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尖兵”朱泽华的陨落

2015-05-28 18:23上官新华何家欢
检察风云 2015年6期
关键词:巴陵奥利专案组

上官新华++何家欢

去年9月的一天,放学后,小朱姑娘背着书包匆匆跨进家门,见到妈妈立刻大声问:“爸爸究竟到哪里去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因为她在学校听到有人说她爸爸被抓走了。由于很长时间没有见到爸爸,小朱姑娘心里充满了狐疑。面对女儿不停地追问,妈妈的脸色十分难看,推说丈夫仍在外地监督施工,因为工程质量出了问题,过些时候才能回来。小朱姑娘忍不住打断妈妈的话:“你就别再骗我了!班里的同学都在议论,说爸爸是由于贪污受贿被检察院带走的,这是不是真的?”妈妈听到这儿,捂着脸失声痛哭起来。

此刻,小朱姑娘的爸爸——朱泽华已经在看守所里待了近两个月,根本不知道家里发生的这一切。

年轻的“科技尖兵”

2014年7月2日,大连市检察院反贪局的侦查员们正在紧张忙碌着手头的案件,一个紧急会议把大家召集起来。原来,当天省检察院将高检院指定辽宁管辖的中石化朱泽华等人涉嫌职务犯罪的案件指定大连市检察院办理,并命令立即开展工作。会上,大连市反贪局决定,抽调全市反贪的精干力量,组成一个“7·02”专案组,全力查办该案件。当天下午,专案组组长带领首批八名专案组成员乘车赶赴北京,“7·02”专案大幕由此拉开。

直到当天深夜抵京,专案组见到中石化纪委的同志以后才了解到基本案情。原来,专案组此行要查办的是中石化下属巴陵分公司的一个腐败窝案。此时,中石化纪委已将原巴陵分公司总经理朱泽华、副总经理刘小秦“两规”,原巴陵分公司中层干部程立泉、肖俊钦和李皓三个人由湖南省岳阳市纪委“两规”。之所以这么紧急,是因为程、肖、李三个人“双规”期限还有七天就截止,如果不能移送司法机关,就只能放人。在七天的时间内,专案组必须吃透中石化纪委前期调查发现的100多条犯罪线索,从中找出能够定罪的事实并获取足以对五人全部立案的证据,专案组压力巨大。

专案组首先翻阅了由中石化纪委提供的朱泽华的案卷材料,对“对手”有了初步的了解。

朱泽华1962年6月16日出生,湖南省慈利县人。1988年,他从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中石化巴陵分公司,便投身于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年产5万吨己内酰胺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十多年来,他攻克了大量的技术难题,不但实现了进口设备和催化剂的国产化,而且自行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己内酰胺扩能改造新技术,2002年仅用不到8000万元的技改投资,便完成国外专家预言需3.5亿元的“五改七”扩能改造,实现了己内酰胺产能由年产5万吨到7万吨的跨越。2003年年底,他又主持对现有己内酰胺装置进行“七改十四”扩能改造,其中两项关键技术分别被列入国家“973”项目和“863”计划,产量、质量和消耗均达到了国内外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2005年,朱泽华参与研发的“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唯一的一等奖项目,该工艺在巴陵分公司装置运用后,企业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效益迅速好转,业内誉之为“一项科研成果救活了一个厂”。

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北京隆重召开。朱泽华作为会议代表,参加了党在新世纪举行的第一次盛会。会议期间,国家领导在接见湖南代表团时,湖南省委领导曾热情地介绍了这位年轻的“科技尖兵”。可是在一片赞扬声中,朱泽华变得有些飘飘然了,开始居功自傲。他错误地认为,如果不是自己,湖南省岳阳市就没有这么大的变化和发展;他还错误地认为,如果自己不搞工程项目,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就没有钱可赚。朱泽华开始以“科技尖兵”自居,认为自己不同于一般官员,是个“专家型领导”。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狂妄的朱泽华宣称:“我就是巴陵公司,巴陵公司就是我,是我一手创建了巴陵公司,我怎么说,你们就怎么干。”

