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

2015-05-28 10:16徐明松
检察风云 2015年6期
关键词:生活圈波普消费主义

徐明松

伴随着数码技术的蓬勃发展,一切都改变了。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博伊斯的名言在当下成为了现实。尤其是当数码手机旋风式地占据市场进而占据人们的心灵之际,这种手机照相直抵人心的魔力,相比以往任何时候的摄影生态的改变而呈现得更为广泛和深刻。

如果说,相机只是人们观察与表现事物的工具和视觉延伸;而手机摄影则可看作身体机能的延伸和视知觉智能的延伸,成为微生活圈的构成,通过微信和微博的自媒体发布,分享手机摄影的个人作品,故名之为“微摄影”。

毫无疑问,手机之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是不可或缺的社交媒介和智能工具。她诚然是整个数字生活圈的投射。

无论早先的微博,今天的微信,乃至手机摄影的分享,已然构成了数字微生活的一大现实。这种现实迫使越来越多人群的视觉焦点转移甚至离开传统媒介,包括纸质的报纸、刊物和书籍。这样的画面司空见惯令人神伤又层出不穷:在地铁里、在家庭或朋友聚会的场合、甚而在飞机起飞前不得不关闭手机的那一刻,在无所不在的旮旯里,浩浩荡荡的手机族忙不迭地刷屏、拍照等等行为当成为我们日常形态表现之际,或许我们已迷失于这个城市,如同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

于是,我们试图在这种被剥夺的自由空间和因为海量的垃圾资讯所伴生的困扰之间,寻求新的精神滋养和解放。委实而言,几乎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以及科技发明对位于当时代的社会意识的变动都是一种冲击,甚至是一种悖论,往往一方面解放了生产力,与此同时,又不断“异化”了人们的思维。

不容讳言,当年照相机的横空出世,其震撼的烈度远超过今天的人们对于手机更新的引颈期盼。因为照相机改变了人们观察事物表现物象的方法、角度,它对于绘画表现真实的能力,不啻是一种“侵门踏户”和“怀疑”,虽然艺术史证明不足以“颠覆”绘画,但无论如何,它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观察方法和角度,乃至艺术态度。现代艺术的文脉显示,摄影思潮的演进与现代艺术现象之间存在着不可隔离的互动互渗的关联。然而,即使到了一百多年之后的世纪之交、数码相机诞生之前,复杂的照相技术及其一拖拉库的拍摄方法、手段、技巧依旧是摄影家们和精英主义分子炫技和津津乐道的专利。

每一个摄影主体都是主宰画面瞬间的决定者。可以说,在这一宏阔的公共空间里,微摄影的分享与创作当之无愧地成为一种公共艺术的传播与表达。当有人要问,当代摄影何为?微摄影以其自信、自主、自在自为的态度做了一种回答。

诚然,由于手机微摄影(镜头)在照相科技上的局限至今仍然无法与传统相机相比,但是这不应该成为被诟病的理由。

它原生态地呈现了我们所处时代的林林总总,从一早醒来到晚上入眠;从办公桌到餐桌;从菜市场到高端酒店;从行走到止步,每一处、每一刻,我们的生活具体而微,见微知著。因为这是大众的生活,手机这种微摄影也是操之在手、易如反掌,成为微生活的一部分。这不由让我想起,波普艺术发端的那张名画《为什么我们今天的生活如此诱人》里的情景,那个消费主义开始兴盛的时代。而在当下,这个消费主义依旧猖獗,与此同时人文关切正在获得一种全新的契机。而世俗快乐是今天大众生活的主题;责无旁贷地担当为大众服务的媒介,这是艺术的圭臬和审美取向的题中之意。“为什么我们今天的生活如此诱人?”或许又到了这样的时机,以波普文化为主导的后摄影时代的到来不得而知,微摄影却是看得见的未来,它已然风生水起。

现在,一切刚刚开始。

栏目主持人: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生活圈波普消费主义
一段从“幼儿生活圈”开始的特别时光——浅谈促进小班幼儿开学适应的共育策略
波普先生的企鹅(四)
波普先生的企鹅(三)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生活圈划分研究
Film review:WALL·E
广州周边:价格洼地!“一小时”生活圈 7字头置业广州后花园
《波普系列之红》
波普之上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