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之花永远盛开
——吉林石化公司连续四届创成全国文明单位的经验

2015-05-29 03:27冯立波葛晶周伟
化工管理 2015年22期
关键词:文明单位班组文明

文/冯立波 葛晶 周伟

2015 年,中央文明办批准继续保留吉林石化公司“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至此,吉林石化已连续四届创成全国文明单位。

多年来,吉林石化在省、市政府和中国石油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把发挥国企优势作为创建之基,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创建之魂,把践行以人为本作为动力之源,把围绕中心工作抓创建作为主要载体”的创建思路,以文明风尚引领企业发展,用责任担当彰显国企本色,不但在发展上争做经济支柱,而且在文明单位创建上争当楷模。

发挥国企优势,夯实创建基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吉林石化考察时反复强调说:吉林石化作为国有企业具有政治优势和基础管理优势,是石油化工行业一面鲜红的旗帜。公司历届领导班子始终把国企优势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宝,以党的建设和基层建设带动创建工作,努力打造一支高度文明的员工队伍。

一是发挥政治优势。吉化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持续推进理论武装、素质提升工程,促进了领导班子队伍、党员干部队伍的能力提升。吉化坚持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党委的一项常项工作,形成了公司党委统一领导,主管部门负责,基层具体落实,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全面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公司制定并实施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方案》等,建立了指标评价体系与考核评比机制,促进了文明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吉化坚持以党建带创建,把文明创建工作与公司党委坚持几十年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同时布置、同时管理、同时考核,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文明创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出了一支支克难攻坚、勇担责任的优秀团队、文明之师。

2010 年,千万吨炼油项目建设,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广大员工充分认识科学组织、规范管理、文明施工对项目建设实现“又好又快”目标的重要意义,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抓进度,保质量,只用15个月就完成了6套主装置和18个配套项目建设,实现一次开车成功。创造了同类装置中建设速度最快、开车时间最短、工程质量最好、项目投资最省,做到了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员工总量、土地使用“四个不增”,实现了绿色发展、科学发展,不仅使吉化炼油能力、炼化一体化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而且也展示了吉化员工队伍的文明风貌。2015年上半年,吉化实施“三年一次”大检修,全体干部员工转变思想观念,按照“安全、清洁、优质、受控、节约”的方针,以“积极、用心、精细、务实”的工作态度,“抓早抓小抓细抓实”的工作作风,做到了每个项目都有人抓、有人管,仅用40天时间,就优质高效地完成了121套生产及辅助装置、5000多项大检修任务,实现了检修后一次开车成功,为安全稳定生产奠定了基础,再一次检验了干部员工队伍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面貌。

二是发挥基础管理优势。吉化一直把文明创建作为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以扎实的“三基”工作推进文明创建水平的持续提升。从一笔一划抓文明行为养成,坚持一张仿宋字记录30年不走样,推进了基础工作规范化、上水平;从一台设备一条管线抓起,坚持文明生产40年不走样,生产装置做到“三清”“四无”“五不漏”,厂容管理做到“一平、二净、三见、四无”,促进了员工文明素质的提高;从一个会议一份文件抓起,坚持开展“创无事故工厂”活动40年不走样,公司每年第一个会议是安全大会,第一份文件是创无事故工厂文件,第一份合同是安全包保合同,推动了公司的安全管理更加自信。由于文明创建工作与企业管理的有效结合,推进了公司企业管理更加规范成熟。

加强基层建设,上班创“五型班组”,下班创“五好家庭”,形成了富有吉化特色的文明创建品牌。创“五型班组”,就是创建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班组。公司坚持每年评比100个“五型”模范班组、100名优秀班组长,坚持每月评比1个“安全型”模范个人,每季度评比5个“安全型”模范班组,持续推进“五型”班组建设。目前,已有1496个班组创成“五型”班组,创建率达到89.4%,形成了比学赶超、文明向上的浓厚氛围。中国石油“丛强班”,先后被命名为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2010年,被命名为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成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用班长名字命名的十个班组之一。创“五好家庭”就是爱心奉献,热心公益好;学习进取,爱岗敬业好;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好;家庭民主,育子成才好;擅于理家,生活质量好。几年来,公司涌现出五好家庭1134户,员工文明生活形成风尚,促进了工作与和谐建设。

