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禄吉祥大兴旺——浅析朱泥“宝葫芦壶”的造型、色泽及艺术特征

2015-05-24 03:00范淑娟
江苏陶瓷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容量吉祥葫芦

范淑娟

(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宜兴214221)

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宜兴紫砂的繁荣兴旺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纵观历史上许多经典紫砂造型,好多都带有深深的传统文化的烙印。今天的紫砂艺苑百花盛开,茁壮成长的一族中,许多作品的根都深深地扎在传统文化肥沃的土壤里。“宝葫芦壶”(见图1)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的红色色彩和葫芦寓入的福禄理念,并在创新的道路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尝试着将做大与生动活泼的自然形态融合,让优越的实用功能和优良的艺术欣赏价值珠联璧合,使得自然界的勃勃生机与朱泥壶的神奇魅力得以充分展示,使得外表形象与内蕴意境的美学感受得以充分释放。

图1 宝葫芦壶

1 工艺技法

“宝葫芦壶”首先采用光素圆形器传统手工成型工艺,完成身筒及盖、嘴的初步制作,再运用花塑器传统工艺,通过捏塑、雕镂、堆贴等工序,以葫芦藤的形态为把的造型,叶片、茎蔓从把端延伸贴塑于壶身,一枚生动灵巧的小葫芦从茎叶间冒出来附于壶身下坠吊挂着。写意性状的壶身饱满圆润,一捺底内敛,壶嘴伸展上翘,壶口沿设翻卷线装饰,与壶盖边缘线组合成“天压地”式的子母线。壶盖面微隆,与壶身组合成抽象的大葫芦形态,盖上的钮似一枚尚处于花蕊中刚露出一点尖尖角的幼葫芦,与身盖合成的大葫芦上下呼应。整器形态显得圆稳匀正,主附体过渡自然,其取源于自然界植物葫芦的多种元素,或以抽象写意的形式间接表达,或以具象写实的形态直接演绎,既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又生动逼真,浓郁的生活情趣清新感人。

这件“宝葫芦壶”烧成后的容量达500ml,属朱泥类大壶。由于朱泥矿物蕴藏量稀少,质地又十分细腻,通常情况下只用来作为化妆土粉饰或制作100~200ml左右的小品壶。制作大容量朱泥壶,不仅原料消耗大,而且制作难度高,制作过程中尤其得注意泥片和坯体干湿度的变化。尽管朱泥有着较好的可塑性,但因其泥质颗粒十分细微,水分子存于其间不易挥发,成型拍打时,受外力作用被挤压出来停留在坯体表面,如接着拍打就会成糊状导致软塌。这时,就需停下来让水分慢慢挥发,而等待晾干的时间又要很好的把握,晾过了头再拍打就会起酥,甚至出现裂纹。由于大容量朱泥壶的体积面较大,在打泥片围身筒时需凭经验的不断积累,在晾到恰当的干湿度时进行制作才能提高成功率。而且,打身筒时不能一次性完成,当表面水分较多时就得停下来等一会再操作。同时,附体与主体相接时,干湿度也要保持一致,干湿不匀就会出现开裂的现象。这种技法操作时全凭手感,与经验的熟练等主观努力密切相联,因为泥料的含水率不可能用仪器来测定。在客观因素方面,与晴雨天、昼夜、季节等干湿度的变化影响也息息相关。总之,朱泥壶在制作阶段格外娇嫩稚弱,需像育雏一样小心呵护。

大容量朱泥壶坯制成后,还需经过烧成那一道重要关口。朱泥的Fe2O3含量高达20%以上,高于紫泥数倍,影响耐火度和烧结度的Al2O3含量只有紫泥的一半,坯体烧成的收缩率达20%左右。由于颗粒细微,分子排列堆积致密度高,容易受热,一般烧成温度为1 050~1 080℃,紫泥壶则需高达1 200℃以上。大容量朱泥壶的预热时间比小容量朱泥壶所需时间相对较长,因为朱泥在烧成结晶过程中比较活跃,尤其是千度高温以上时反应剧烈,这是高结晶度泥质的特性。由此而言,大容量朱泥壶预热时间长,高温控制比小容量壶的难度更加大,通常需专窑独烧,以便更好地确保预热收缩正常和烧结反应正常,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成功率远低于小容量朱泥壶。

