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学生就业困难探析

2015-05-22 07:23李倩倩
智富时代 2015年3期
关键词:就业困难电子信息毕业生

李倩倩

【摘 要】电子信息类行业基本属于就业前景较好的职业。但最近也出现了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本文在简要分析电子信息类专业就业形势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就业困难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电子信息;毕业生;就业困难;策略

一、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在中国属于热门行业,是国内规模最大、成长速度最快及发展潜力最好的产业之一,更是作为国民经济的纳税大户之一,自从第九个五年规划实施以来,年均三成的增长速率凸显了其不可估量的发展势头。为了与该产业强劲的发展相匹配,同时也适应新世纪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创新化的趋势与挑战,高校中仅仅从开设电气信息相关课程作为改革创新点,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而必须面向就业、行业经济与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及其体系,建立健全电子信息大专业平台设施,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使高校中相关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及时、对口、可信赖的输入到企业和社会的生产一线中[1]。

但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盲目扩招与扩张,再加上高校中专业设置的跟风式效应,国内每年产出了大量的毕业生,与社会就业者一道涌向渐渐饱和的劳动力市场,电子信息类学生则首当其从。而每年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就业困难群体,虽然很难对其作出明确的定义与界定,但的确给一些高等院校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因此,深入分析该类就业困难群体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有效的策略,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就业形势

前几年电子信息类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二零零九年人社部对网络招聘人才需求信息的汇总和分析,社会需求位于前五名的专业为:工商管理、电子信息、经济学、机械与外语,与高校招生的热门专业顺序吻合。尽管最近几年电子信息类行业发展势头不如前期,但相比于其它专业,该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更大,供需矛盾并不突出。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已经出现了相关企业难觅合适人才和大量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职位的尴尬矛盾。

当下,诸多文献研究中很难对就业困难群体做出定义,但可定性表述为:鉴于个人主观因素、心理品质、社会关系、生活经历、身体状况、专业类型等一系列综合因素,在求职过程中未被用人单位接纳认可的大学毕业生。根据笔者的观察与研究,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将该现象的形成归纳总结如下,以资借鉴。

三、就业困难原因探析

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基本具有以下共同点:就业不顺、社会生活的参与度及影响力较低、心理敏感脆弱、与经济高速发展相伴相生、自我认识与定位不准和短时间内人数激增等[2,3]。研究该类群体的成因,有助于学校领导和就业辅导者、思想及心理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区分出该群体,并在此基础上防患于未然,切实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方案与指导。

(一)就业心理偏差

在就业困难大学生个体中,有几种经常出现的心理偏差,可分为自卑、焦虑、抑郁、冷漠和消极依赖等等。这些心理偏差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但当下它们均存在于高校和毕业阶段。具体分析,自卑来源于对自身能力素质的不自信,或者看低个人所就读的学校及专业,如此必然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特点及优势。一个在残酷的竞争社会及企业中缺乏自信的员工,公司很少给予其机会。

焦虑的特征可概括为莫名的紧张躁动、心绪难安、怨天尤人和意志消沉等,主要原因是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担心可否找到工作、个人胜任能力如何、会不会被解雇、个人定位和新环境的适应性等,在就业困难者中尤其突出。

冷漠心理是融入与群体的大忌,一部分就业困难者情绪消极,缺乏斗志。他们对未来缺乏规划,失去信心,没有目标,遑论为之付出的努力,不想主动争取择业机会,对任何事物均抱着无所谓的逃避态度,这种心态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难以相适应。而该心理的另一种表现即是自立意识淡薄和依赖心理,对父母、学校与老师存在明显过重的依赖心理,不愿吃苦,意志脆弱,根本没有自强自立的进取精神,因此在求职中必然难以积极主动,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因此他们在求职中难觅时机,求职困难则成为必然。

(二)就业期望值过高

而另一个极端现象则是中上游学生,过度的高估自己,依赖课程考试成绩好、曾担任班级或社团学生干部或颜值出众等原因,难以“屈就”一般的企业或小公司,另外一部分就业困难者则是因为在校实习期间获得了某些实习单位开出了较高的实习工资,未能综合考虑而片面的期望更高薪酬和福利待遇,与现实不符者,便难以就业。根本原因还是对自身估价、社会现实和就业期望三者未能形成准确的认识,眼高手低,从而将自身从“就业优势者”变为“就业困难户”。