坚持文化引领,把握创建之魂

吉化企业精神和作风,是在60年发展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文明单位创建之魂。近年来,公司致力于企业精神和作风人格化、具体化,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增添了不竭动力。

一是发挥公司“四种精神”的引领作用。坚持把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方向引领,把继承发扬吉化优良传统作为创建之基,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注入新的内涵。2009年以来,坚持大力宣传王芝牛、于德泉、李国才、桂纯等几代吉化人的先进典型事迹,提炼了富有吉化特色、具体体现“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企业精神的背山精神、麻袋毛精神、矛盾乐精神、登天精神,连续七年挖掘700多个当代吉化人的感人故事,评选出12名“四种精神”新时期代表人物,20名“四种精神”红旗手,赋予了“四种精神”新内涵。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书籍、演讲活动等进行广泛传播,用典型带动群体,塑造了企业的文明形象。

2014 年,“麻袋毛精神”成为全国首批“俭以养德节约之星”,“背山精神”代表人物李贺被评为“全国老有所为十佳楷模”。2015年,在吉林市“江城好人”发布会上,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2014年度“吉林好人·标兵”、吉化“麻袋毛精神”代表人物刘玉亲手为他班组的组员孙登阁颁发了一季度“江城好人”的荣誉证书。在“四种精神”感召下,各级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岗位能手、金牌工人、道德模范、吉林好人、优秀志愿服务者、感动江城人物等层出不穷,形成了在文明创建中发挥带头作用的“吉化好人”群体。

二是发挥新时期典型群体的示范带动作用。2007年,吉化实现了原两大公司的重组整合,文化高度融合,典型培树力度、示范效应也得到了加强。八年来,公司涌现出国家、中国石油和省级劳动模范、劳动奖章80余人次,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等60多个模范集体。公司对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标兵、金牌工人、岗位能手、安全型模范班组和个人、优秀科技工作者、五好家庭员工,突出主题,集中宣传,形成了选树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的氛围,形成了体现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特色的典型群体。2011年至今,公司坚持每年组织典型人物事迹巡回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举办千人以上的“石油魂·中国梦”事迹报告会2场、公益论坛2场,巡回宣讲近200场次。

三是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传承作用。1994年,吉化被命名为吉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年来,公司持续加强教育基地建设,抓好硬件完善,强化教育功能,策划教育活动,发挥教育作用。相继建设了4个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教育基地,11个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设立“一五”时期工业遗迹3处,史实照片万余幅,书籍、手稿、产品、模型、题词、荣誉证书、牌匾等实物万余件,打造工业景观15处,集中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吉化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15个教育基地分布在公司、工厂、车间、班组,形成了各个层面相结合的教育局面。公司各单位坚持组织新员工、新党员、劳动模范、共青团员等到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在文明单位创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 年,结合吉化开工建设60周年,公司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吉化厂史教育活动”,期间,公司优秀共青团员代表、新党员代表、统战人士代表、劳动模范和新入厂员工代表到部分教育基地参观。公司劳动模范铁路运输部运输管理科侯宇参观公司环保展厅后,由衷感叹,观看了模拟事故演示的“三级污染防控体系”运行,对企业“喝着上游水,想着下游人”的环保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创建活力

吉化的历届领导班子始终牢记公司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在抓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坚持依靠员工、投资员工、惠及员工,为文明单位创建提供了力量源泉。

一是坚持依靠员工。多年来,在每年年初召开的员工代表大会之后,公司都层层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把企业发展目标、经营形势、工作任务向员工交底,使员工正确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企业发展管理实践,积极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吉化坚持分配向一线员工倾斜,唱响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通过员工代表大会、现场办公会、座谈会、网络论坛等形式,听取广大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赋予员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广大青年积极参与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志愿服务等“青字号工程”创建活动,近三年来,共创成各类青年先进集体143个,服务企业、服务社会蔚然成风。公司6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和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参加“同心创建”活动,连续3年获得吉林省委统战部优秀创新实践成果。公司疗养院、总医院、雾凇宾馆等窗口单位员工积极践行亲情服务文化,成为亮丽的吉化名片。

