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者学习风格的中医院校英语教学

2015-05-30 10:48马莹
东方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中医院校学习风格英语教学

马莹

【摘要】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需要兼顾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课堂上力求语言基本技能培训与跨文化英语教学并重;参与性活动与思考性活动相结合;中西文化在英语课堂上的导入相平衡。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文化上的双重身份,重视学生跨文化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创造真实的语境,并强化阅读、翻译与读后续写;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授,促进学生领悟中医的思维方式和精髓,以培养出优秀的中医英语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学习风格;英语教学;中医院校

1.引言

不同个体对学习风格的偏好受到文化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具备特征性与独特性。Felder和Soloman开发的学习风格检测表从四个维度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积极主动型/深思熟虑型(active and reflective learners);感觉型/直觉型(sensing and intuitive learners);视觉性/语言表达型(visual and verbal learners);循序渐进型/总体统揽型(sequential and global learners)。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风格出发,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同时加强两种文化的平等交流,从而使学习者能够顺利完成由大学公共英语到中医英语的过渡,为中医专业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2.语言基本技能培训与跨文化英语教学并重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较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如果忽略了具体语言信息而过多的关注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则不能满足感觉型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样,如若单纯的强调语言基本机能的培训,如大量的词汇、句式、语法的讲述,对于直觉型学习者而言,则是难以接受的授课模式;另一方面来看,循序渐进型学习者倾向于遵循严格的逻辑程序,按步骤来理解课程材料,而总体统揽型学习者倾向于跳跃性思维,往往通过偶然性联系,以顿悟的方式获得对课程材料的理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兼顾感觉型与直觉型学习者、循序渐进型与总体统揽型学习者的综合需求,强调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的并重。

2.1 语言能力的培养

大学基础英语十分重视词汇教学,把对词汇的研究作为语言教育的重点。同样,中医院校英语教师更需要加强中医基础词汇的导入,比如第四册英语精读中的生词ocular 眼的,教师可以据此展开,系统地讲解关于身体部位的各个形容词,如nasal 鼻的、labial唇的、cardiac心的、pulmonary肺的、bronchial支气管的、renal肾的、gastric胃的等等,这一系列词汇在以后的医学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并且会和其他词汇构成复合词。因此,教师要在公共英语教学阶段,或根据有层次性的教学安排,或结合教材激发学生跳跃性的思维,有意识地引入中医英语词汇的构成法,如词缀法、合成法、转类法、音译法、缩略法等,以及简要介绍中医词汇的记忆方法,如词根词缀记忆法、上下文记忆法、分类归纳记忆法、意象结合法等,使学生感觉到英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的学习、文化的学习,还可以和其所学专业紧密相连,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习动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专业思维。

2.2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中医院校公共英语没有专门开设文化方面的课程,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不应限制于文本知识的讲解,而是透过语言看文化,通过所学语言材料了解其中所含的民族文化语义,把枯燥无味的词语解释、结构分析等变得有滋有味、生动活泼。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中每篇文章所涉及的文化知识,抓住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和习语进行讲解与分析,包括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a shrinking violet,a back seat driver,an apple polisher,an eager beaver;来源于圣经的:The apple of ones eye,Adams apple,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The salt of the Earth;来源于希腊神话的:Echo and Narcissus,The heel of Achilles,An apple of discord,The Trojan Horse,Swan song,Under the rose等等,向学生介绍相其中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西方价值观念、人文生活、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感受异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以教材为出发点,开展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讨论活动,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就材料的内容进行扩展性介绍和探讨,比较和分析,通过一定的逻辑程序或者偶然性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跨文化意识以及对社会文化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3.参与性活动与思考性活动相结合

在课堂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兼顾到积极主动型与深思熟虑型的学习者、视觉型与语言表达型学习者的综合需求,让学生既有机会进行对话、讨论、表演等主动参与性活动,也有机会进行阅读、翻译、读后续写等思考性活动;有机会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影视作品,也有机会畅所欲言,表达对不同文化的态度和看法。单一的教学活动组织方式会导致不公平和课堂乏味,教师需要兼顾积极主动型与深思熟虑型学习者、视觉型与语言表达型学习者的综合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活动的机会越多,他们将学的越好,而且记忆越深刻。

3.1 创造真实的语境

语言使用与语境不可分割,如同鱼离不开水,只有将语言知识与正确的语境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才能被正确、流利、恰当使用。在语境中大量接触语言去打造语感,这比英语教师系统的教授语法知识、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重要得多。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要建立真实的交际语境。建议将授课班级分成4-6人的小组,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组织小组对话,辩论和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开展文化讲座,让学生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或影视作品,并在之后进行分析和解释。以大学英语精读,第四册第五单元To Lie or Not to Lie--- The Doctors Dilemma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临床情景对话模拟,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医生、护士、病人、家属等等,在学会用英语准确表述自己的想法的同时,正视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深入探讨可能解决的方法。以此为例,经过反复训练,多次强化,将教师的单向输入、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学生间的互相交流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学生驾驭英语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总之,教师要有效组织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用中完善。

