是下面跑腿干活的,难得见老师的面,加之其他一些原因过得不开心,便给老师发邮件说想回遥感所。老师说:“你还是守住那片阵地吧。”当时我心里不以为然,没领会到老人家交代的是定量遥感这一阵地。这一守,守到成为研究员,守到可以回来有些担当,守到定量遥感研究在国内已经蔚然成风。

随着年龄的增长,担负的事情多了,和李老师的交流也多起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跟老师时间久了对他的印象。人生十之八九不能如意,李老师在穷时,大环境所限,几番挣扎,尚算能善其身。达则尽可能兼济天下,吾亲历者唯在学术上对同仁的支持,对某些研究团队的关照,但所持者仅学术地位而已,心有余,而力甚微,如能像今日借微信之东风,则不可同日而语。

犹记老师谆谆教诲开放共享之科研精神。开放是指研究过程中讨论的公开和客观,吾辈当直开胸臆,畅所欲言,这是老师一直所倡导的。私下里交流老师言辞犀利,妙语如珠,调侃打赌尽可。碍于各种因素,老师在正式场合很少畅所欲言,更多的时候则是闭目深思,偶于关键处加以提醒,听不听全凭自便。共享是指先生对于科研成果和科研数据的态度,都是花国家的钱,该共享的为什么要国家再重复投钱,做低水平的重复。

老师的逝去让很多人觉得突然,我们几个年龄大的学生却早有心理准备。多年前他的身体症状已有端倪,而老师的性格使然不太配合治疗。就像老师一直钟爱的模型,如果没有模型自身的改善,多年的输入、输出已是必然。老师总是自诩为令狐冲,总想憨然中直抒胸臆。这可苦了师母,小病一般不通知我们,直到病情控制不住了,才会背着老师通知地遥学院黄琳老师和广建。住院期间,需要陪护,只让师母陪,其他人去了老师怕耽误大家的时间都被严词赶走。我们几个年龄大的,倒是可以仗着资格老赖着不走,偶尔还能替替师母。

伤心之余也很荣幸,最后时刻我一直陪在老师身边,一下午拉着老师的手,希望能传递过去些能量让老师再次回到我们身边,但终枉然。我知道最不想接受的现实终于来临,安慰师母,哽咽中电话通报学校和所领导,联系我所知的多年来关照老师且身体尚可的亲友,以及一直默默关注老师身体健康的众多师弟师妹,如可以来见老师一面。我希望更多人能过来,一起分担那份忧伤,此非我一人所能承担!老师走得很安详,硬硬的胡子还翘着,一如性格中不屈的翅膀。事后去看师母,师母说老师一直觉得遗憾的是我们学生很少参与科学网上的互动。其实我们一直很关注,就是还不能洒脱到能和老师那么对等的交流,想是心中那份尊重使然。师母还嘱咐,如祭奠恩师,最好莫过有得意之文章。汗颜啊,不努力何以祭奠老师啊!

老师走了,心中更多的不是悲伤而是不舍。您就像远方的太阳,虽不能再依仗您取暖,但已然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您不在了,精神还在,且作航标!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1999级博士生,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学地球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师母小文老人家
铭记于心的残缺
喧噪
柔柔好
天门石
七步之才
事半功倍
我家的小文(2)
我想去看望上帝
刘艺手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