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

2015-05-30 10:48朱四光
新农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分蘖力精米穗长

朱四光

2015年4月21日,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第三十七次会议,对有关农作物品种进行审定。会议审定通过水稻新品种25个,简介如下。

1 裕粳香2号

沈阳裕赓种业有限公司2009年以沈稻11为母本、S3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48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苗期叶色淡绿,叶片直立性适中,株高103.2厘米,株型松紧适中,分蘖力中等,主茎14片叶,弯穗型,穗长20厘米,穗粒数102.3粒,千粒重25.6克,颖壳色淡黄,部分粒有芒。糙米率82.7%,精米率74.5%,整精米率70.8%,粒长5.3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10%,垩白度0.9%,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15.2%,蛋白质9.5%,米质优。中感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2~2013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熟组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40.5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2.6%;201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5.5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4.6%。

栽培要点:4月中旬播种,5月下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6~20厘米,每穴2~3苗;亩施标氮肥40公、磷肥10公斤、钾肥10公斤;浅水层管理,分蘖后期适当晾田;注意防治稻瘟病,防止倒伏。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2 隆6优19

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以L6A为母本、R1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组合。

特征特性:生育期151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披散,株高110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主茎15片叶,散穗型,穗长19厘米,穗粒数111.6粒,千粒重28.7克,颖壳色金黄,有芒。糙米率83.8 %,精米率75.7%,整精米率71.3%,粒长6.3毫米,籽粒长宽比2.5,垩白粒率16%,垩白度1.8%,透明度2级,碱硝值7,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16.6%,蛋白质9.4%,米质优。中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熟组区域试验,13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10.2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9.1%;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4.1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6.1%。

栽培要点:4月15日播种,5月25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6.7厘米,每穴3~4苗;亩施标氮肥50公斤、磷肥50公斤、钾肥20公斤;干湿交替管理水层;注意防治稻曲病、稻瘟病及稻飞虱。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3 沈稻529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2002年以辽粳454为母本、沈农31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49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苗期叶色深绿,叶片直立,株高106.7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主茎15片叶,半弯曲穗型,穗长17.1厘米,穗粒数136.7粒,千粒重26.2克,颖壳色黄,有短芒。糙米率83.4%,精米率75.7%,整精米率72.7%,粒长5.7毫米,籽粒长宽比2.3,垩白粒率2.0%,垩白度0.1%,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67毫米,直链淀粉16.1%,蛋白质8.3%,米质中等。中感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组区域试验,10点次增产,5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75.9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2.9%;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3.2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0.9%。

栽培要点:4月15日播种,5月20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5厘米,每穴2~3苗;亩施标氮肥50~60公斤、磷肥7~10公斤、钾肥10公斤;水层管理;注意防治二化螟和稻曲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4 昌粳1号

张国巍在2003年以吉01-124天然变异株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46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苗期叶色淡绿,叶片直立,株高102.4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4~15片叶,弯曲穗型,穗长19.0厘米,穗粒数113.5粒,千粒重22.5克,颖壳色黄,无芒。糙米率83%,精米率74.7%,整精米率74.5%,粒长5毫米,籽粒长宽比2,垩白粒率9%,垩白度1.2%,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14.3%,蛋白质10.4%,米质优。中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熟组区域试验,15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亩产616.2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10.1%;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5.8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9.8%。

栽培要点:4月10日播种,5月20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厘米,每穴2~4苗;亩施标氮肥50公斤,磷肥50公斤,钾肥10公斤;水层管理采用浅水间歇灌溉原则;注意防治稻曲病和稻瘟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5 福星稻219

开原市好收成农作物研究所2003年以通系958为母本、铁9610品系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46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株高102.8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主茎14~15片叶,半直立穗型,穗长15.9厘米,穗粒数127.3粒,千粒重24.9克,颖壳色黄,稀芒。糙米率84%,精米率75.1%,整精米率62.3%,粒长4.7毫米,籽粒长宽比1.7,垩白粒率5%,垩白度 0.7%,透明度2级,碱硝值7,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16.9%,蛋白质10.5%,米质较优。中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熟组区域试验,12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93.5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6.1%;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9.4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8.7%。

栽培要点:4月10日播种,5月25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厘米,每穴2~4苗;亩施标氮肥55公斤、磷肥55公斤、钾肥10公斤;水层管理采用浅水间歇灌溉;注意防治稻曲病和稻瘟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6 勇稻1号

