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张家界乡村旅游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2015-05-26 07:28易肖肖白雪琴吴晓雪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张家界城镇化景观

易肖肖,黄 炜,白雪琴,吴晓雪

一、问题的提出

乡村旅游是城镇化进程的产物[1]。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回归乡村、享受悠闲生活将成为人们内心的普遍诉求。这种诉求催生了乡村旅游的产生、发展与壮大,并逐渐使乡村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旅游类别。从2003年起,张家界借鉴成都郫县“农家乐”的经验,尝试乡村旅游。2008年,张家界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城市农业旅游农业的意见》,大力鼓励乡村旅游发展,此时,张家界乡村旅游开始蓬勃发展。张家界市先后挖掘整理运用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8类45种,建设100余处土家族特色建筑,推出地方菜肴30多种,并将其融入乡村旅游的发展。到2012年底,张家界市共有星级农庄12家,其中五星级农庄5家,四星级农庄6家,三星级农庄1家,永定区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乡村旅游在欧洲发达国家可追溯到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但乡村旅游的大规模开展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2]。国内乡村研究比较晚,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概念[3]、发展路径[4]、影响因素[5]等,戴斌(2006)[6]、马勇(2007)等[7]、周格粉(2013)[8]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路径。近些年来,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关系又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王锋,陈冬梅(2011)和王群(2012)分析湖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小城镇互动关系,研究表明: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则是推动小城镇建设的重要途经。[9-10]邱玉华,吴宜进(2012)以我国乡村旅游面临的困境为切入点,指出乡村旅游中“乡村性”缺失的核心因素是城镇化进程[1]。张春燕(2014)认为旅游作为动力通过作用于贵州的资源比较优势、产业结构调整等六大因素,带来了农村产业结构、乡村文化等城镇化方面的巨大变化[11]。韩倩倩等(2015)研究了连云港市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存在问题,提出相应政策推动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12]。国内学者刘奥东[13]、刘世雄[14]、李宗利[15]关注张家界乡村开发、发展以及其他核心景区对其影响。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成果丰硕,学者多从城镇化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城镇化进程对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其内在作用机理鲜见于文端。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大背景,探析城镇化进程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从而为张家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二、城镇化对张家界乡村旅游的多维影响

乡村旅游作为张家界新兴的旅游形式,是传统旅游的补充,对振兴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互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张家界乡村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开发模式单一、特色不突出、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开发模式以农家乐和农庄为主,无法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游客更多的只能体验“乡村吃”,其他的乡村体验难以寻觅;乡村旅游本身特色没有保持好或是在旅游开发中没有体现出来,造成了张家界乡村旅游特色不突出;由于乡村旅游开发中不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重构,给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态造成了难以修复的伤痕,导致张家界乡村旅游可持续性较弱。无论开发模式单一、特色不突出,还是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乡村性”的缺乏。乡村旅游多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围绕优质的景观资源进行开发。但这种生态环境开发模式缺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致使原生态的乡村景观逐渐消失,取而代之是带有现代化气息的建筑。从经济层面来看,农村不仅是城市的原材料地,也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消费地,单一的农村经济不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从文化层面来看,城市文化属于强势文化,乡村文化在与城市文化接触过程中,不断被吞噬和取代。透过这些表现,我们看到“乡村性”与“城市性”是一对相互作用和博弈的矛盾主体,城镇化进程使得“城市性”逐渐吞噬和取代“乡村性”。

图1 城镇化对张家界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框架

城镇化对乡村旅游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城镇化壮大了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另一方面,城镇化也加速了“城市性”对“乡村性”的冲击。借鉴邱玉华,吴宜进[1]的理论分析框架(如图1),结合张家界乡村旅游发展实际,分析城镇化对张家界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空间维度的影响

城镇化的扩散一般分为扩展城镇化和迁移城镇化,扩展城镇化主要是城市的空间扩展,而迁移城镇化是扩展城镇化的异地表现形式。从空间维度来看,城镇化扩展可以分为近郊、中郊和远郊。根据城镇化对乡村旅游发展影响随着距离而减弱的特点,近郊是直接与城市接触的区域,即“接触影响”。在城镇化进程中,近郊的“乡村性”最先受到冲击,不断被渗透与侵蚀。中郊介于近郊与远郊过渡的等级区域,既受到城镇化的影响,又受到乡村旅游的吸引,在这个区域城镇化与乡村旅游之间存在博弈与共生的关系。远郊由于受到城镇化进程的影响较弱,“乡村性”保持较好。优质的自然风光与浓郁的民俗风情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内在动力。

