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泾县铅银矿地质特征及有用组分选别探索

2015-05-30 15:30刘强

刘强

摘 要:以安徽泾县铅银矿矿床的详查工作为基础,对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石物质组成和有用组分选别进行了详细的评述。根据矿石性质,试验采用浮选对铅、银进行回收,试验获得含铅72.83%、含银1409.3g/t,铅回收率92.78%、银回收率88.24%的铅银精矿,铅精矿品质达到行业标准(YS/T319-2007)一级品Pb≥65%要求。

关键词:铅银矿;矿区地质特征;有用组分;铅银精矿

1 矿区地质

泾县铅银矿床位于安徽省宣城市西部,距泾县城南东直线距离约20km。矿区位于榔桥岩体的北部,矿体位于勘探区的中部,勘探區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志留系上统举坑组,岩浆岩为花岗闪长岩,构造主要为F1断层等。

1.1 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仅有志留系上统举坑组(S3jk)、第四系全新统(Q4)。志留系上统举坑组(S3jk)上部:分布于矿区的东南部和西南角,灰白、灰绿、黄绿色厚层石英细砂岩平紫红、黄色粉砂岩、砂质页岩,未见顶底。与岩体接触带附近具轻微角岩化热变质及较弱硅化、弱绢云母化等蚀变。产状:140°-190°∠58°-70°。第四系全新统(Q4):分布在沟谷凹地,成分杂,以砂质粘土为主,次为砾石。厚度2-8米不等。

1.2 构造

矿区构造发育一条F1断层,走向北东30°- 80°,宽0.4-3.0m,长数百米,分布于矿区的中部。向北东延伸出探矿权,向南西因第四系覆盖未见出露,经地质填图发现其长约700m,其中探矿权内部分长约600m,其走向30°-80°,倾向南东,倾角50°-60°,断层性质为张性断层,与围岩接触带大致平行。

断层内成分较杂,主要为碎裂花岗闪长岩、糜棱岩,并充填有石英脉及方铅矿-重晶石脉,是矿区银铅多金属矿的主要控矿、容矿构造。

1.3 岩浆岩

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为单一的花岗闪长岩,属于榔桥岩体的北东段,侵入时代为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为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以及角闪石等。其他矿物有榍石、锆石、锐钛矿、金红石、磷灰石等。岩石具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局部裂隙较发育的地段有绿泥石化、重晶石化、高岭石化等蚀变。

另外,勘探区内发现有二条煌斑岩脉,分布于F1断层两侧。煌斑岩呈灰黑色,微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辉石、斜长石,辉石发育绿泥石化蚀变。

1.4 围岩蚀变

区域内变质作用主要为接触变质作用、热液交代作用;蚀变主要包含岩体蚀变和近矿围岩蚀变。其中岩体蚀变主要为高岭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近矿围岩蚀变为高岭石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糜棱岩化。

2 矿体特征

矿区圈定一条铅银多金属矿体,赋存在花岗闪长岩内F1断层蚀变带中,矿体产状与断层产状基本一致。由0、2、4、6、10共5条勘探线控制,地表使用的探槽工程为TC4,见矿钻孔工程有ZK001、ZK201、ZK202、ZK203、ZK401、ZK402、ZK403、ZK602、ZK603。有古采坑沿脉巷道3条,位于0、2、4勘探线之间,显示了矿体连续性较好。

矿体地表出露标高+250-350米,矿体向北东和南西为第四系覆盖,深部钻探工程揭露矿体连续,呈脉状,形态简单,平均真厚度为1.22m,厚度变化系数54%,属稳定类型。矿体产状总体产状150°∠52°,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均呈连续舒缓波状。

综上所述,该矿体为一产状受F1断层破碎带控制的脉状铅银多金属矿体,且连续性尚好。

3  矿石特征

矿石为原生的铅银矿石,矿物以它形细粒状结构为主,少量粗粒和微细粒,脉石矿物以自形—半自形粗粒结构,少量细晶结构。矿石自然类型可分为脉状矿石、斑块状矿石,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硫化铅银矿石。矿石构造以块状、脉状为主,少量团块状、浸染状。矿石中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少量闪锌矿、黄铜矿;地表氧化矿石中矿石矿物为铅矾、斑铜矿、孔雀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重晶石,少量黄铁矿等。

