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络舆情监测的重要性探讨

2015-05-26 20:50赵阳李宗友胡艳敏姜威段维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

赵阳+李宗友+胡艳敏+姜威+段维

摘要:本文通过概述历史上和当代发生的中医药领域舆情危机及网络环境发展新态势,阐述中医药舆情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说明认真看待中医药网络舆情安全、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重要性。以中医药立法相关网络舆情监测为例,显示出民众具有利用网络建言献策、参与中医药事业公共决策的热情,其专业性和切合实际的诉求是值得中医药管理者认真审度和研判的。

关键词:网络舆情:中医药舆情:中医药立法:网络舆情安全

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处于发展阶段,城乡及区域发展不平衡,近年来实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着一些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民众对医疗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网络技术与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发展,使民众自由表达的需求得到满足,参与的意识和热情得到提高。一方面基于理性的言论对政策的客观评价、评判使得政府公共决策更公开透明与顺应民意,促进社会民主制度的发展,促进社会转型;另一方面基于传播者的个人立场或商业意图,以及信息来源限制等多方面影响,网络舆情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网络舆情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3)》统计结果显示,3%以上的社会公共舆情热点事件与医疗卫生相关,且呈现逐年上涨态势。

1 中医药网络舆情的内涵

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药领域的公共舆情事件既与其他医疗卫生领域一样存在医患矛盾、药品安全性等敏感事件,又具有中西医之争这个由来已久的公众焦点议题。由于中医药事业目前在全国医疗体系中所占百分比较小、中医药诊疗手段副作用较小等原因,非常规的突发公共事件比例相对较小,而中西医之争并不直接导致激烈的舆情安全事件。但这种由于观点立场不同而引发的纯学术争论经由网络传播持续扩大,造成社会对中医药认可度降低,进而影响中医药行业形象,导致中医药发展受挫也是一种舆情危机。如今互联网舆情监控已经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把握舆情动向、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和处理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对于中医药行业来讲,把握网络舆情规律,充分听取网络上来自各界的声音,利用各种社交和发布平台宣传中医药文化,对负面舆情影响采取积极应对和及时辟谣,缓解中医药舆情危机,为中医药发展塑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2 中医药发展应重视舆情危机

2.1 历史上的中医药舆情危机

民间批判中医的声音发端于清朝末期。清末著名学者俞樾是最早批判中医的人士,早在1879年他发表了《废医论》,认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章太炎在《论五脏附五行无定说》中否定五行学说,主张完全废弃。他在日本讲学期间影响了一批留日学生,其中的代表是民国时期废止中医思潮的领军人物余云岫,他对中医进行了系统性的批判。1917年,余云岫发表《科学的国产药物研究第一步》一文,其中写到“要晓得阴阳、五行、十二经脉等话都是谎话,是绝对不合事实的,没有凭据的”。随后出版《灵素商兑》,系统批判《黄帝内经》及其理论基础;后来又发表《与恽铁樵书》《六气论》《与中医学会论脉书》等文,对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藏象、经络经脉、诊疗、中药等都展开了严厉的批评和质疑。

同时期的陈独秀、鲁迅、周作人、严复、孙中山、胡适、梁漱溟、陈寅恪、郭沫若、巴金等人都表达过对中医的不信任或歧视态度。多位文化界“重量级”人士尖锐地批判中医,直接波及到政府当局对中医的政策。

随着西医进入中国展现其急性病救治及诊断明确的显著优势,中医的地位越来越被弱化,中医在经久不息的中西医论战中屡屡显得弱势甚至告负。在众多学者公开地批判中医、引领废除中医思潮的情况下,1912年,在当时的北洋政府统治下,把中医挡在了教育系统门外,造成近代史上著名的“漏列中医案”。1929年,民国政府的“废止旧医案”差点彻底废除中医,后来在全国中医界强大的舆论攻势之下此废除中医的议案终于胎死腹中。

从名人激烈反对中医导致当时政府轻视中医教育的政策,到中医合法存在垂危的情势下民间强大舆论攻势将其挽狂澜于既倒,可见民间舆情的力量不容小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走向。

2.2 当代中医药舆情危机

中西医之争转变为网络舆情危机起始于2006年,高涨于2007年。有几个“万能院士”加“反伪斗士”,他们虽然不具备任何医疗工作者的资质,并且也没有任何临床医学知识,却向着几千年的古老中医发动进攻,宣称“中医是伪科学”。