在湖南岳阳,朱泽华的狂傲和霸道是众人皆知的。中石化巴陵分公司是湖南省岳阳市最大的当地企业,上缴利税占全市四分之一,年产值数十亿元,拥有职工数万人,在当地影响举足轻重。随着巴陵分公司的快速发展,朱泽华更瞧不起当地的一般官员了。有一次,岳阳市的一位副市长找他办事,他只管自己打电话,让这个副市长一直站着,临下班时才说:“我给你五分钟,你有事就讲,不讲就走。”他常说,“我的家和办公室,不是一般人可以进的”。市里开会,都要主要领导亲自打他电话才肯去。

在公司,朱泽华更是说一不二。在人事任免上,他一竿子插到底,只由他签字确认。在财务报销上,他也攥得牢牢的,下面的副经理连几百元的签单权都没有。有的副经理甚至很怕他,一次在长沙开会,公司的一位中层干部有事迟到了,被他当场赶出了会场。这位中层干部羞得满脸通红,好长一段时间抬不起头来。

独断专行的朱泽华看着一些人挥金如土、花天酒地,看着一批批的人富起来,而自己掌握着这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却守着每月不多的工资度日,开始有点不甘心,私欲急剧膨胀。最终,朱泽华也像众多贪官一样,未能走出这样一个“奋斗——成功——辉煌——放纵——栽倒”的腐败怪圈,在自己人生事业的巅峰,栽在金钱上,倒在“贪”字下,陷入了权钱交易的泥潭。

走不出腐败的怪圈

心态失衡的朱泽华先是与公司副总经理刘小秦、副总工程师程立泉、生产管理部部长肖俊钦、“七改十四”项目部技术室主任李皓等人串通合谋,注册成立了空壳公司“奥利克公司”,以生产销售“仿生催化剂”的名义,骗取并贪污巴陵分公司的公款298万元,朱泽华从中分得45万元。

贪得无厌的朱泽华还觉得45万元“不解渴”,他把黑手伸向了有求于自己的企业老板。2006年5月的一天,巴陵分公司原信息中心主任董纯坚来到朱泽华的办公室汇报情况。董纯坚是朱泽华一手提拔的,与朱泽华的关系十分密切。董纯坚任信息中心主任10多年,这期间信息中心负责巴陵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经费花销惊人,仅ERP一个项目就过亿,董纯坚个人从中捞取了大量好处。精明过人的董纯坚后来离职,个人“下海”开办了一家金锐电子公司,自己当总经理,利用人脉优势,专门做巴陵分公司的生意,在朱泽华的关照下,公司赚了大钱,董纯坚也发了大财。

谈完公事,两人便闲聊起来。朱泽华说:“组织上要调我到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当副院长,我准备把家也搬到北京去,可是北京的房价不便宜啊!我总不能北京、岳阳两头跑吧。”董纯坚说:“调到北京这是件好事,我全力支持。”朱泽华说:“到北京当副院长当然是好事,可我的家境,你也很了解,我到哪里去凑那么多的钱买房呀?”董纯坚说:“你以前没有少关照我,你的事,也就是我的事,我会尽力帮你这个忙的。”董纯坚说到做到,很快拿出135万元现金交给了朱泽华,朱泽华用这笔钱购买了一套位于北京学院路的住房,圆了自己的住房梦。“吃水不忘挖井人”,董纯坚先后向朱泽华行贿622万元。

检察机关查实,朱泽华还收受慈溪市富裕化纤有限公司经理文立和港币37.8万元,收受陕西开明化工有限公司经理王德利44万元,收受山东华强化工有限公司经理姜涛170万元……

此时的“科技尖兵”彻底陨落了。

切中要害

高检院、省检察院对此案非常重视。专案组抵京的第二天,高检院反贪总局、省院反贪局的领导亲自参加案件移交会,并对办案工作提出要求:要合法、高效地将本案办成铁案,注重法律效果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果。省院还派出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同志现场督办,指导办案工作。经过高强度的阅卷分析,专案组细致研究了100余本的线索材料,理出了头绪。