2 色彩效应

色彩能够让人们通过视觉感应产生相应的情感,是日常生活和艺术审美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色彩性格,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黄色、浅蓝、浅绿色给人一种活泼、青春的感觉,灰色、黑色、棕色比较稳重、暗淡,而红色却显得温暖、热烈。

“宝葫芦壶”的制作原料为优质朱泥,烧成后的基色通体呈现鲜艳滋润的朱砂红色。这种鲜明的色彩具有引人注目、打动人心的力量,当这种色彩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色彩所呈现出的一切信息,如形象和内容等也一同进入了人们的脑海中,起到先声夺人、快速传递的作用。而且,朱砂红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是喜庆、兴旺、红火的代表,东方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对红色充满崇拜的心理,认为红色是吉祥色,是一种充满燃烧力量的色彩。与此同时,“宝葫芦壶”在以朱泥的大片红色为主基调的基础上,还采用以段泥在“葫芦叶”上局部粉饰点缀的装饰技法,进行色彩的和谐搭配,叶片上仿佛出现了几个被虫啃噬后留下的残洞蛀孔,不仅符合自然现状,贴近生活规律,而且使大片红中出现了点点黄,红与黄两种波长不同的原色在相同的时间与空间上相互比较,发生明显的视觉效果差别,产生比较作用。同时,与自然界中葫芦真实的叶片对照,两种颜色组合在一起又是合理的,两者形状、大小成对比性的分布,在“宝葫芦壶”上呈现出的是丰富多彩的视觉感受。由此可见,作为花塑器大容量朱泥壶来说,掌握色彩的和谐统一原则,认真分析和谐与对比的关系,广泛吸收自然界的生态元素,将两种或几种颜色按自然客观规律进行合理搭配构成生动的形象,才能使壶艺在色彩效应的感召下更有意境和美感。在色彩搭配时,应注意正确处理和谐与对比的关系,对于花塑器朱泥大壶来说,红艳的主色调应贯穿于整体或占绝对大的比例,次色调只能以很小的一部分作为点缀和补充,否则就会冲淡主色调,甚至喧宾夺主或显得花里胡哨。

3 艺术特征

“宝葫芦壶”的造型取源于自然界的葫芦形态,又经艺术提练加工而成,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葫芦的谐音是“福、禄”。古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祈盼得到生活愉快、万事亨通之福,财源茂盛、俸钱多多之禄,于是把葫芦视为吉祥之物。葫芦是自然界中一种攀沿植物,果实淡黄,有条状的,人们更喜欢中间细、两头似球形的那种,熟透后的果壳可作盛器或供赏玩物。葫芦藤蔓绵延滋生、茂盛繁密、果实满架,象征着子孙昌盛,生命力顽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愿望。在民间,早就有 “万代葫芦”、“子孙葫芦”等吉祥图案的出现,葫芦图像带有鲜明的民族情感,它使人欢愉、给人想象、激发勇气和理想,这种纯真质朴的追求体现了一个民族的高尚情趣。长期以来,民间广泛流传着和葫芦有关的神奇传闻,如“八仙”中乐善好施的铁拐李,葫芦就是他大显神通的法宝,“暗八仙”即用葫芦代表他。葫芦还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为仙人收妖降怪的工具。明清时期,人们除夕时在门窗上贴上红纸葫芦,以驱魔镇邪求平安。

在宜兴紫砂界,葫芦也早已成为创作的一个传统题材,通常由下大上小、中间束腰的两个球形合成,以壶艺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这款大容量朱泥“宝葫芦壶”,丰腴的壶体代表着圆满幸运之福,半圆的壶盖代表着财源滚滚之禄,相合汇聚成“福禄双全”、“福禄绵延”等祥瑞的意蕴。艺术特征是通过壶表红润的吉祥色泽和葫芦形态的吉祥果实来呈现的,使寓意与表象达成高度的一致。其温暖热烈的气氛、清新自然的气息,让“葫芦”的外表形象具体而丰满,又让福禄吉祥大兴旺的主题创意相对固定下来,既可真实感受,又可细细品味。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造型形态的塑造和朱泥色泽的渲染,将和谐美满、福禄双全的寓意赋予其中,既洋溢着清新的自然气息,又蕴涵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这样的“宝葫芦”定会博得人们更多的青睐与喜爱。

[1]李广元.色彩艺术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郑军.中国传统吉祥图谱[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大容量吉祥葫芦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12-20升大容量PET瓶装式吹瓶机
宝葫芦
能变出雨衣的18升大容量背包
基于大容量指纹识别的实时身份认证系统
放飞心中的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