沈阳领先种业有限公司2002年以沈东1号为母本、沈农901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49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苗期叶色深绿,叶片直立,株高103.2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主茎16片叶,半弯曲穗型,穗长17.1厘米,穗粒数107.5粒,千粒重24.7克,颖壳色黄,有短芒。糙米率83.3%,精米率75.8%,整精米率73.3%,粒长5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7%,垩白度0.7%,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16.1%,蛋白质10%,米质优。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组区域试验,10点次增产,5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73.8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2.6%;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1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5.6%。

栽培要点:4月15日播种,5月20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5厘米,每穴2~3苗;亩施标氮肥50~60公斤、磷肥7~10公斤、钾肥10公斤;注意防治二化螟和稻曲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7 辽粳436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2007年以吉粳124为母本、辽粳37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49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株高94.8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主茎15片叶,半紧穗型,穗长14.7厘米,穗粒数125粒,千粒重25.3克,颖壳色黄白色,稀短芒。糙米率83.7%,精米率74.7%,整精米率72.4%,粒长5.1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12%,垩白度2.2%,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16.2%,蛋白质9.7%,米质优。中感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熟组区域试验,12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12.7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9.5%;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3.7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9.4%。

栽培要点:4月20~25日播种,5月20~25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16.6厘米,每穴2~3苗;亩施标氮肥70~75公斤、磷肥10~15公斤、钾肥10~15公斤;水层管理采用浅水分蘖,有效分蘖末期适当晒田,后期干干湿湿间歇灌溉技术;注意防治二化螟,防止稻瘟病发生。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8 抚粳10

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03 年以丰优307为母本、辽粳29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49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轻垂,株高101.5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4片叶,穗型半散,穗长18.7厘米,穗粒数125.4粒,千粒重24.3克,颖壳色黄白,无芒。糙米率84.2%,精米率76.4%,整精米率73.3%,粒长5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15%,垩白度1.9%,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66毫米,直链淀粉15.8%,蛋白质8.0%,米质优。中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组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91.9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5.8%;2014 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4.9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4.6%。

栽培要点:4月15日播种,5月20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2厘米,每穴3苗;亩施标氮肥60公斤、磷肥3公斤、钾肥30公斤;生育期间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注意防治各种虫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9 隆粳66

沈阳市辽馨水稻研究所2001年以丰优307为母本、抚粳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45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苗期叶色深绿,叶片常规型,株高97.9厘米,株型常规型,分蘖力中等,主茎14片叶,弯曲穗型,穗长20.3厘米,穗粒数151.9粒,千粒重22.6克,颖壳色黄色,无芒。糙米率82.3%,精米率74%,整精米率71.5%,粒长4.9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16%,垩白度4.9%,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15.7%,蛋白质9.9%,米质较优。中感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熟组区域试验,14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10.9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9.2%;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2.8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10.9%。

栽培要点:4月中旬播种,5月下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6.7厘米,每穴3~5苗;亩施标氮肥50公斤、磷肥14公斤、钾肥15公斤;浅湿干相结合的水层管理;注意防治病虫草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10 富禾稻100

辽宁富友种业有限公司2005年以辽粳207为母本、沈农8801/辽粳371杂交后代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7天左右,属中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株高112.1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主茎15片叶,半直立穗型,穗长18.5厘米,穗粒数140粒,千粒重25.7克,颖壳色黄,无芒。糙米率83.3%,精米率74.6%,整精米率71.8%,粒长5.1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8%,垩白度0.8%,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16.8%,蛋白质9.2%,米质优。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域试验,8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46.6公斤,比对照沈稻6号增产1.7%;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5.3公斤,比对照沈稻6号增产1.1%。

栽培要点:4月10日播种,5月20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15厘米,每穴3~5苗;亩施标氮肥65公斤、磷肥55公斤、钾肥15公斤;水层管理采用浅水间歇灌溉;注意防治稻曲病和稻瘟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北中熟稻区种植。

11 北粳2号

沈阳农业大学2001年以沈农265为母本、自选系S9741为父本进行杂交,2002年再以外引品种通135为父本进行复交,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5天,属中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宽厚,株高106.4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5片叶,穗型直立,穗长16.9厘米,穗粒数127.9粒,千粒重24.6克,颖壳黄白色,无芒。糙米率81.7%,精米率73.4%,整精米率71.8%,粒长4.8毫米,籽粒长宽比1.8,垩白粒率17%,垩白度2.8%,透明度2级,碱硝值7,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16.3%,蛋白质9.2%,米质优。中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域试验,10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70.5公斤,比对照沈稻6号增产5.4%;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8.8公斤,比对照沈稻6号增产7.5%。

