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道德记忆

2015-05-22 01:18向玉乔刘飞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记忆

向玉乔 刘飞

摘 要:道德记忆是人类道德生活经历在其脑海中留下的印记或印象。道德记忆使人类在“过去”拥有过的道德风俗和习惯、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思想和精神、道德实践和行为成为可以回顾的东西。道德记忆可以区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是关于个人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它是在记忆的个体框架内发生的记忆。集体道德记忆是在集体层面展开的,它展现的是一个集体性道德记忆框架,可以通过家庭、种族、宗教、组织、团体、军队、阶级、国家等等“集体”形式表现出来。道德记忆是人类道德思维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人类在“现在”和“未来”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提供重要依据,能够推动人类对其“过去”承担道德责任。

关键词:记忆;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集体道德记忆

作者简介:向玉乔,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湖南 长沙 410081);

刘 飞,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81)

人类是一种有特殊记忆能力的动物。他们经历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记录在脑海之中,在需要的时候使它们再现于“眼前”,从而使其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记忆”基础之上。记忆活动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本文拟从伦理学的角度探究人类记忆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道德记忆,侧重于分析道德记忆的内涵、个体道德记忆与集体道德记忆的区分以及道德记忆的价值维度。

一、道德记忆:人类记忆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人类生活总是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展开。“过去”承载人类的生活经历,它主要通过人类的记忆和想象来再现;“现在”显示人类的当下生活状况,它主要受人类理性和理智的支配;“未来”预示人类生活的可能性,它主要由人类的意愿和希望来主导。

记忆是人类生活经历在其脑海中留下的印迹或印象,它说明人类具有回顾“过去”的思维能力;因此,西方学者希尔斯把“记忆”称为“一个容纳过去图画的艺术陈列馆”{1}。人类在很多时候是凭着记忆生活的。记忆使人类社会生活的过去或“昨天”不会被遗忘。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历来重视研究人类记忆活动。生物学基于对人类生理机能的理论研究,主要把记忆当成人类能够反复发挥的一种功能来加以分析;心理学基于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实验研究,主要把记忆当成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来加以探究;社会学基于对“社会事实”的调查研究,主要把记忆当成记录社会事件的一种重要手段来加以强调;历史学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历史考察,主要把记忆当成一面能够反映人类社会生活史的镜子来加以研究。

哲学也有注重研究“记忆”的悠久传统。古希腊哲学家普遍强调哲学家的记忆天赋,把记忆视为哲学知识或哲学智慧的一个重要来源。苏格拉底认为,“强于记忆”是一个优秀哲学家应有的天赋,因为哲学家不能拥有一个健忘的灵魂,而这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记性基础之上。{2}我国先秦时代的孔子则把记忆看成人类应该重视的一种学习方法和目的。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其意为,学习需要时常复习,因为复习才能记住所学的内容。一般来说,现当代哲学家往往基于重视人类哲学思辨能力的立场,主要把记忆当成人类思考“存在”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来加以解释,即主要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和解释人类的记忆活动。正如西方学者塞文·博莱克所说:“记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认知过程,它事实上还渗透在推理、知觉、解决问题、言语等人类的所有其他认知功能之中。”{4}

道德记忆是人类记忆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人类道德生活经历在其脑海中留下的印记或印象。人类的道德生活经历是他们在“过去”的时间里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由于人类道德生活经历丰富多彩、纷繁复杂,他们的道德记忆往往也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内容。从理论上来讲,人类在“过去”经历过的一切道德生活内容和方式都可能进入他们的道德记忆王国;人类的道德记忆犹如一个浩瀚无边的海洋,它的存在是为了容纳由人类道德生活经历形成的涓涓细流或江河湖水。道德记忆的在场和作用使人类在“过去”拥有过的道德风俗和习惯、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思想和精神、道德实践和行为能够成为一种可以回顾的东西,并能够在人类的脑海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再现。

道德记忆是关于道德风俗和习惯的记忆。风俗和习惯是人类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惯例和习惯做法。由于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服从,一个社会的风俗和习惯不仅是生活于该社会的同代人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而且是一种能够在该社会代代相传的行为准则。这样的风俗和习惯一旦得到确立和流传,它们就不仅能够在人类社会中对人们的行为施加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而且能够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这样一来,它们就具有了道德规范的根本特征,并实质上变成了道德风俗和习惯。每一个社会都有经久流传并为人们广泛认可和遵循的道德风俗和习惯,但良好道德风俗和习惯在人类社会的传承和传播必须建立在人类的道德记忆基础之上。

