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的序幕

2015-05-30 14:52邓振宇
汽车周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奎特埃米进站

邓振宇

随着赛季深入和中国队捷报频传,世界电动方程式大奖赛正逐渐被中国车迷所关注,凭借尼尔森·皮奎特的优秀表现,他已经成为了首届大奖赛的年度总冠军有利争夺者,同时也成为“Fan Boost”环节的常胜将军。

摩纳哥赛道是比赛进行到现在最复杂的一个赛道,它选取了世界一级方程式大奖赛的一部分赛道,去掉了有着传奇色彩的隧道部分,但这依然不影响比赛的精彩程度。相反,狭窄的赛道和连续而激进设计的弯道带来了更多的未知。

布埃米创造历史

来自E-戴姆斯车队的布埃米曾获得乌拉圭站冠军,阿根廷站虽然首次获得杆位却最终没能完赛。在以0.191秒的微弱优势顺利斩获摩纳哥站杆位之后,他有机会成为第一个在FE赛事中完成“Pole to win”(杆位获胜)的车手。

最终,摩纳哥站成为了布埃米表演秀的舞台,他顶住了身后迪·格拉西的冲击,将优势保持到终点,以48分05秒225的总成绩再次登上最高领奖台。布埃米也成为了本赛季电动方程式第一个两获冠军的车手,还成为了第一个捧起冠军奖杯的杆位车手,打破了杆位无缘冠军的魔咒。

上一站帮助中国车队首次夺冠的小皮奎特延续了出色的状态,以第四位发车获得第三,再登领奖台。赛后尼尔森·皮奎特表示他对赛道有些估计不足。他说:“大多数赛道超车不是很大的问题,我以为摩纳哥也是。我们试图超车,但明显难度更大。”

第二位发车的迪·格拉西选择了与众不同的进站策略,在电量剩余10%的时候提前进站换车,以期望对布埃米完成undercut,然而事与愿违,他并没能在这次策略中占到便宜。

因此尼尔森·皮奎特在比赛末段对迪·格拉西展开了攻击,但受限于狭窄的赛道和迪·格拉西谨慎的走线,皮奎特未能`超越。迪·格拉西虽然没能完成对布埃米的超越,但第二名也让他守住了车手积分榜第一的位置,目前积分达到93分。而中国队的尼尔森-皮奎特以89个积分暂列车手积分榜第二位。

维珍车队的山姆·伯德,龙之队的丹布罗西奥,E-戴姆斯车队的普罗斯特,文图里车队的萨拉兹分列本站比赛的四到七位。

FE赛事的未来在哪里?

FE赛事的未来在哪里,这是一直深埋于我心中的一个疑问。相比我们熟悉的赛车运动,FE都显得那么与众不同:来自同一家赛车供应商的比赛用车,独特的“进站换车”模式以及取得广受好评的“FanBoost”车迷互动环节……

在赛车方面,开源地进行赛车设计、研发势在必行。同样的赛车不能形成激烈的竞争,也不利于赛事和电动汽车前沿技术的发展,垄断势必被打破。

赛道的复杂性还远远不够,在FE的赛场,我们看到了大量的直角弯,赛道整体以“方正”为主,我们相信在未来国际汽联将丰富赛道的特性。

“进站换车”的形式依然严重的影响了比赛的观赏性,这个过程看起来并不美,反而显得笨笨的:车手在技师帮助下跳出车舱再坐进另一辆赛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割裂感,既耗时又毫无观赏性可言。

同时,这种“进站换车”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车队的策略选择,基于同样的赛车,那么各支车队的进站窗口将大幅重合,这显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至于轮胎方面,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而且,一旦车手发生事故,就意味着他们需要立即换车,电量将无法支持他们完成比赛,赛车是不可及时修复的。

FE本赛季已经进行了一大半,接下来的几个分站将决定着年度冠军的归属。每当这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回顾与展望。对于这项全新的赛事,我们有充分期待的理由:它代表着未来。

猜你喜欢
奎特埃米进站
为数学而生——埃米·诺特
进站口上下行载频切换时引起ATP制动问题分析
地心游记(四)一位向导
走下地狱的“安迪男郎
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列车进站警示功能接口电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