3.2 强化阅读、翻译与读后续写

中医英语素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全英语素材的课文较多,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的能力在这个时期会得到实际的考验。因此,在英语基础课阶段,英语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阅读的培训,教材中课内课外阅读的文章都要有所涉及,并且利用网络,有意识的补充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资料,按精读、泛读进行划分,分别依照四六级改革的段落匹配以及翻译-提问-回答的方式进行阅读质量测评,以此为后期的中医英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英语教师要系统传授翻译基本策略,强化英译汉、汉译英的练习,使学生在基础英语阶段掌握翻译的方法和技巧,为中医翻译打下初步的基础。与此同时,从跨文化翻译角度来看,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也是文化的移植过程。要想达到中医翻译的“信、达、雅”,熟悉和了解中医传统理论和中医文化背景就会变得十分重要。所以,在英语基础教育阶段,遇到文化承载词或短语,教师要抓住机会,除了教授学生通过基本语言技能,进行准确的翻译以外,还需要谈一谈其相对应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这个概念的渊源,真正懂得要翻译好一个词汇、一个短语,字面翻译是不够的,还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本质和内涵,为今后中医英语文化承载词汇的理解和翻译奠定基础。

读后续写是指从外语读物中截留一篇结尾欠缺的材料,让学习者发挥想象力,读后写全内容,读物为后续作文提供语境,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适合不同水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互动协同能力,以及在语篇层次使用语言的能力,释放他们的想象力。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可以采用读后续写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互动协同能力与创造性思维,除了能提高英语学习的学习效率之外,这两点正是中医院校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素质。

4.重视中国传统文化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故而应把本民族文化的英语表达与外国语言的引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懂得中国文化,才能对西方文化、世界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双重文化身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与西方文化导入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英语世界人文、物质、制度习俗和精神文化内容介绍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意识,传播我们博大精深的母语文化。母语的正迁移是促进外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不能保持自我文化身份,不重视本土文化会给语言学习者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一味突出西方文化的优越性,而是要让学生明确,文化只有异同并无优劣之分,要在教学中系统地引入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更是应该在公共英语阶段就引导学生认识到祖国文化的悠久广博,中医文化的灿烂辉煌。

从文化渊源来看,在介绍西方文化时,英语教师往往会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对西方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两部巨著,即希腊神话和圣经。而对中国的四书五经,文化名著,历史故事、神话寓言等的英语表达却只字不提。殊不知,中医是在中国以四书五经为教育基础,儒、道、佛为主流的文化环境中孕育而生,滋长壮大的,因此,认真学习和了解这些中国的固有文化,就能掌握中医的思维方式、认知方法和基本原理。然后再去系统的学习中医,就会比较容易领悟中医的精髓、把握中医治病的临床技巧。“秀才学医,笼中抓鸡”正是这种现象的形象表述。在公共英语教学阶段,英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中国固有文化的了解,让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悠久的文明而骄傲,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去盲从于西方文化。

5.总结

中医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应该从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出发,在课堂上力求语言基本技能培训与跨文化英语教学并重;参与性活动与思考性活动相结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授,从而推动学习者顺利迈进中医专业英语的学习领域,培养出优秀的中医英语复合型人才。为此,英语教师首先要认同自己的双重文化身份,这种身份是中国文化再现过程和英语文化建构过程的统一。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要增强双重文化的理解力,以及用外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中医文化的能力。这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期间还需要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英语教师要在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同时,把握好学习者的综合需求,为学习者在中医专业英语方面打下牢固扎实的基础,推动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的转化与升华。

参考文献:

[1]陈 骥,易 平.中医英语课程“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36-37.

[2]张 斌,燕 燕.中医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2771-2773.

[3]王初明.外语是怎样学会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王德军,吕芸芳.用英语说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5]姚孝军等.英语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0(3):43-50.

[6]丁玉敏.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与渗透[J].经济师,2010(3):131-132.

[7]徐 佳.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保持中国特色[J].科技信息,2008(4):270-324.

[8]王初明.论外语学习的语境[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7(3):190-197.

[9]雷 耘.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22-27.

[10]StephenC.Dunnett著,张维友译.跨文化英语教学[J].国外外语教学,1992(2):1-4.

基金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批评性语篇分析视阈下的中医临床医患会话研究,项目编号:13XSK16。

猜你喜欢
中医院校学习风格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中医院校研究生外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学习风格对大学计算机课程MOOC学习的影响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中医院校留学生病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