道德记忆是关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记忆。除了表现为一些代代相传的道德风俗和习惯之外,道德更多地会以普遍有效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形式来展现其自身的存在。道德原则和规范是人类将道德从其自身拥有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主观意志转化为具体行为准则的产物,它们是一系列约定俗成的公理,能够对人类道德生活发挥主导性的引导作用。绝大多数人在理解“道德”时倾向于将它归结为一些具体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这使得人类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的历史主要表现为他们遵循和服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历史。普遍有效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存在的核心内容,它们不仅能够对人类行为发挥强有力的约束作用,而且能够充当人类道德生活传承的主要内容。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人类道德生活中的代际流传也必须以人类的道德记忆作为载体。

道德记忆是关于道德思想和精神的记忆。人类道德生活还会通过一定的道德思想和精神表现出来。道德思想是人类对“道德”进行观念把握所形成的各种概念、判断和论述的总称;道德精神则是人类在向往道德、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和风范。道德思想和道德精神也是人类可以通过道德记忆加以传承的东西。例如,爱国主义既是一种道德思想,也是一种道德精神。它之所以能够被当代中国人确立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因为它已经深深嵌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道德记忆之中。

道德记忆是关于道德实践和行为的记忆。人类道德生活最后总是要通过一定的道德实践和行为表现出来,这不仅折射出人类的道德实践和行为能力,而且反映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理性存在的根本特征。人类经历过的道德实践和行为会通过他们自己的道德记忆流传下来。例如,由于道德记忆的作用,今天的人类能够知道他们远古时代的祖先具有普遍敬畏大自然的行为特征,也能够知道他们近现代的先辈开发利用自然的很多行为严重违背了生态道德的内在要求。

道德记忆是关于人类道德生活史的记忆。人类道德生活史是由人类社会的道德风俗和习惯、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思想和精神、道德实践和行为等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而形成的历史,它是一种历史记忆。人类将他们在过去经历过的道德风俗和习惯、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思想和精神、道德实践和行为等要素作为材料储存在他们的道德记忆王国,这不仅使他们的道德生活史料得到了保存,而且使之变成了一种可以回忆的历史。

道德记忆与人类对“道德”的认识、理解和解读直接相关;因此,它的对象只能是与“道德”相关的东西。道德是一种异常复杂的社会现象,但它必须通过道德风俗和习惯、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思想和精神、道德实践和行为等要素具体地表现出来。这些要素是人类道德生活实践的主要内容,是伦理学家对道德现象进行理论运思和探析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类道德记忆的主要内容。人类不愿意忘记他们在“过去”经历过的道德风俗和习惯、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思想和精神、道德实践和行为,这既为道德记忆的存在和发挥作用提供了道德合理性基础,也为道德记忆提供了具体对象和内容。

二、个体道德记忆与集体道德记忆

人类的存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他们作为人类个体即个人而存在,因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5};另一方面,他们作为人类集体即社会人而存在,因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人类的个体性和社会性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同时并存于每一个人身上。处于社会状态中的人类总是同时以“个人”和“集体”这两种主体身份从事一切活动。

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内容,因此,道德记忆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活动。人类是其自身的道德生活的主体,也是道德记忆的主体。由于人类的存在具有二重性,道德记忆的主体必然有两种,即以人类个体身份存在的“个人”和以社会人身份存在的“集体”。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可以将人类的道德记忆区分为两种,即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

个体道德记忆是关于个人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它是在记忆的个体框架内发生的记忆。作为参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现实主体,个人不仅对人类道德生活的方式和内容有最直接、最深入的体会,而且对它们有最广泛、最深刻的记忆。我们每一个人经历过的道德生活都会以某种形式存留于我们的脑海中,并且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不停地再现,就仿佛一切正在我们眼前发生一样。这就是个体道德记忆得到展开的方式。

个体道德记忆与个人道德生活的“过去”相联系。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道德生活条件或背景,个人道德生活状况往往具有人际差异性,个人因此而建立起来的道德记忆也不可避免地会因人而异。如果一个人生活在道德状况良好的社会,耳濡目染的主要是人们向善、求善和为善的事实,他的道德记忆往往更多地装载美好、光明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生活在道德状况很差的社会,人们向恶、求恶和作恶的事情比比皆是,他的道德记忆必然更多地承载丑陋、阴暗的东西。