如果要在纪委“双规”期限之前接收全案五人,就必须查实朱泽华等五人利用“奥利克公司”贪污的这一节共同犯罪线索。中石化纪委移送的线索显示:2005年4月6日,时任巴陵分公司总经理的朱泽华、副总经理刘小秦、副总工程师程立泉、生产管理部部长肖俊钦、“七改十四”项目部技术室主任李皓等五人,与“仿生催化剂”研发人湖南大学教授郭灿成各自出资10万元成立“奥利克公司”。2005年6月,巴陵分公司以每吨500万元的价格与“奥利克公司”签订采购“仿生催化剂”的合同。

此后程、李二人利用各自在巴陵分公司掌握的生产“仿生催化剂”技术,使用巴陵分公司的设备、人员进行生产,产品生产后被贴上“奥利克公司”的标签运回巴陵分公司,所得收益298万元由朱、刘、程、肖、李和郭灿成等人私分,其中朱泽华分得45万元。中石化纪委前期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看上去这节事实的认定应当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在接触朱泽华等人后,专案组发现案件并非材料看上去这么简单。面对侦查员的讯问,在纪委“双规”期间一直表现积极配合的朱泽华却抛出这样的问题:他们成立“奥利克公司”每人都有实际出资,而且出资人还包括技术创始人郭灿成,“奥利克公司”也确实生产了2吨“仿生催化剂”并按照合同交付给巴陵分公司,他们分的钱是扣除成本后所得收益,是经营企业的盈利所得,他们的行为可以算作“私人办企业”,属于违纪,但尚不足以构成贪污罪。

专案组猛然意识到,过去的调查并没有切中要害,表面一直积极配合的朱泽华避重就轻,还抱有极大的幻想,检察机关掌握的证据还不够全面,还有诸多关键证据需要完善。专案组经过细致分析,决定从朱泽华等人如何利用职权便利作为案件的切入点,重点查清以下几个问题:“仿生催化剂”生产技术究竟属于谁?是属于巴陵分公司、“奥利克公司”还是郭灿成?朱泽华在生产“仿生催化剂”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每吨500万元的采购价格是怎么确定的?

切入点找准后,专案组立即奔赴湖南省岳阳,按图索骥,全力取证。在发案单位的配合下,专案组调取了巴陵分公司有关“仿生催化剂”生产技术的全部资料,询问了巴陵分公司相关人员和湖南大学教授郭灿成。掌握了这些外围证据后,朱泽华等人利用职务便利以成立“奥利克公司”的名义,贪污公款的犯罪事实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原来,“仿生催化剂”生产技术早在2002年就由巴陵分公司花100万元从湖南大学购得,用于中试、模拟实验及市场化生产,而肖俊钦、李皓就是巴陵分公司该项技术具体实施人。在实验过程中,效果很好。肖、李二人还在郭灿成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此时的巴陵分公司正急需大量的“仿生催化剂”用于生产。觉察到机会的朱泽华悄悄召集刘小秦、程立泉、肖俊钦、李皓,共同商议成立一家公司,并拉郭灿成入伙来掩人耳目,以这家公司的名义利用巴陵分公司的现有技术、设备、人员生产“仿生催化剂”后,再卖给巴陵分公司获利。

事后,朱泽华装模作样地告诉巴陵分公司的采购部门的负责人,公司生产需要大量的“仿生催化剂”,并“热心”地向他们推荐湖南大学郭灿成教授那里有卖的,质量有保证,价格也不贵。朱泽华等人经过成本核算后商定以每吨500万元的价格签订采购合同。其实,只有60万元注册资金的“奥利克公司”根本不足以启动生产,朱泽华又是大笔一挥,指示巴陵分公司财务部门提前付款给“奥利克公司”。肖俊钦、李皓利用巴陵分公司的预付款采购原料,免费使用巴陵分公司的生产设备、水、电、煤气,还抽调巴陵分公司其他部门的员工贺德军“协助”生产。肖、李在生产“仿生催化剂”时对外宣称他们是在继续之前的实验,甚至包括被抽调来协助生产的贺德军也被蒙在鼓里,始终以为自己是在为巴陵分公司干活。生产出来的成品,肖、李二人拉出去偷偷地贴上“奥利克公司”的标签再运回巴陵分公司仓储部门。

