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血培养结果的比较研究

2015-05-30 06:42王琳娜许俊华任青霞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降钙素阳性率耐药

王琳娜 许俊华 任青霞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是感染性疾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形式之一[1]。近年来,随着创伤性医学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与应用以及广谱抗生素和激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血流感染在全球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2]。患者发生血流感染,会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以及住院费用的增加,且病死率高。患者一旦发生血流感染,明确血流感染的原发菌,及时、正确的选择抗菌药物,是血流感染临床治疗的关键[3]。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血清降钙素的前体,在患者创伤、脓毒症等严重感染时,血清PCT会显著升高,本文通过比较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与血培养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研究PCT在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院2012-01—2013-12出院诊断为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832例。所有患者同时送检血培养和PCT检测,或血培养和PCT送检样本时间间隔在24 h内为有效病例。同一患者超过24 h以上再次送检血培养和PCT的,视为连续监测病例,共158例。

1.2 仪器与方法 血培养采用BacT/ALERT-3D血培养仪。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配套试剂。

1.3 血培养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行皮肤消毒和培养瓶消毒,需氧瓶和厌氧瓶均采集患者血样8~10 mL,轻轻颠倒混匀,室温条件下2 h内及时运送至检验科。血培养结果阳性的,再进一步接种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和沙氏斜面培养基,完成菌种鉴定,并排除污染菌。

1.4 PCT检测 采用含有促凝剂的真空采集管采集血样4 mL,静置60 min,4 000 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在罗氏Cobas e601采用罗氏配套试剂进行检测。校准品、质控品和清洗液等均采用罗氏配套产品,质控结果均在控制范围内。PCT临界值为0.5 ng/mL,PCT>0.5 ng/mL即为阳性结果。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总体PCT值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各组间PCT值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和血培养检测结果在确诊的832例血流感染患者中,第一次血培养结果中,209例患者阳性,血培养阳性率为25.12%;158例连续进行2次以上血培养的患者中,阳性率达到78.48%(124例阳性)。832例血流感染患者的第一次PCT检测结果中,PCT的检测敏感度为60.58%(504/832);连续进行2次PCT检测的患者中,总阳性率高达86.08%(136/158)。

2.2 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和PCT检测结果(表1)血培养阳性的患者中,分离到致病菌209例,患者的PCT检测结果为4.52(0.41~47.6)ng/mL;623例血培养结果阴性的血流感染患者的PCT检测结果为0.54(0.09~15.9)ng/mL。两组患者PCT浓度经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7)。革兰氏阳性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革兰氏阴性菌中,以大肠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真菌中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15例,热带假丝酵母菌4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例和光滑假丝酵母菌1例。

表1 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和PCT检测结果

3 讨论

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及毒素侵入血循环,引起全身感染、中毒和炎症反应等血液感染症状;是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症的统称;血流感染的临床危害大,患者病死率高[3]。全球每年发生血流感染200万例以上,病死率约40%;在美国,2011年医疗保健相关的感染者达721 800例,而血流感染相关病例约71 900例[2-4]。近年来,随着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加,使血流感染临床治疗面临的现状更加严峻,血流感染严重威胁着医疗安全。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但血培养的细菌生长、鉴定周期长,且阳性率有限,亟需其他实验室检测实现早期诊断。

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分子量约为13 kD,半衰期大约20~24 h,PCT和降钙素具有一个相同的32个氨基酸的序列(60~91位),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的单拷贝基因。在非感染的正常代谢状态下,PCT仅限制性选择性表达于甲状腺C细胞和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上。因此,PCT在健康个体中的浓度非常低(<0.1 ng/mL),且血清水平非常稳定。在细菌、真菌感染或创伤发生后,在细菌内毒素等细胞因子的诱导下,血清PCT水平显著增加,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可用于感染诊断的生物标志物[1,5-8]。

本研究中,832例血流感染患者PCT初次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血培养(60.58%vs 25.12%)。提示PCT在血流感染早期确诊中的重要临床价值。158例患者中动态连续监测,阳性率可高达86.08%。与血培养的较长培养周期相比,PCT检测时间短、检测所需血样本量较少且更易得。更能及早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信息,为血流感染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诊疗时间,从而改善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

在血培养阴性的血流感染患者中,PCT初检阳性率为53.93%。进一步说明血培养初检阳性率有限,存在较高的假阴性率。临床可疑为血流感染,而患者血培养结果为阴性时,临床医生应在结合患者的病情,排除甲状腺C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以及严重外伤、烧伤的情况下,根据PCT的检测结果,特别是动态升高的PCT检测结果,做出血流感染的诊断,而不必等待多次血培养结果,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的监测及其耐药性分析,是临床用药的指导依据[3]。本研究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菌超过阴性菌,成为最主要的病原菌;这与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近3年的报道数据相一致[9-10]。常见致病菌的分布与全国其他相关研究略有不同,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各医院应加强本单位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监测,掌握流行特点和耐药菌分布情况,指导临床医师在第一时间开展经验型抗感染治疗。

本研究中,血培养共检出真菌感染23例,因此临床医生在患者PCT血清浓度较高时,除了考虑细菌性感染,还要充分认识到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应结合患者的病程、临床表现以及其他检验结果如血常规分析和血清C反应蛋白,合理应用抗生素;在血培养一旦确认真菌感染后,应根据血培养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综上所述,在血流感染的诊断方面,与血培养相比,血清PCT检测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简便、快捷等优点,能够为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1]Charles PE,Ladoire S,Snauwaert A,et al.Impact of previous sepsis on the accuracy of procalcitonin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blood stream infec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BMC Infect Dis,2008,26(8):163.

[2]Magill SS,Edwards JR,Bamberg W,et al.Multistate Point-Prevalence Survey of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J].N Engl J Med,2014(370):1198-208.

[3]周庭银,倪语星,王明贵.血流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诊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Data,Statistics.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HAIs)[J].Available at http://www.cdc.gov/HAI/surveillance/index.htm l.20140509.

[5]Schuetz P1,Christ-Crain M,Thomann R,et al.Effect of procalcitonin-based guidelines vs standard guidelines on antibiotic use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the ProHOSP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9,302(10):1059-1066.

[6]Charles PE1,Ladoire S,Aho S.Serum procalcitonin elev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t the onset of bacteremia caused by either Gram negative or Gram positive bacteria[J].BMC Infect Dis,2008,26(8):38.

[7]Díez-Padrisa N,Bassat Q,Morais L,et al.Procalciton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as predictors of blood culture positivity among hospitalised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in Mozambique[J].Tropical Medicine&International Health,2012(17):1100-1107.

[8]王凯飞,沈定霞,刘朝军,等.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血培养结果的比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3):243-246.

[9]吕媛,李耘,薛峰,等.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2011-2012年度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报告[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3):278-288.

[10]马序竹,吕媛,薛峰,等.2010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5147-5151.

猜你喜欢
降钙素阳性率耐药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指导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分析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超级耐药菌威胁全球,到底是谁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