“存在着一个所谓的集体记忆和记忆的社会框架;从而,我们的个体思想将自身置于这些框架内,并汇入到能够进行回忆的记忆中去。”{7}人类道德记忆不仅会通过“我”、“你”或“他”的个体性记忆活动来进行,而且会通过“我们”、“你们”或“他们”的集体性记忆活动来展开。集体道德记忆与个体道德记忆的主体是不同的:它的主体是一个由众多个人组成的集体,而不是某一个人。个体道德记忆是一个人的私人性记忆活动,而集体道德记忆是众多的人以集体的方式展开的记忆活动。

集体道德记忆是在集体层面展开的,它展现的是一个集体性道德记忆框架,在现实中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它可以通过家庭、种族、宗教、组织、团体、军队、阶级、国家等等“集体”形式表现出来。许多家庭将其倡导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以祖训或家风的方式代代相传,从而形成了家庭道德记忆的典型形式。每一个种族都有一些传统美德,并且将它们作为种族道德记忆的主要内容不断传承和传播。宗教信仰者聚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回顾和坚持人类从神那里获得的道德训诫,从而形成了富有宗教色彩的集体道德记忆。一个组织、团体、军队、阶级或国家也都有各自的集体道德记忆。例如,一个组织或团体可能要求它的所有成员集体地继承和发扬它特有的道德文化精神;一支军队可能要求它的指战员集体地牢记它英勇抗敌的光荣传统;一个阶级可能要求从属于它的所有人集体地坚持一些阶级性很鲜明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一个曾经发动过侵略战争的国家可能要求它的所有国民集体地牢记战争的惨痛教训。只要家庭、种族、宗教、组织、团体、军队、阶级、国家等等“集体”形式是存在的,集体道德记忆就是存在的。

无论是在“个体”的层面展开,还是在“集体”的层面展开,人类道德记忆都和人类思维活动的意向性紧密相关。人类思维活动总是针对一定的目的而展开,这就使其自身具有鲜明的意向性或目的性。人类道德记忆也总是指向一定的目的。人类进行道德记忆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通过回忆的方式使他们的道德生活经历在其脑海中再现出来,而且是为了通过再现过去的道德生活经历为现在和将来的道德生活提供经验和教训。与其他的记忆思维活动一样,人类不可能仅仅出于“回忆”或“回顾”的目的而进行道德记忆活动。人类普遍懂得“以史为鉴”的道理。他们不希望他们的道德生活经历被遗忘,同时也希望从过去的道德生活经历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个体道德记忆的意向性基于个人的需要、愿望、偏好和价值观念而形成。由于不同的人对道德生活的需要、愿望、偏好和价值观念不尽相同,个人记忆道德生活的意向性也是有差别的。有些人可能更多地关注人类如何借助于仁爱美德建构和谐人际关系的问题,因此,他们的个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人类相互友爱、相互合作和相互帮助的记忆;有些人可能更多地关心个人公正美德如何维护分配正义的问题,因此,他们的个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人类努力协调利己和利他的关系的记忆;有些人可能更多地注意不同道德文化背景对个人道德生活的影响,因此,他们的个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道德文化比较的记忆。当然,个体道德记忆的核心内容是关于个人在人类道德生活中如何表现其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的记忆。个人对其自身在人类道德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有最深刻的认识、理解和感受,因此,他们最容易将他们自己“亲自”经历的道德生活储存在他们的个体道德记忆之中。

人类集体也有道德记忆的意向性,但它是基于集体的需要、愿望、偏好和价值观念而形成的。由于人类集体可以通过家庭、种族、宗教、组织、团体、军队、阶级、国家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集体道德记忆的意向性必定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一个家庭的集体道德记忆意向性显然不同于一个种族的集体道德记忆意向性。一个军队的集体道德记忆意向性显然也不同于一个阶级的集体道德记忆意向性。不同人类集体的道德要求是不同的,它们对集体道德记忆的需要和要求也是不同的。例如,一个家庭的主要道德要求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因此,它的集体道德记忆侧重于反映家庭成员追求人际和睦的良好家风;一个种族的主要道德要求是族人之间的团结,因此,它的集体道德记忆侧重于反映它的族人崇尚内部团结的优良传统;一个教会的主要道德要求是信徒对神的虔诚,因此,它的集体道德记忆侧重于反映它的信徒忠诚于神的美好故事。当然,有道德理性的人类集体也注重借助于它们的集体道德记忆来反省它们违背道德要求的“过去”。

