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智慧城背景下南京市绿色建筑的探索

2015-05-23 03:45章国美顾夕清
山西建筑 2015年21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南京市绿色

章国美 顾夕清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0 引言

南京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省西南部。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6 587 km2,全市总人口818万人,是江苏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从气候上看,南京属于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热湿,素有“火炉”之称,冬季阴冷潮湿。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南京市建筑需求不断上升,建筑产业化快速推进。南京市在全省率先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快绿色建筑区域和规模化应用步伐。

1 南京市绿色生态智慧城建设

近年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工程”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程”两项工作。南京市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之路。其中河西新城已先后荣获“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国家智慧城”“江苏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所谓“绿色生态城区”是指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筑、交通、产业配套等方面,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运营的城市开发区、功能区、新城区等[1]。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成功与否,既取决于绿色生态城区的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性,也取决于绿色生态城区运营是否达到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效果。因此,绿色基础建设和后期运营是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关键所在。

2 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2.1 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数据调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网站公告数据,截至2014年12月31日,南京市共有36个项目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其中一星项目5个,二星项目17个,三星项目14个。具体年度分布、星级分布见表1和图1。

表1 2010年—2014年度绿色建筑标识项目

从表1和图1可看出,南京市绿色建筑项目标识数量2010年有了零的突破,在2012年出现井喷式增长,2013年—2014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2013年8月份公布数据显示,南京市绿色建筑项目标识数量,在全国位列第六,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另外,南京市绿色建筑项目标识类型,涵盖了商业住宅、保障性住房、写字楼、酒店、机场航站楼、展览馆和工业厂房,分布较广。数据统计显示,绿色建筑项目标识中58%分布在住宅建筑,39%分布在公共建筑,只有3%的工业建筑获得绿色建筑项目标识(见图2)。而且,绝大部分属于设计标识,极少数为运营标识。

图1 南京市绿色建筑项目标识数量增长图

图2 绿色建筑项目标识类型比例

2.2 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定性分析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在此对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定性分析,找出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2.2.1 成功经验

随着新城镇化的建设步伐,抓住“绿色生态智慧城”建设契机,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无论是在规模数量上还是在效果上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具体体现在所有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节能标准,既有改建项目节能改造稳定增长,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先进的绿色节能技术不断提升。

2.2.2 存在问题

南京市建筑发展形态正处于由传统建筑向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和跨越期,也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2]。

1)南京市绿色建筑比例仍较低,主要集中在示范性工程中,其中经过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认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只在少数。

2)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分布不均,绝大部分集中在住宅建筑中,小部分存在于公共建筑中,极少数存在于工业建筑中。此外,绿色建筑运营标识所占比例太少,这将严重影响到取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建筑的建成和运营效果。

3)法律法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我国已经颁布了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南京市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条例,但还不够健全。比如法律法规注重规划设计、评价和施工方面,忽视运营维护、拆除回收方面;有关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力度不够,对绿色建筑参与各方的积极性调动不够;除了有激励政策外,还要有对应的惩罚措施,保证对绿色建筑参与方违规行为产生的制约。

4)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绿色建筑监管机制是保证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评价和运营阶段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南京市绿色建筑监管机制不够健全,比如未建立完善的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统计、上报机制,无法对新建及改建项目进行有效的能耗限额管理。另一方面,绿色建筑建设过程的管控有待提高,比如施工过程中绿色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现场的噪声控制、污水废水处理、扬尘控制,建筑内外环境质量的控制等都未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奖惩措施。

3 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对策

基于以上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并结合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以及2013年南京市委发布“关于全面推动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应遵循率先发展优先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原则。同时,抓住南京市绿色生态智慧城市建筑背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和突破:

1)抓住绿色生态智慧城建设契机,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紧紧抓住南京市绿色生态智慧城建设试点的契机,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从目前的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向广大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发展,完成十二五规划期间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即2015年年末40%的城镇化新建民用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并实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面积达到300万m2。此外,将绿色建筑发展深入工业建筑,加大工业绿色建筑比例。

2)建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模式。绿色节能的指导思想应该贯穿整个建筑全寿命周期。一是严控建设规划设计环节,结合绿色生态智慧城整体规划,做到科学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空间,使得城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 m2以内。二是合理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三是加强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四是注重绿色建筑运行管理,确保绿色建筑综合效应。

3)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研发,提高建筑节能技术水平。根据南京市相关规定,2014年起南京市居住建筑执行65%的节能标准。为达到此目标,必须不断研发和应用绿色建筑新技术和节能环保新材料。绿色建筑技术主要包括设计技术、施工技术、验收技术及新材料和新工艺。

一是设计技术方面,做到节地与建筑场地设计合理,降低环境负荷,绿化与交通合理,提高用地小轮车,使用可再生能源,做好节水规划,使用非传统水源等;二是施工技术方面,要求做到绿色施工管理、施工用地保护,控制废弃物及有害体排放控制,控制水土、扬尘及光污染,有效利用废水排放及非传统水源的利用,人员安全与健康文明施工;三是验收技术方面,严格进行环境保护验收、各项工程质量验收、各种节能环保材料的核验等;四是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使用新型结构体系和围护体系,提高室内环境污染防治与改善技术,发展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研发废弃物收集处理与回收技术。

4)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发展的保障措施。

a.完善相关法规条例。南京市在国家和江苏省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支持绿色建筑及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工业化等工作的政策措施[2]。

b.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在全国绿色建筑指标体系、技术导则和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省市依照相关主管部门制定适合南京地区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编制相应的绿色建筑应用技术指南、设备产品适用性评价指南、绿色建材推荐目录等。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筑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省市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c.完善经济激励政策。为了支持鼓励绿色建筑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制定了相关规定对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给予奖励,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m2,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m2。南京市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大激励力度。据《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市政府设立年度建筑节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和支持绿色建筑和园区示范、建筑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可再生能源推广、新农村绿色技术推广、绿色标识管理等。对于建筑面积超过1万m2的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规划审批时可以给予一定容积率奖励。对于符合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的建筑工程,享受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全额返退政策[2]。

d.加强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绿色建筑人才,是绿色建筑发展的“软实力”,因此加强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一方面,从高等教育源头抓起。对建筑相关学科专业,将绿色建筑的相关理念、技术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培养绿色建筑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对已经从事绿色建筑的从业人员,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等从业人员,进行最新绿色建筑法律法规、政策条例、技术标准的培训,加强其业务能力和水平,满足日益更新的绿色建筑发展的要求。

4 结语

在“绿色生态智慧城”建设的背景下,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现实意义,绿色建筑发展是“绿色生态智慧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抓住机遇,直面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促进南京市城市建设绿色、低碳、生态、文明发展。

[1]程大章,沈 晔.绿色生态城区与智慧城市建设[J].建筑科技,2014(17):21-23.

[2]南京市住建委.关于全面推动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b-cabr.com/index.asp page=details&id=3909&categoryid=275,2013.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南京市绿色
绿色低碳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
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编制与思考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