2006年,取消中医话题随着某方姓名人在网上对中医的频繁发难而热炒。几乎同一时间,其他几位名人也纷纷在网络博客论坛等社交平台建立反中医阵地。其高调的网络宣传运作和高学历的身份背景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这一年,反中医人士发起了“征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公告”的签名活动,短短几天,签名已经过万。根据公布的签名名单,其中多为医学工作者或是医学博士。此后,网络上分化为“挺中医”和“反中医”两个派别,双方相持不下,反中医话题愈演愈烈。到2014年初,反中医人士甚至将愈加壮大的网络阵地转移到了现实,在上海大张旗鼓举办“第一届反中医大会”。2014年底,西医发起“脉诊验孕”挑战,引起了媒体关注和网民热议。在此次事件中,应战中医师对挑战的高成功率结果却被刻意报道成了挑战失败等负面结果。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的差距是事件传播中的突出特点,也是当今商业媒体寻求新闻爆点而忽视真相的典型案例,成就了新闻的娱乐效应,却背离了传播事实真相、服务社会的初衷。

如今,互联网上很多“活跃分子”主动充当“意见领袖”角色,在网络人际传播中不断地给大众提供个人主观筛选过的信息,对他人施加影响从而吸引聚集起一批追随者,共同向大众施加影响。万人签名抵制中医活动、反中医大会等事例就是少数“网络意见领袖”缺乏自律,放言立论偏激,导致公共舆论中极端化的言论占上风而造成的舆论动荡,产生舆情传播负面效应。如何利用好网络舆情这把双刃剑,在一些突发事件真相难明、流言满天飞的情况下,能够树立起代表正确舆论方向的意见领袖,起到辨明事实真相、遏止社会流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是当今新的网络舆论环境下的一个重要问题。

3 中医药事业发展应听取网络舆情民意

信息高度传播和开放的网络将话语权归属于大众,网络日益成为一个基于现实社会投射下的公共领域,也为公众介入公共决策提供了一条参与之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到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 18亿,网络普及率正在不断扩大。网民的学历分布表现为高学历人群日益增多,年龄构成日益趋向成熟化。网民来自各行各业,相对于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单个行业的知晓能力来说覆盖面更广。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对于新闻事件的综合把握可以更具体、更清楚、更切合实际。很多中医药从业人员或中医药专家学者建立了个人微博或博客,即使不能将建议直接上达管理者,却仍可以通过博文来发表对中医药发展的深入思考及切实诉求。

2014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为2014年7月23日-8月22日。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到,在这一个月的监测统计时段内,围绕中医

从舆情来源覆盖看,在1个月内官方舆论场报道数量共840次,占35%;其中新闻门户网站占34%,平面媒体网络版占1%。网民舆论场发布博文数达到1529次,占65%;其中微博、博客、论坛分别占50%、7%、8%。

在实际舆情研读中发现,虽然支持立法和反对立法各成一派,但是社会各界立场鲜明地表示支持中医药立法的比例为72. 9%,表明全社会对中医药立法的出台总体上是支持与拥护的。

在舆情监测中发现,各类媒体对于网友表达意见、表明态度的作用和效果各有特点。每一条微博的言论较零散、情绪化、信息量小,但立场鲜明,网友覆盖面广泛,更易得到倾向性的分布;博客和论坛的意见与建议不受字数限制,更能充分完整地表达作者对中医药立法的看法,论据更加详实,不少网友还逐条指出法律条文的修改意见。官方新闻门户网站和平面媒体网络版的新闻报道是网民最先得知立法消息的源头,其官方权威性的特点更易成为舆情发端。征求意见期最后一个星期的微博舆情走势在逐渐缓和后出现明显上升的迹象,对征求意见有效时段的准确把握表明众多网友高度重视此次中医药立法征求意见,在临近截止日期前迫切希望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建言献策。

从收集到的各方态度观点与意见建议汇总来看,有关民间资本办医的条件放宽和民间医师准入的松绑的规定是得到最高关注与赞许的部分。不少人提议,应放宽民间中医执业地域范围、增加中医药管理部门的药政权、给予中医师或中医医院更宽松的制剂权等,民间中医普遍呼吁中医药发展应遵循自身规律进行。

由此可见,民众参与公共决策具有很高的热情,网络为思考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立法话题的新闻门户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平面媒体网络版每日的舆情量呈现明显高涨态势(见图1),

可以看出网友对中医药公共决策的参与度很高。如果通过大数据的挖掘方法将这些海量的意见观点汇总并统计分析,了解民间对中医的现实需求和态度倾向,可以作为制定政策的非常重要的情报来源。

4 小结

认真看待中医药网络舆情安全,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对于净化中医药发展的舆论环境,争取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意义重大。对于网络媒体刻意制造“注意力”,或在网络媒体寻租的现实状况下,刻意歪曲事实、抹黑中医药,管理者就应该及时通过正确途径与媒体和大众沟通、辟谣,消除质疑,以正视听。网民中有大量的关心中医药事业的专业人士,监测公众对中医药的社情民意,对民众的诉求与建议认真审度与研判,可以确保中医药管理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出有利于中医药发展和人民健康的决策。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预警体系研究
微博问政与回应中的政府形象塑造
试论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方略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特点及研判机制思考
网络舆情编辑能力构成因素浅析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