由于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均基于人类记忆思维活动的意向性而产生,人类道德记忆通常表现为一种选择性记忆活动。这主要是指,在进行道德记忆思维的时候,人类个体和集体会对记忆的内容和方式作出基于其自身的需要、愿望、偏好和价值观念基础上的选择。有些个人或集体可能仅仅愿意记住他们乐于回顾的道德生活经历。一般来说,个人往往乐于牢记他曾经做过的善事或好事,而对于他曾经做过的恶事或坏事,他则可能故意予以忘记。一个集体也一样。例如,在曾经对亚洲许多国家发动过侵略战争的当今日本,很多右翼分子和军国主义者正试图通过否认侵略历史、篡改侵略历史、美化侵略历史等等伎俩推动大和民族“集体”地忘记他们曾经在亚洲各国烧杀抢掠的丑恶历史,以将南京大大屠杀等历史记忆从他们的道德记忆中抹去。他们的根本目的,是将当今的大和民族推上“集体失忆”的轨道,使大和民族否认侵略历史、篡改侵略历史和美化侵略历史的集体道德记忆具有更多的道德合理性内容,从而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辟提供道德合理性辩护。对此,世界各国不能不予以高度警惕。

三、道德记忆的价值维度

人类社会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环环相扣的三个环节。人类存在于时间之中,从“过去”走来,生活于“现在”之中,同时展望着“未来”。对于人类来说,遗忘“过去”意味着背叛,忽略“现在”意味着脱离现实,轻视未来意味着缺乏远见。“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人类彰显其生存意义和价值的时态,因此,它们都应该受到人类的重视和珍惜。

道德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人类道德生活的价值在于它的道德价值。人类在“过去”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在“现在”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在“未来”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从而使其自身获得了一种与其他动物有根本区别的本质规定性。他们作为道德动物存在于地球上,时刻受到道德规范的引导,过着有道德价值的生活方式,其生存状态也具有独特的道德意义。人类的生存状态之所以具有道德意义,是因为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被深深地打上了“道德生活”的烙印,都是具有道德价值的时态。

道德记忆是人类对其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即关于人类道德生活的“过去”的记忆。人类借助于道德记忆来记录他们的道德生活经历,这不仅使其道德生活的“过去”得到保存和延续,而且凸显了道德记忆的价值维度。

首先,道德记忆是人类道德思维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道德思维”是道德认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意指人类能够借助于伦理概念、伦理命题、伦理陈述等对人类道德生活的意义、内容、方式等进行深入的思考或运思。道德思维能力是人类道德生活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它的成功运用是人类道德价值观念得以形成、人类道德行为得以完成、人类道德身份得以确立的前提。道德记忆是人类道德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功能是记录和再现人类“过去”的道德生活经历,以保证人类道德生活的历史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

道德记忆能够再现人类道德生活的“过去”。只有借助于道德记忆的功能和作用,人类在过去经历过的道德生活才能再现于他们的脑海之中,也才能被“现在”和“未来”的人类所认知。如果没有道德记忆的在场和作用,人类经历过的道德生活必定淹没在“过去”的时间里。人类道德生活不能没有“过去”,因为缺少“过去”的人类道德生活是残缺不全的,它缺乏应有的完整性。

人类道德生活应该在很好地联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基础上展现一种连续性。追求道德生活的完整性既是人类个体的价值目标,也是人类集体的价值目标。作为一种道德动物,人类追求理想的道德人格,而塑造这种道德人格的前提是他们必须拥有完整的道德生活。如果一个人或一个人类集体的道德记忆世界没有能够说明其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的历史或过去,他或它的道德人格是不可能达到完善程度的。从这种意义上来看,道德记忆既是人类再现其道德生活经历的必要手段,也是人类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的必要手段。

其次,道德记忆能够为人类在“现在”和“未来”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提供重要依据。过去的道德生活经历是人类在“现在”和“未来”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必不可少的历史条件,也是人类在“现在”和“未来”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和未来的人类之所以仍然能够继续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的光荣“过去”。

猜你喜欢
记忆
夏天的记忆
糟糕鱼
象棋记忆
端午记忆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记忆游戏
记忆钥匙
童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