二是坚持投资员工。多年来,吉化把培训作为员工的最大福利,持续推进“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全员培训、岗位练兵、道德讲堂等形式,对全员进行技术、文化、素养等多方面培训。吉化与知名高校开展合作项目,培养在职博士17人、硕士669人;举办班组长和骨干操作人员培训班,累计培训1200余人。投资建成了钳焊、电仪、仿真模拟、化验分析四大培训基地,全面开展操作知识与技能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练兵比武活动,队伍综合素质持续提升。深入开展“每日悦读十分钟”员工读书学习活动,开办读书角、阅览室、员工书屋,举办读书沙龙、心得交流、读书竞赛等活动,促进了学习型企业建设。

消防官兵展示液压剪扩器的使用方法

三是坚持惠及员工。围绕员工后勤保障,全心全意为员工群众做好服务。注重改善职工群众生活条件,先后投入30多亿元进行矿区建设,完成了5个棚户区改造、30个住宅小区环境整治、职工医院翻建、职工疗养院改扩建等项目。适逢传统年节,围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公司、工厂和车间三级干部,一直坚持看望慰问劳动模范、困难职工,和一线倒班工人共度除夕夜,把年夜饭送到岗位。加强食堂管理,规范做好大宗食材招标采购,丰富品种,提高质量,确保饮食安全。加强员工通勤车辆管理,优化运行路线,强化司机安全教育,确保员工通勤安全。高度关注员工健康,每年都组织做好员工疗养、体检等工作,增强归属感,提高幸福指数。

履行“三大责任”,播撒文明火种

吉化牢记长子定位,把“吉化梦”与“中国梦”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一直把积极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使命,奉献能源,创造和谐,做推行责任关怀、播撒文明火种的领先者。

一是担起国有企业的支柱责任。吉化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感恩回报社会当成企业与地方文明共建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期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税金等主要业绩指标连创历史新高,成为省、市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柱。“十二五”以来,进一步以产品、技术、人员、公用工程等保障措施为支撑,投身“长吉一体化”发展,大力支持吉林化工园区建设,积极谋划石化与汽车产业的融合。2015 年,吉林省经济指标下滑严重,稳增长保就业提效益成为国家关注的紧要之务,在面临严峻经营形势面前,吉化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步伐,苦练内功强化企业管理,面向市场加快技术创新,上半年上缴税金55亿元,同比增长29.8%。

二是发挥国有企业的稳定优势。60年来,吉化沉积了大量深层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有11万有偿解除劳动关系员工和离退休人员。公司把政治责任作为第一责任,先后解决了9大类82个影响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帮扶困难人员近20多万人次,有效地保证了大局稳定。大力实施扶贫送温暖工程,资助贫困大学生4322人,促进了和谐企业建设。公司建立了吉林省志愿服务基金和青年志愿服务基金,成立志愿者服务队126个,每年都涌现出义务献血、扶贫帮困、抢险救难等优秀志愿者群体。相继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固化常态化服务项目67 项,近三年来,开展义务献血、见义勇为、扶贫助困等志愿服务200 多次,2014 年有7 个集体获得吉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消防支队与通潭实验小学共建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

三是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吉化始终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使命。公司员工坚持“喝着上游水,想着下游人”的环保理念,建设了当年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排放远远好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石油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和节能节水先进企业。2014年,在企业效益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投资2 亿元建成了污水深度处理项目,经过优化调整,2015 年污水COD排放浓度始终控制在50毫克/升以下,持续保持污水处理先进水平。积极参加各类化学突发事件救援,公司被省政府命名为“吉林省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2010年,吉林发生特大洪水,吉化组织450人的抢险救援队伍,昼夜兼程300多公里,在松花江上布置拦截防线,紧急打捞、安全存放上游冲下来的化工原料桶;公司的志愿者队伍、医护人员队伍、物资运送队伍都在救灾抢险、灾后重建中树立了吉林石化的良好形象。被省、市和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命名为“防汛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和“最具社会责任感的杰出企业”。

2014 年,时任吉林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庄严在“全国化工学吉化活动25周年、吉化开工建设60周年暨《激情岁月》出版发行座谈会”上指出:吉化人在创业实践中形成的高度凝炼的政治优势和基础管理优势,是延安精神、大庆精神在吉化的延伸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猜你喜欢
文明单位班组文明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请文明演绎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对灵新煤矿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漫说文明
凝心聚力 互促共进 实现机关党建与文明单位创建合拍共振
对不文明说“不”
安康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文明歌
创建“放心满意班组” 打造精品班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