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食用菌发展对策研究

2015-05-29 13:45曹雪然
商场现代化 2015年9期

摘 要:近些年,绿色循环经济不断地被国家和政府强调,食用菌因其“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可循环”(江平,2001)的优点而备受青睐。食用菌产业是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李承宗,2006)为一体的绿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对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通州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镇永乐店镇的实地调研,总结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此来分析整个通州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食用菌精深加工;创意农业

一、优势

1.地理位置优势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距离市中心15公里,是离市中心最近的远郊区县。该区距北京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新发地最远也只有50公里,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便捷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给通州区食用菌行业产品的销售带来巨大优势。同时通州区地处河北省与天津市交界处,素来就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称,通州区在京津冀的协同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连接作用。在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通州区必将发挥其“金三角”位置的重要作用。

2.气候环境优势

通州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形成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温度11.3℃,降水620毫米左右。通州区地处永定河、潮白河冲积的洪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质地适中,多河富水。近几年来,由于北京市的百万亩平原造林计划使得通州区大部分土地都种植上树木,通州区的林地覆盖面值达到60%以上,这也给食用菌的种植带来了优势。

3.政策优势

通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出台制定了《关于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为通州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注入推力。为增加通州区食用菌产品的知名度,通州区先后在永乐店镇成功地举办了第十八届国际食用菌大会和第二届北京蘑菇文化节,并将每年的十月定位北京的蘑菇文化节来吸引全北京乃至全世界的蘑菇专家和美食爱好者。

4.产业基础优势

北京市通州区现有工业化食用菌生产园4座,日产量80吨,日光温室和拱型大棚占地面积2000多亩,林地种植面积1万多亩,日产量达60吨。通州区的食用菌产量占北京市食用菌总产量的六成。在北京市的食用菌产业中不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通州区的食用菌产业都是名副其实的龙头地位。在食用菌生产品种上,不仅品种丰富而且各地区优势明显,形成“一镇一品,一镇一特色”的形式。通州区食用菌产业分布清晰,优势突出,具有产业上的战略性优势。

二、存在问题

1.生产管理粗放

通州区食用菌产业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传统的种植模式像家庭分散型、小规模的个人生产在整个食用菌业占比较大。这种生产模式生产设备简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差异较大、生产效率低。这些弊端的存在使得整个产业没有统一管理制度,不能精细化管理,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在遇到竞争或是产业出现危机时,不能及时应对危机,还很容易出现本地菇农之间的无序竞争等,严重阻碍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2.科研力度不足

据本次在通州区永乐店镇的调查,从事食用菌产业的人员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约占75%,高中及中专学历的约占20%,大专以上及专业技术人员才只占5%。他们大部分对食用菌一知半解,只是凭着种植经验来种,不能掌握其最适宜的种植方法,所以种植出来的产品品质不高,质量良莠不齐。

3.宣传力度不够

食用菌绿色、天然、无公害,是当下推崇的养生食物。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使大多数人对于食用菌的了解不多,功能认识不全,优点认识不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食用菌在市场上的认知度,埋没了食用菌自身的优点和功能。

4.精深加工不足

在对绿源永乐食用菌有限公司调查了解到,其工业化生产园中没有食用菌深加工,其出产的食用菌全部鲜销。春冬季节,本地蔬菜的种类较少,价格较高,鲜食食用菌基本没有销售压力,但到了当夏秋季节,本地新鲜的蔬菜上市,给食用菌销售带来很大的冲击。如果仅有鲜食这一条出路,遇到产品突发的滞销情况,将会给公司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其他三家生产园虽有食用菌的深加工,但其加工的产品以清水菇和罐头菇为主,产品单一,且这些食用菌制品附加值低,在市场上竞争激烈。加工方式以粗加工为主,工艺粗放,经济效益低下,产生的利润也十分有限。

5.高端创意农业缺乏

据北京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有生态园117个,大兴区生态园89个,而通州区仅有28个,相差十分悬殊。通州区的食用菌业,仅有绿源永乐食用菌有限公司发展了旅游、休闲、采摘的食用菌创意农业项目。但是,由于其旅游开发不够完善,科普项目内容贫乏,休闲项目不够惬意,娱乐项目不够丰富,难以支撑一整天的活动,使旅游者感到缺乏新意,难以满足当下旅游者对于农家,农业旅游的需求。所以游客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九、十月份的蘑菇文化节期间,而进入十一月份,旅游者基本上就没有了。

三、解决对策

1.增加政府科研技术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每年投入到食用菌产业上的资金不少,但是大部分都用在扩建生产园区,增购食用菌生产设备等项目上。政府要多在科研技术上投入,制定相关政策与规定,让相关专业学校的研究生、导师和科研人员真正的走到产业园区里去,投入到食用菌产业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中来。政府要制定“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还要建立“产、学、研”的长效机制,对“产、学、研”进行监督,对其结果进行检验等。

2.加强食用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要加强食用菌服务队伍的建设,保障其服务正常进行。通州区政府应该在本区自己的食用菌网上增加食用菌生产技术板块,方便各乡镇的食用菌种植企业和食用菌种植户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可以利用现在先进的移动互联技术,搭建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使平台覆盖全区,惠及到每个农民身上。各镇政府应当向漷县镇草厂村学习,建立食用菌农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联系食用菌专家进行食用菌技术指导,推选出合作社内科技示范户,让科技示范户对其他农户进行种植帮扶,形成自上而下的服务体系,建立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

3.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和食用菌公司都应该为自己的食用菌产品进行宣传。政府应该加快通州区食用菌网站的建设,方便学习和交流。政府可以制作通州区食用菌宣传短片、文化墙、本乡镇自己的报纸介绍食用菌的优点和功能和通州区食用菌的优质产品等。食用菌公司也要增加宣传自己的力度,建立自己公司的网站进行宣传,还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上多做宣传,产品的包装上写明产品的优点和功能等。

4.加大观光园开发

食用菌产业在通州本来是一个优势产业,我们要利用这个优势,加大食用菌生态旅游观光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北京市独一无二的健康保健食用菌产业,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公司可以与周边的菜篮子采摘园合作,联合推出蔬菜食用菌采摘项目,包括土地耕种和蔬菜认领等。公司还可以搞农家乐的模式,让当地的农民参加进来,有条件有人力的家庭,装修出几间客房,让城市来的朋友,深刻体味农家生活,体味着农家人的快乐。

5.增加深加工产业

随着消费升级的提出,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现代人对食用菌营养结构和健康功能也在改变,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必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通州区食用菌产业的精深加工不能仅仅停留在腌渍菇和罐装菇上,要有更多的产品和工艺,还要更加注重营养和保健功能。食用菌生产公司可以将食用菌做成饮料,或是添加到其他食品中,如蘑菇粥、饼干等。做成调料,如蘑菇酱、方便调料、酱油等。做成方便食品,如蘑菇酱菜、榨菜、泡菜等。做成保健品,如蘑菇冲剂、保健胶囊、药酒等。还可以制作成药品等等。总之,这些深加工产业,增加了食用菌的产业链和附加值,定会给食用菌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江平.黄鳝养殖初探[J].江西水产科技,2006(1).

[2]李承宗.论生态农业中的生态伦理思想[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3]杨军,刘国宇.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J].农业经济,2005(11):50-51.

[4]李哲敏,刘用场.我国菌类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0):15-17.

[5]卢敏,李玉.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发展展望[J].食用菌学报,2006.13(1):1-5.

[6]郑焕春,张文艳,张春凤.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北方园艺,2009(11):233-236.

作者简介:曹雪然(1990.11- ),北京通州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