事实上,肖、李二人已经完全掌握了“仿生催化剂”的生产技术,不需要郭灿成进行任何技术指导,郭灿成也没有参与任何生产过程,他的角色只是代表“奥利克公司”签订合同掩人耳目。这事让人听了要笑掉大牙,巴陵分公司等于花钱买自己的产品。“奥利克公司”成立以后,生产了2吨“仿生催化剂”卖给了巴陵分公司,根本没有其他业务。就这样,朱泽华等人成立一家完全不具备生产资质、没有资金设备的空壳“奥利克公司”,免费利用巴陵分公司的技术、人员、设备、资源、资金生产出“仿生催化剂”,然后又卖给巴陵分公司,扣除采购原料成本后贪污公款298万元,其中朱泽华、刘小秦各分得45万元,程立泉分得15万元,肖俊钦、李皓各分得69万元。

经过侦查人员层层抽丝剥茧,朱泽华等人贪污公款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相关证据足以定案。7月18日,朱泽华等人全部被押回大连并立案拘留,专案工作首战告捷,取得开门红。朱泽华被押回大连后,原本平静温馨的家庭,顿时乱成了一团。妻子整日以泪洗面,精神恍恍惚惚;女儿时常从睡梦中惊醒,大声追问爸爸何时回来;年近八旬的母亲,呆呆地坐在窗口,盼望儿子早日归来……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顷刻之间支离破碎。

攻坚克难

案子虽然立了,但专案组面临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中石化纪委随案还移交了朱泽华、刘小秦、程立泉各自几十节案值上千万元的贪污受贿犯罪线索,这些线索只有犯罪嫌疑人本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支持。在侦查人员讯问朱泽华等人这些问题时,原本幻想可以组织处理的他们,见到检察机关介入,知道“大事不好”,纷纷翻供,有的把受贿款说成是借款,有的说成是提供技术所得报酬,有的说成是合伙做生意,有的说成是人情往来。专案组明白,外围证据不到位,仅听信犯罪嫌疑人本人供述,将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也会增强他们的侥幸心理,可能把案件引向死胡同。专案组调整思路,确立了“先获取外围证据,后核实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原则,全力开展外围取证工作。

经过细致梳理,朱泽华等人犯罪线索涉及的证人超过100余人,遍布全国15个省市,需要搜集的书证包括湖南岳阳、长沙、北京、安徽淮南、江苏南京多地银行账户交易明细和巴陵分公司的上千张报销发票、上百份合同文件等,这些证据要在一个月内搜集齐全,取证工作量和难度之大,在大连市检察院反贪办案历史上绝无仅有。困难更能激发动力,大连市检察院运用一体化机制,市院反贪局全体出动并抽调基层院精干力量,组成四个取证组,各组划片取证、包干负责,分赴全国各地开展取证工作。

取证工作困难重重。有的行贿人顾虑很大,不配合调查。本案涉及的行贿人,大部分是当地的巨商富贾纳税大户,有的甚至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颇有影响力。他们刚接触办案人员时,都抱有很大的戒心,有的拒不露面,有的不讲实情,有的通过各种渠道打探说情。办案人员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完成取证工作颇费了一番周折。专案组克服了异地取证、人生地不熟、相关人员不配合、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不仅完善了朱泽华等人贪污公款的外围证据,还深挖出朱泽华收受巨额贿赂的犯罪事实。获取外围证据的侦查员们再次提审朱泽华,在扎实的证据面前,朱泽华不得不放弃幻想,如实供述。至此,中石化纪委移交的犯罪线索已经全部核查,专案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胜利。

