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县草原蝗虫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控对策

2015-05-30 07:37王博霍艳哲赵文虹
新农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彰武县沙化化学农药

王博 霍艳哲 赵文虹

彰武县是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的重要区域之一,地处科尔沁沙地南部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接壤,边界长度15公里,属科尔沁沙地延伸地带之一。彰武县是辽宁省荒漠化最严重的县份之一,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土地沙化、荒漠化程度都非常高。2009年,草原沙化治理工程项目在彰武县9个草原沙化严重的乡镇开始实施,至今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持续巩固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效,实施了草原鼠虫害防治以减少对草原的危害。

1 彰武县草原蝗虫发生情况

20世纪80~90年代,草原蝗虫只在局部草原区发生,总的危害程度很小,年均草原蝗虫危害面积6.6万~10.1万亩。随着彰武县天然草原超载过牧,草原退化、沙化严重以及气候变暖等多种负面因素影响,草原蝗虫发生及危害面积也逐年上升(见表1)。

2 草原蝗虫主要危害种类及分布

据统计,彰武县共有蝗虫种类20余种,常见的有亚洲小车蝗、黄胫小车蝗、白边痂蝗、邱氏异爪蝗、短星翅蝗、大垫尖翅蝗、笨蝗和长翅燕蝗等。草原蝗虫主要成灾种有早期危害种毛足棒角蝗、中晚期危害种黄胫小车蝗、邱氏异爪蝗、短星翅蝗、大垫尖翅蝗、笨蝗和长翅燕蝗等,以上几种土蝗已成为近年来我县草原区最主要的危害种。

3 彰武县草原蝗虫发生原因

3.1 环境因素

由于彰武县常年气候干旱,植被较稀疏,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且地表裸露比例大,易于蝗虫孵化产卵;同时蝗虫可食性植物水分含量降低,干物质含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蝗蝻蜕皮生长及成虫的扩散危害。因此,环境因素是彰武县草原蝗虫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因素。

3.2 天敌因素

蝗虫天敌较多,其中鸟类和蛙类为主,由于早期彰武县境内人类活动、过度放牧及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等原因,使草原退化、沙化现象严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降低,使得麻雀、鹌鹑、喜鹊和大蟾蜍等蝗虫的天敌减少。

3.3 人为因素

彰武县实施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工程采用围栏封育、补播改良、化学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草原蝗虫发生和危害,但工程区外草原蝗虫发生面积依然较大,密度偏高。

4 彰武县草原蝗虫的防控对策

4.1 生物防治

采用牧鸭、牧鸡治蝗或采用苦参碱、绿僵菌等生物药品治蝗。牧鸭牧鸡治草原蝗虫,既消灭了蝗虫,又能生产出草原绿色食品,是集生态养殖、草原蝗虫防控于一体的防治新技术;苦参碱适宜防治3~4龄期的蝗蝻,每公顷超低容量喷雾400~500毫升,最高防效可达90%以上,防治效果明显;绿僵菌适宜防治3~4龄期的蝗蝻,防治前按一定比例兑真菌农药稀释液,每公顷超低容量喷雾250~500毫升,防治30天后,防治效果可达60%以上,尽管防治效果不高,但绿僵菌中含有大量真菌,可在草原上反复侵染繁殖,真菌数量不断积累,具有持续控制作用。

4.2 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农药可快速消灭高密度、暴发式的草原蝗虫,这是草原蝗虫综合防治重要手段之一。彰武县普遍采用的化学农药有高效氯氰菊酯,高效、低毒、对环境污染小,在土壤和水体中易于降解。田间试验表明,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草原蝗虫效果非常好,施药3天后分别能达到91%和96%以上的防治效果,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是彰武县主要草原蝗虫暴发高密度区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4.3 农作和工程措施控制

在草原蝗虫危害区内利用围栏封育、补播改良等工程和农作措施,可有效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恢复天然草原植被,不仅提高草原植被高度、盖度和产草量,还改变天然草原蝗虫的适生条件,减少蝗虫产卵栖息地,也为天然草原蝗虫天敌创造有利的生存条件。彰武县目前正在实施“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在9个项目区内采用围栏封育和补播改良等综合措施治理沙化退化草原,实践证明农作和工程措施防治中低密度草原蝗虫效果很好。

4.4 天敌控制

天敌资源是抑制蝗虫种群数量增加的良好措施,可起到维护彰武草原生态平衡的作用。草原蝗虫天敌种类资源较多,如虎甲、似步甲、芫菁类、蝇类、寄生蜂类等昆虫类,百灵鸟、云雀、麻雀等鸟类,都可抑制草原蝗虫的增加。保护蝗虫天敌资源,严格禁止捕杀,且减少有害化学农药使用,对保护草原生态多样性,保护草原蝗虫天敌物种,控制草原蝗虫大面积爆发的作用显著。

猜你喜欢
彰武县沙化化学农药
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实现使用量零增长 省植保站组员参加国家』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
化学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注意事项
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五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一千多万公顷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
统计局:2013年11月我国化学农药产量同比增长2.79%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