栽培要点:4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16.6)厘米,每穴3~5苗;亩施标氮肥65公斤、分3段5次施入,亩施磷酸二铵7.5~10公斤做基肥一次性施入,亩施钾肥7.5~10公斤,60%做基肥,40%做穗肥,也可做基肥一次施入;水层管理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注意防治稻曲病、纹枯病和稻瘟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北中熟稻区种植。

12 勇华粳501

辽宁丰民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2008年以丰民2000变异株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5天,属中熟品种。苗期叶色深绿,叶片直立,株高104.5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5片叶,穗型半紧,穗长17.0厘米,穗粒数138.2粒,千粒重26.9克,颖壳色黄,无芒。糙米率83.4%,精米率 75.1%,整精米率72.9%,粒长5.1毫米,籽粒长宽比2,垩白粒率12%,垩白度1.9%,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17%,蛋白质8.9%,米质优。中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域试验,10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75.9公斤,比对照沈稻6号增产6.3%;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2公斤,比对照沈稻6号增产3.5%。

栽培要点:4月中旬播种,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9厘米,每穴3~4苗;亩施标氮肥70公斤、磷肥15公斤、钾肥15公斤;干干湿湿管理水层,收获前5~7天停水;注意防治二化螟等虫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北中熟稻区种植。

13 金稻1号

葫芦岛市金岛种业有限公司2004年以辽粳92-34为母本、辽盐24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6天左右,属中熟品种。苗期叶色正绿,叶片上冲,株高106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6片叶,穗型半直立,穗长19.1厘米,穗粒数163.1粒,千粒重27.5克,颖壳色黄,无芒。糙米率83%,精米率75.3%,整精米率64.3%,粒长5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5%,垩白度0.7%,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58毫米,直链淀粉16.1%,蛋白质7.9%,米质优。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92.6公斤,比对照沈稻6号增产8.9%;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0公斤,比对照沈稻6号增产4.7%。

栽培要点:4月中旬播种,5月下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5厘米,每穴3~5苗;亩施尿素30~35公斤、磷酸二铵10~15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节水灌溉,分蘖末期浅湿干交替,后期不可过早断水;注意防治稻曲病、稻飞虱、二化螟,注意预防稻瘟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北中熟稻区种植。

14 盐粳933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2005年以盐粳68为母本、柴稻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8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株高105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主茎16片叶,半紧穗型,穗长16.1厘米,穗粒数144.5粒,千粒重26.2克。颖壳色黄,无芒。糙米率81.7%,精米率72.5%,整精米率69.8%,粒长5毫米,籽粒长宽比1.8,垩白粒率28%,垩白度4.4%,透明度3级,碱硝值4.5,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15.7%,蛋白质7.4%,米质较优。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3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97.1公斤,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6.9%;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7.8公斤,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9.8%。

栽培要点:4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16.6厘米,每穴3~4苗;亩施标氮肥70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15公斤;水层管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浅湿干间歇灌溉;注意防治二化螟。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15 东壮039

辽宁丰华发展集团东壮种业有限公司2002年以7826-10为母本、沈农9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0天,属中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株高102.2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6片叶,半紧穗型,穗长16.4厘米,穗粒数146.6粒,结实率81.5%,千粒重24.9克,颖壳色黄,有芒。糙米率81.1%,精米率72.6%,整精米率69.9%,粒长5毫米,长宽比1.8,垩白粒率16%,垩白度2.2%,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15%,蛋白质8.1%,米质优。中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9.3公斤,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5.6%,12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3.4公斤,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9.1%。

栽培要点:4月上中旬播种,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30×18~20厘米,每穴3~5苗;亩施标氮肥70~80公斤,钾肥7.5~10公斤,锌肥2.5公斤,硅肥15~20公斤;水层管理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确保活秆成熟;注意防治稻瘟病、二化螟、稻飞虱。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16 盐粳22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2004年以04F1-40(盐丰47-6/吉2000F20)为母本、04F1-1(三系02原96/稻作所引材料)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9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株高103.3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6片叶,半紧穗型,穗长15.6厘米,穗粒数145.8粒,千粒重25.6克。颖壳色黄,无芒。糙米率82.5%,精米率74.9%,整精米率74.2%,粒长4.9毫米,籽粒长宽比1.8,垩白粒率19%,垩白度2.4%,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68毫米,直链淀粉16.2%,蛋白质7.9%,米质优。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2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93公斤,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6.2%;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2.1公斤,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8.9%。