(三)用人单位层面

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会被自动的化为“弱势群体”,而该现象的出现并非由于求职者本身的缺陷,而是社会上相当一部分地区与用人单位自身所设定的潜规则、规矩与条条框框,它们罔顾劳动法中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条目,简单粗暴、处心积虑的人为设置户口、学历、社会关系、性别、语言、相貌、身材等一系列门槛,大部分就业者均遭受了或明或暗的非正常歧视。其中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招聘则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最突出的性别歧视也直接导致了女性毕业生就业率难以升高的问题持续得不到解决。因此,招聘公司必须转变招聘理念,制定理性的用人策略,去除细枝末节,尊重每一个求职者的自然差异与人格特征,建立职位与能力匹配的原则,提供公平的平台。

(四)专业及课程设置

学生在校所受教育是他们脱离填鸭式教学,进入相对自由与宽松的环境,从而实现自身升华的一个重要契机与平台,因此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而诸多高校的专业及课程则成了就业瓶颈的制造者。首先,大量高校的专业设置简单沿袭了国外高校或国内其它较早开设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缺乏深入与全面的市场、经济与需求调研,专业设置过细过窄,专业不专,全才不全,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导致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不吻合,带来了局域性供过于求的局面;其次,在专业强化教育中,高校未能严格贯穿“学以致用”原则,缺乏拓展辅修、自学等学习形式的渠道,拓宽专业教育与全面发展的覆盖面,形成了学生的知识面过窄,就业知识、技能储备不足和综合素养不足的局面。再者,部分高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全程性、系统性、针对性的辅导及全盘规划,忽略学生全程的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和校企对接,致使大量毕业生在走向社会前无所适从,一头雾水,准备不足必然带来择业困难的尴尬和不利局面,被迫无奈地成为就业困难者[4]。

四、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提出几点改善措施。首先完善大学生心理教育和职业心理辅导,借助于先进和科学的心理辅导技术与手段为大学生实施心理调适,促使他们认识自身、良好定位、认识职业世界、寻求匹配与职业适应等。其次,调动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将学习、工作、生活和远大理想联系起来,促进学生自学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对行为过程和结果的良性思考、评价与预估。

再者,企业需要的是高级专门工程应用人才,那么良好的硬件设施与条件,作为形成应用型特色的物质基础,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必不可少。通过中央财政、地方共建、校企合作等方式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构建电子信息专业通用实践平台,一方面强化基础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优化,另一方面以实践教学和实验项目为基础完善实践和理论教学体系。再进一步扩展实习训练与生产相结合,借助于外协生产或自主开发,使学生在企业生产中体会、消化和获得一线生产知识、检测技术、工程工艺和动手技能,变消极被动实习为积极直观效益实习。

最后,学校及社会的发展必然依赖于创新人才的培育。实施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是向创新性教学和人才培养方式迈进的必经之路,当下则是引导、消化与完善课内实验重要手段之一。另外,课外实验活动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与不足、分析原因、查阅资料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尤其增强学生自主提高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然会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未来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国外高校已经先行了一步。

五、总结

从头到尾完成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需要各方面协调与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其中牵涉到学校政策的观念转变、授课与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方式与理念的更新、硬件设施建设、师资条件完善和企业参与等诸多方面。因此,为了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需要各方步调一致的实现全方位地改进。笔者期望通过意识与政策根本性的转变和一点一滴的行动支持,切实毕业生的就业水平,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姚群秀, 王华, 彭亮. 电子信息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分析[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3).

[2]张革英. 弱势大学生群体就业难原因及对策剖析[J]. 职业时空, 2011(2):135-137.

[3]徐涌金,章珺.关于有效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10(3). [4]庞荣申, 梁瑞敏, 陈云尚等.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视角下的高校教育缺失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08(3), 55-56.

猜你喜欢
就业困难电子信息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试论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