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从“视唱”到“背唱”

2015-05-30 06:13陶涛
江苏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视唱音乐教学方法

陶涛

【关键词】音乐教学;背唱;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7-0072-02

音乐是一门因重复而呈现价值的艺术。音乐学习的基础是音乐记忆,但是,随着视听设备的普及,我们的记忆能力越来越弱。纵观现在的音乐课,上至国家级的优质课,下至日常课,教师往往只教会学生“视唱”,而没有教会学生“背唱”。平时的音乐课中,教师对学生的歌词记忆没有要求,再加之现在音乐教材循环使用,学生不能将书带回家,完整背唱歌曲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虽然学生平时学了很多歌曲,但却不能完整地背唱一首歌。鉴于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了学生“背唱”的教学。

1.分类记忆,把歌词描绘的景象与音乐结合起来理解。

音乐教学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教材中每首歌曲的歌词,有的似一段散文,有的像一首小诗,平仄有致、韵味十足。如果能够记忆,长期积累下去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歌词是内容、声韵、节奏、意境四“美”的统一体。因此,在歌曲教学前,有感情地朗诵吟咏歌词、细致地分析理解歌词、深刻地体会品味歌词,一环也不可少。在此基础上再来学唱歌曲,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把歌词描绘的景象与音乐结合起来理解,并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这种深入浅出的理解,对学生记忆歌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笔者将音乐教材中的歌曲进行了梳理,主要是从歌词的内容来分类,主要包括故事型、直观型、节奏型、审美型、创意型等。分类之后,笔者再根据不同类型的歌曲,运用讲故事、律动、游戏、简笔画、多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这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2.聆听吟唱,把音乐背景和歌词表达结合起来记忆。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来感受与体验音乐。因此在教授每首新歌时,笔者总是充分挖掘其“听”的元素。

音乐背景,弥散记忆。在导入阶段,笔者会一直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以歌曲伴奏为背景进行师生交谈,导入新课。不经意的背景音乐,其实就是有意识的音乐记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利用音乐的弥散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歌曲的旋律。通常来说,等导入结束,正式欣赏歌曲时,学生们都能听出刚才的背景音乐就是要学习的歌曲。这样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小胜”的喜悦感,为后面的歌曲学习开了个好头。

聆听范唱,目的明确。一首新歌,每一次聆听,笔者都会提出聆听的要求——听什么?怎么听?要求和问题的设置紧紧围绕音乐元素,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如:在教唱苏少版《音乐》五下《我的家在日喀则》时,第一遍聆听的问题:歌曲的情绪、速度以及风格;第二遍的问题: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或反复听到的是哪一句?第三遍轻声哼唱后的问题:你已经学会了哪一句?还有哪一句有困难?通过反复聆听,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歌曲中各个音乐元素所表达出的音乐意蕴。这样的聆听感受,才能真正地做到将音乐“听进”心里,何愁记不住歌词呢?

心中默唱,效果明显。对于新歌,学生一般会迫不及待地想跟着唱出声来,可这样的话往往学习效率不高,效果也不好。通过一个阶段的试验,我发现:在聆听时,可让学生跟着范唱张嘴但不发出声音地“唱”,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随时调整自己与范唱之间的误差并不受他人的影响,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内心感受”。

歌曲学会之后,怎样让学生巩固熟练歌词呢?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分角色唱、分组唱、表演唱、心里默唱、接口唱、做游戏唱、边做手势边唱等等,通过不同的演唱方法,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感。

3.日积月累,把词曲同步和课前积累结合起来记忆。

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个非常好的教学传统——每节课正式上课前都有“小预备”,上课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小段时间进行自己学科的“课前积累”。开学初,笔者就在每个班物色了一名能力强、音准较好的“小老师”,每次音乐课前的“课前积累”带领全班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歌曲。运用人的遗忘规律,课前用“滚雪球”的方法帮助学生复习,日积月累,让所学歌曲“不离口”。在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于此项活动都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于是我就利用音乐课的时间,将检查歌曲演唱与招聘“小老师”相结合,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之后,笔者和“小老师”们逐步改变“积累”的形式、方法。“小老师”们可以起个头,带领大家齐唱歌曲;或是点名独唱、小组唱;或是“小老师”和其他同学对唱、接口唱;或是边唱边表演……通过多样、多变的实践形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歌词的记忆,而且增强了学生对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竞争激励,让“我是歌词小达人”深入学生心。

扎实的歌词教学、踏实的日常练习,都为学生们能记忆歌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长时间的反复练唱,学生们容易产生厌烦和懈怠。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引进了竞争机制,通过竞赛来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对自己演唱的要求。

阶段性比赛。一个单元学习之后,笔者会安排一次比赛。这种阶段性的比赛包括PK赛、挑战赛,比赛形式为个人赛。先进行PK赛,分两次进行。每个组按顺序选派5名学生参赛(下次比赛再选派其他学生),采用“淘汰制”,产生本轮的“课冠军”。两次比赛结束后,再由两名“课冠军”进行PK,最终产生一名“单元冠军”。在下一次单元PK赛进行之前,所有学生都可以向“单元冠军”发出挑战,参加挑战赛。如果挑战者挑战成功,则“单元冠军”要由挑战者取代。

一开始,比赛的评委是由笔者担任的。赛前笔者会向全体学生宣布比赛规则、评判标准,让每个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唱完后,笔者也会进行有目的的评价,教会学生如何去听别人的演唱,从哪些方面判定。一段时间过后,我尝试着让学生组成“大众评审团”,对参赛学生的演唱进行评判,培养学生的听辨、判断能力,我只是在学生意见发生分歧时,从中进行协调。

闯关性比赛。学期过半的时候,针对每个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笔者又设置了“闯关性比赛”,以此来激发一些前期表现不佳的学生。根据所学歌曲的难易程度设不同的分值,由这部分学生自行选择,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一定的建议。在这学生演唱中,笔者会引导“大众评审团”更多地关注别人的优点,让所有的学生都对自己充满信心。此项比赛的最终获胜者将获得“闯关英雄”称号。

合作性比赛。前两项比赛的获胜者只是少数学生,还有更多的学生怎么办呢?除了“单元冠军”和“闯关英雄”之外的学生,按组别组成参赛小组参加“合作性比赛”。这项比赛,比的是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比的是整齐、协调。学生们在组队准备的时候,还很有创意地为小组起名字、设计参赛口号等等。此项比赛的最终获胜小组将获得“金牌小组”称号。

终结性比赛。学期结束前,举行“我是歌词小达人”期末总决赛。这项比赛,将聚集8位“单元冠军”进行PK,分自选歌曲赛、抽签歌曲赛、接唱歌曲赛,每项进行积分。采用8进4、4进2、总冠军三轮晋级赛,积分由笔者和“大众评审团”共同给出,最终决出总冠军并颁发“奖牌”。

所有的音乐教学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演唱作为最基本的音乐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是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一把“金钥匙”。背唱歌曲不仅有助于学生减少歌唱中的失误,还可以使学生从歌曲中解放出来,当眼睛不用注视歌谱时,精力就会更加集中,就能更好地注意到音准、节奏等表现要素,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诠释音乐、表演音乐中去,从而提高音乐的表现力。不断地背唱歌曲还可以增加演唱经验,使自己的演唱水平不断提高。背唱歌曲,能让学生使用歌唱的方法去自信地展示自我,用歌唱的方法去与人们沟通交流,最终形成乐观、自信的精神面貌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视唱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中视谱和视唱教学的有效方法分析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音乐课分类教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