栽培要点:4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16.6厘米,每穴3~4苗;亩施标氮肥65~70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15公斤;水层管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浅湿干间歇灌溉;注意防治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和二化螟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17 辽粳237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2004年以辽粳287为母本、辽盐16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8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淡绿,叶片直立上耸,株高108.8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7片叶,半紧穗型,穗长17.2厘米,穗粒数150粒,千粒重24.6克,颖壳色黄白,无芒。糙米率81.6%,精米率73.1%,整精米率70.7%,粒长5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19%,垩白度2.4%,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15.6%,蛋白质9%,米质优。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5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58.6公斤,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4%;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5.2公斤,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6.4%。

栽培要点:4月上旬播种,5月下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16.6厘米,每穴3~4苗;亩施标氮肥40~50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15公斤;水层管理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18 富元粳3号

大石桥市富元种子有限公司1999年以沈农988为母本、营048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8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株高103厘米,株型紧凑,分糵力强,主茎16片叶,半紧穗型,穗长16.9厘米,穗粒数136粒,千粒重26.1克,颖壳色黄,无芒。糙米率83.3%,精米率75.3%,整精米率64.9%,粒长5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13%,垩白度1.7%,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65毫米,直链淀粉16%,蛋白质8.5%,米质优。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3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69.8公斤,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5.8%;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8.6公斤,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5.3%.

栽培要点:4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16.6厘米,每穴3~4苗;亩施标氮肥75公斤、磷肥15公斤、钾肥12.5公斤、硅钙肥25公斤、锌肥2.5公斤;水层管理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注意防治二化螟。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19 元发稻9号

沈阳正高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以辽星1号为母本、沈稻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8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株高103.6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主茎15~16片叶,半直立穗型,穗长16.3厘米,穗粒数134粒,千粒重25.2克,颖壳色黄,有稀芒。糙米率83.7%,精米率75.2%,整精米率73.3%,粒长5.1毫米,籽粒长宽比2,垩白粒率12 %,垩白度1%,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16.9%,蛋白质9.2%,米质优。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5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89.9公斤,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9%;201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9.1公斤,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8.5%。

栽培要点:4月旬播种,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厘米,每穴3~5苗;亩施标氮肥55~65公斤、磷肥55~65公斤、钾肥15公斤;水层管理采用浅水间歇灌溉;注意防治稻曲病和稻瘟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20 丹星稻1号

东港市港育种业有限公司1997年以辽星1号为母本、中丹4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2天左右,属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上冲,株高111.4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5片叶,紧穗型,穗长19厘米,穗粒数130.6粒,千粒重26.9克,颖壳色黄,无芒或个别稀顶芒。糙米率83.8%,精米率75.2%,整精米率72.6%,粒长5.2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7%,垩白度1.5%,透明度1 级,碱硝值7,胶稠度69毫米,直链淀粉16.8%,蛋白质10%,米质优。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晚熟组区域试验,13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92.3公斤,比对照金禾1号增产8.4 %;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6.2公斤,比对照金禾1号增产3.3%。

栽培要点:4月15~20日播种,5月20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4~16厘米,每穴4苗;亩施标氮肥50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10公斤;浅水层管理;注意防治稻曲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大连、丹东沿海稻区种植。

21 盐粳237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2006年以港育128为母本、中间材料F4-4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2天左右,属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株高104.6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6片叶,半紧穗型,穗长17厘米,穗粒数123.9粒,千粒重28.3克,颖壳色黄,无芒。糙米率83.2%,精米率73.9%,整精米率70%,粒长5.3毫米,籽粒长宽比2,垩白粒率27%,垩白度2.6%,透明度2级,碱硝值5.9,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18.3%,蛋白质9.2%,米质较优。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晚熟组区域试验,12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78公斤,比对照金禾1号增产5.7%;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6.5公斤,比对照金禾1号增产6.7%。

栽培要点:4月上旬播种,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厘米,每穴3~4苗;亩施标氮肥70公斤、磷肥35公斤、钾肥21公斤;水层管理全生育期以浅水灌溉为主,浅湿干相结合;注意防治稻水象甲、二化螟等虫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大连、丹东沿海稻区种植。