方铅矿为它形粒状结构,以中-细粒为主,少量粗粒和微细粒,呈脉状分布,反射色为白色,无多色性,均质性,部分可见黑三角孔,含少量脉石矿物团块。银呈角粒状、针状、枝丫状包于方铅矿内,银在方铅矿中分布不均匀,粒径通常小于1μm。方铅矿中银有两种赋存状态,①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方铅矿晶格中,②独立银矿物颗粒(<1μm)包裹于方铅矿中。闪锌矿为它形,呈脉状分布,反射色为棕灰色,与方铅矿共生,部分闪锌矿呈乳滴状分布于方铅矿中。黄铁矿主要为他形粒状结构,反射色为黄白色,无多色性,均质性,磨光不足常见麻点,细粒状分布,粒度为0.2mm左右。黄铜矿为他形粒状结构,含量极少,呈细粒状分布于方铅矿和脉石矿物中,反射色为黄色。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矿石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

[Cu\&Pb\&Zn\&S\&Ag*\&Au*\&0.047

SiO2

49.89\&7.50

Al2O3

3.59\&0.057

CaO

0.57\&3.60

MgO

0.41\&150.00

Fe

1.07\&0.73

\&]

*单位为g/t。

矿石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矿石中铅、银为主要元素具有回收价值,金大于0.1g/t可进行综合利用,浮选后进入铅银精矿,其他元素达不到综合利用评价标准。

矿石铅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矿石粒度分布结果见表3。

表2  铅物相分析结果

[物相\&方铅矿\&白铅矿\&铅钒\&磷氯铅矿\&其他铅矿\&总铅\&含量/%

占有率/%\&6.98

92.69\&0.16

2.12\&0.29

3.85\&0.088

1.14\&0.015

0.20\&7.53

100.00\&]

通過铅物相分析结果可知,铅主要以方铅矿形式存在,含量为6.98%,占总铅的92.69%,白铅矿含量0.16%,占总铅的2.12%,铅钒含量0.29%,占总铅的3.85%,磷氯铅矿占总铅的1.14%,其他形态铅占0.20%。

矿石粒度分布结果见表3。

由矿石粒度分布结果知,分布在-0.125mm粒级铅、银品位较高,粒级越细,铅、银品位越高。

4 有用组分选别探索

根据矿石的物质组分研究结果知,矿石中铅、银为主要元素具有回收价值,金大于0.1g/t可进行综合利用,因此试验设计的闭路流程为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中矿按照顺序返回的原则,结果见表4。

表4  选别试验指标

[产品名称\&产率/%\&品位\&分布率/%\&铅/%\&银/g·t-1\&铅\&银\&铅银精矿

尾 矿

原 矿\&9.58

90.42

100.00\&72.83

0.60

7.51\&1409.3

19.90

152.5\&92.78

7.22

100.0\&88.24

11.76

100.0\&]

闭路流程试验得铅银精矿产率9.58%,精矿含铅72.83%、含银1409.3g/t,铅回收率92.78%、银回收率88.24%,铅精矿品质达到行业标准(YS/T319-2007)一级品Pb≥65%要求。

5 结论

①泾县铅银矿矿床位于榔桥岩体的北部,地层主要有志留系上统举坑组,矿区岩浆岩为单一的花岗闪长岩,构造主要为F1断层,矿体为脉状铅银多金属矿体。围岩蚀变为高岭石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糜棱岩化。矿石主要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方铅矿为他形粒状结构,以中-细粒为主;银在方铅矿中分布不均匀,粒径通常小于1μm,以类质同象形式或独立银矿物颗粒(<1μm)包裹于方铅矿中。

②试验采用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的浮选流程对有用组分进行回收,可获得含铅72.83%、含银1409.3g/t,铅回收率92.78%、银回收率88.24%的铅银精矿,选别指标良好。

参考文献:

[1]冯志兴,吕新彪,王涛.西藏尤卡朗铅银矿床成矿作用初步研究[J].矿床地质,2011,30(3):469-476.

[2]施建萍,陈新.云南剑川铁腊曲铅银矿矿床地质[J].云南地质,2011,30(2):141-143.

[3]刘珂辛,钟康惠,张勇强.西藏都日铅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四川有色金属,2011(4):27-31.

[4]涂宏.马家坪地区铅银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J].能源及环境,2011(8):27-28.

[5]施建萍,陈新敏,李凯.云南弥渡黄矿厂铅银矿矿床成因[J].云南地质,2011,30(1):42-45.

[6]侯世云,尹光侯.西藏满总金铅银多金属矿床地质与成因[J].中国区域地质,1997,16(4):44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