(二)时间维度的影响

从城镇化发展的时间维度来看,城镇化最初表现为形式城镇化,即非农活动和人口向城镇集中以及土地性质的转变,到达一定阶段就会形成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城镇化进程中,部分人会有不适应感,从而出现“逆城镇化”的现象。形式城镇化是城镇化进程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空间与机遇。进入功能城镇化阶段,城镇化文化趋于成熟,同时对“乡村性”的冲击力也相应的加强。为了脱离城镇生活的不适应性,人们开始向往田园式的生活,这又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契机。

(三)文化维度的影响

城镇化进程也伴随着文化的变迁,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不断作用相互影响,最终以文化景观形式展现出来。文化维度可以从生态、融合、景观三个角度分析,城市文化不断对乡村文化进行加工,形成了新的文化生态。在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相互作用下,乡村旅游文化生态得以重新构建。乡村旅游文化在与城市文化的作用中,“乡村性”与“城市性”不断接触、选择、融合。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景观也受到城市景观的影响,道路、建筑、土地等变得整齐划一,风格统一,乡村景观渐渐被城市景观替代。

三、张家界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充分发挥自然风景的优势,努力改善旅游生态环境

张家界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69.62%。张家界地貌复杂多样,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造化了当地的特色景观。区域内溪流密布,水文环境良好。张家界乡村旅游开发中,不但要利用好具有特色的乡村自然环境,独特的地貌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同时,应注重乡村的环境承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破坏。乡村旅游短时间内使得大量的游客涌入乡村,给乡村环境和生态带来了污染和破坏,这种破坏使得乡村景观遭到损害。另外,乡村旅游的大部分经营者和服务人员是当地村民,环境和生态保护意识薄弱,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伤害。而这些伤害不仅使得乡村的景观受到了破坏,也失去了对城镇游客的吸引力。

(二)深挖土家族、苗族文化精髓,回归传统农耕文明

文化是乡村旅游“乡村性”的魂,把好文化关就抓住了乡村旅游的“牛耳”。乡村文化是千百年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积淀,从房屋建筑到生活习俗,从农耕技艺到手工艺,构成了乡村文化的独特性。张家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77%,以土家族和白族居多,民族文化独特,土家族的摆手舞、茅古斯舞、三棒鼓、过赶年、哭嫁、六月六等都是深受游客欢迎,白族有仗鼓舞板凳龙,还有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桑植民歌、张家界阳戏、大庸气功,乡村出产的各种民间工艺品倍受游客的青睐;水车灌溉、石臼舂米、土家绣花、木机织布、渔鹰捕鱼、石磨豆腐、柴火生饭等乡村传统劳作,让人陶醉。这些民族风情、乡村文化应该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和核心。

(三)恢复乡村景观,彰显民族地方特色

乡村旅游重构景观是有目的的对乡村景观进行干预,包括房屋建筑、土地道路、植被作物等,综合考虑游客需求、自然资源、文化习俗等方面因素,部分或全部修缮乡村景观。土家族以吊脚楼为住所居多,木质结构,风格独特,分布在群山之间形成独特景观。乡村旅游要利用好当地民居,合理开发为乡村旅游住宿,不仅丰富了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同时也给当地居民带来旅游收入。旅游管理部门要与当地村委会精诚合作,保护现有民居民宅,合力修复破房危房,恢复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景观。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特色建筑和独特的地理地貌,通过景观重构,挖掘乡村原生态的特色。

[1]邱玉华,吴宜进.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J].社会主义研究,2012,(1).

[2]HOHN H J H..Agritourism-A new sector of ruralintegrated development. Malaysia and Germany as casestudies[J].Applied Geography&Development,1994,36(3).

[3]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3).

[4]丁培卫.近30年中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11,(7).

[5]唐德荣,杨锦秀,刘艺梅.乡村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12).

[6]戴斌,周晓歌,梁壮平.中国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1).

[7]马勇,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 2007,(3).

[8]周格粉.产业链视域下四川乡村旅游产业优化路径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3,(4).

[9]王锋,陈冬梅.湖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小城镇互动发展研究——以孝昌县小悟乡为例[J].农业经济,2001,(8).

[10]王群.湖北省乡村旅游与小城镇建设互动发展探析——以长阳县都镇湾镇为例[J].农业经济2012,(4).

[11]张春燕,民族地区农村城镇化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研究——以贵州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4,(5).

[12]韩倩倩,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7).

[13]刘奥东.浅谈张家界乡村旅游的开发[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1).

[14]刘世雄.张家界核心旅游景区对沙堤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业 2009,(15).

[15]李宗利.张家界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民族论坛,2013,(10).

猜你喜欢
张家界城镇化景观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张家界看山(外四首)
毕业一起去旅行之张家界
人间奇景张家界
家乡的城镇化
看张家界的漫山红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