案件侦查终结后,经审查起诉,大连市检察院向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014年12月24日,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朱泽华贪污、受贿一案。中石化巴陵分公司、中石化纪委、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及朱泽华家属共计50余人参加了旁听。令旁听人员大跌眼镜的是,朱泽华在一天半的庭审中的“雷人”表现,彻底颠覆了他们心目中“科技尖兵”的“专家型领导”形象。

当审判长问他是否收到起诉书时,朱泽华马上激动地喊道:“我是违法被刑拘的、违法被逮捕的,我没有贪污、受贿!”整个庭审中,朱泽华的情绪十分激动,始终不忘自己是“专家”,他的辩解声音洪亮、滔滔不绝,仿佛他以前在公司大会上作“报告”一般。

在接受审判长的程序性询问阶段,他多次答非所问,否认检察机关的全部指控,推翻自己在侦查阶段亲笔书写的多份有罪供词,甚至包括自己写下的悔过书。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阶段,朱泽华先后几十次举手,要求自我辩解。之后,朱泽华对公诉人的每一项指控都作了长篇大论的辩解。他的辩护人都看不下去了,当提出是否就争议的焦点问题由辩护人先辩论完毕后再由他说时,他也一口回绝。

朱泽华在作最后陈述时又是一句“雷语”:谢谢审判长!我还有“万言书”要最后陈述。随后,朱泽华拿出一沓书面材料——真是用钢笔书写的“万言书——我的最后陈述”。

他把眼镜取下放在一边,用几近呼喊的声音高声宣读:“我一生以勤勤恳恳,多年风来雨去,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没有办理过一件权钱交易性质的事情,我坚持底线,从来没有接受过贿赂,我对得起党和岳阳人民……”

让人哭笑不得的庭审结束后,“7·02”专案组的组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朱泽华等人系列案件的成功办理,对大连反贪工作有里程碑的意义。过去,大连市检察机关从未办理过如此高级别、如此大案值、如此复杂、如此高强度的案件。在广大参战干警的努力下,全案共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厅级2人,处级3人,案值3000余万元,追回赃款2400余万元,为国家挽回了巨额损失。为查办案件,大连市检察机关动用侦查干警50余人,出动法警及检察技术人员数十人次,连续出差4个月,行程数万公里,足迹遍布十余个省份,制作询问笔录200余份,书证上千份,形成案卷101卷,突出的办案业绩得到了发案单位和高检院的充分肯定。

中石化纪委特意发来感谢信,感谢大连检察机关以高超的办案水平、顽强的工作作风帮助企业清除蛀虫,为中石化建设成世界一流的企业保驾护航,并希望今后能与大连检察机关有更多的合作。高检院领导也对此案作出重要批示,肯定了大连市检察机关的工作成绩,建议予以通报表扬。本案法律效果显著,社会效果突出,为大连反贪工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日前,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受贿罪判处朱泽华无期徒刑。朱泽华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其上诉理由是:1.自己不符合国家工作人员的主体要件,贪污罪不成立。2.收受部分贿款与职务无关。3.收受董纯坚钱款中,有一部分是借款,应属民间借贷。

最终,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今年1月,辽宁省检察院“十大精品反贪案件”评选揭晓,大连市检察院办理的中石化巴陵分公司朱泽华等九人职务犯罪系列案成功入选,被评为辽宁省“十大精品反贪案件”,并被推荐参评全国“精品案件”。朱泽华是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总经理,正厅级,因贪污45万元人民币,受贿人民币921万元、港币37.8万元,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该案是中国石化纪委移交线索,高检院和辽宁省检察院指定管辖的案件,也是大连市检察机关反贪部门成立以来案值最大、难度最大、影响最大、工作量最大的一起案件,被称为大连查办的“职务犯罪第一案”,该案对大连反贪工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巴陵奥利专案组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猪一样的室友
Supreme的潮牌故事——奥利奥联名饼干一块卖出7000美元
湖南巴陵炉窑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巴陵炉窑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神秘失踪”专案组
是谁唤醒了春姑娘(上)
岳阳王家河巴陵东路桥设计
一句话等
论美国专案侦查组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