22 辽粳433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2007年以(辽星1/幸实)为母本、港源8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1天左右,属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淡绿,叶片直立,株高97.4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主茎16片叶, 穗型半紧,穗长16.1厘米,穗粒数134.1粒,千粒重27.1克,颖壳色黄色,有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2.4%,精米率74.8%,整精米率64.8%,粒长5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9%,垩白度1.3%,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66毫米,直链淀粉16%,蛋白质7.6%,米质优。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晚熟组区域试验,14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00.9公斤,比对照金禾1号增产9.9%;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3.3公斤,比对照金禾1号增产11.2%。

栽培要点:4月20~25日播种,5月25~30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厘米,每穴3~5苗;亩施标氮肥70~75公斤、磷肥10~15公斤、钾肥10~15公斤;水层管理采用浅水分蘖,有效分蘖末期适当晒田,后期干干湿湿间歇灌溉;注意防治二化螟,防止稻瘟病发生。

适宜地区:适宜在大连、丹东沿海稻区种植。

23 丹粳21

丹东农业科学院2005年以辽东128为母本、辽粳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3天左右,属晚熟品种。苗期叶色绿,叶片宽,株高103.7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6片叶,半紧穗型,穗长17.4厘米,穗粒数130.5粒,千粒重24.9克,颖壳色黄白,无芒。糙米率83.9%,精米率74.4%,整精米率73.6%,粒长4.7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4%,垩白度0.2%,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16.4%,蛋白质9.1%,米质优。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晚熟组区域试验,12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81公斤,比对照金禾1号增产6.3%;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7公斤,比对照金禾1号增产8.4%。

栽培要点:4月20~25日播种,5月20~30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16.6厘米,每穴3~4苗;亩施标氮50公斤、磷肥8~10公斤、钾肥10公斤;整个生育期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浅湿干间歇灌溉;注意防治二化螟,防止稻瘟病、稻曲病的发生。

适宜地区:适宜在大连、丹东沿海稻区种植。

24 丹粳20

丹东农业科学院2005年以中丹4号为母本、辽粳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0天左右,属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深绿,叶片宽,株高105.8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主茎16片叶,半紧穗型,穗长15.8厘米,穗粒数133.6粒,千粒重24.9克,颖壳色黄白,无芒。糙米率83.8%,精米率75.3%,整精米率71.6%,粒长4.9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18%,垩白度2%,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67毫米,直链淀粉15.9%,蛋白质8.4%,米质优。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晚熟组区域试验,13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86.1公斤,比对照金禾1号增产7.2%;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7.8公斤,比对照金禾1号增产8.6%。

栽培要点:4月20~25日播种,5月20~30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16.6厘米,每穴3~4苗;亩施标氮肥50公斤、磷肥8~10公斤、钾肥10公斤;整个生育期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浅湿干间歇灌溉;注意防治二化螟,防止稻瘟病、稻曲病的发生。

适宜地区:适宜在大连、丹东沿海稻区种植。

25 东研稻18

东港示范繁殖农场2004年以港源8号为母本、辽星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2天左右,属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淡绿,叶片直立,株高107.5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上等,主茎16片叶,穗型半紧,穗长15厘米,穗粒数131.2粒,千粒重26.6克,颖壳黄色,稀顶芒。糙米率83.3%,精米率74.1%,整精米率67.4%,粒长5.1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10%,垩白度1%,透明度2级,碱硝值3.3,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15.9%,蛋白质7.9%,米质优。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晚熟组区域试验,13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87公斤,比对照金禾1号增产7.4%,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9.3公斤,比对照金禾1号增产7.2%。

栽培要点:4月20日前后播种,5月末插完秧;行株距(30~33.3)厘米×(13.3~16.7)厘米,每穴2~4苗,机插可适当提前播插;亩施硫酸铵50公斤、磷肥二铵10公斤、氯化钾10公斤;水层以浅水层为主,在分蘖盛期和拔节初期排水晾田;注意防止倒伏,防治穗颈瘟和二化螟。

适宜地区:适宜在大连、丹东沿海稻区种植。

猜你喜欢
分蘖力精米穗长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Conductive polymer hydrogel-coated nanopipette sensor with tunable size
碾米加工技术对长粒型优质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不同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对优质长粒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安麦1350 在不同地区的分蘖力和产量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勘误
太湖县2015年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川南杂交中稻收割期与干燥技术对整精米率的影响
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研究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