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生新闻在地方电视台的发展趋势

2015-05-30 20:23张宏艳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百姓民生民众

张宏艳

邯郸广播电视台作为市级的传媒,把民生信息的传播放在首位,注重把民生新闻的传播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做到了进一步贴近民生,以人为本,向人本、民本回归的体现,它坚持在信息资源渠道上来自于老百姓,在内容上贴近百姓日常生活,在制作上立足于服务广大民众,在新闻评价中植根于百姓立场,是新闻“三贴近”原则的具体表现。但是,随着各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快速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与问题,如题材狭窄,内容千篇一律;报道形式花哨,新闻价值不高;问题报道过多,侵犯他人隐私;缺乏深度报道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生新闻质量与传播效果的提高,成为业内人士必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据此,本人在民生新闻内涵及特征介绍的基础上,浅析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探讨其中的主要原因,然后结合实际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同行们交流,以促进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

一、民生新闻理论概述

(一)民生新闻内涵

民生新闻是一种积极倡导聚焦民生热点,关注民众生活方方面面的新闻栏目。民生新闻的社会性为其本质属性,因此民生新闻的内容主要涉及社会现象和社会焦点问题。同时,狭义上民生新闻被人理解为市民新闻。民生新闻主要以普通老百姓的论调和想法为主要内容,关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变化与思想民风发展趋势,关注百姓需求、生存现状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热点话题,如生存困境、环境污染、教育医疗和民众意愿等等。民生新闻可以最直接地反映基层百姓的生活现状,立足于民众,自下而上地表达民意,坚持从最底层的视觉发现问题,贯彻“以民为本”的价值原则,将话语权由官方转为普通民众,赋予了新闻更多新鲜的生命力与血液,拉近了百姓与新闻及官方之间的距离,使电视节目能够更加深入基层,贴近百姓,有效提高了新闻的实效性。

(二)民生新闻特征

首先,和经济、政治等新闻相比,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觉为报道立场,其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政治色彩,在内容上更加靠近基层、贴近百姓,善于从百姓的角度来发现新闻,评价新闻事件,是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这是也民生新闻的一大特色。其次,普通百姓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问题是民生新闻的主要报道题材。纵观民生新闻事实可以发现,区别于传统政治新闻,只注重国家政策方针、大事件的新闻内容不同,民生新闻内容都是与百姓日常生活、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小事”、“身边事”,包括医疗卫生、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农村土地改革等等涉及民众生存利益的事情,并且注重从细节入手讲述“大事件”,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传达民生新闻信息。再次,在报道形式上,民生新闻更加丰富多样,拓宽了信息维度。当前,民生新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生动故事讲述型、简单资讯介绍型、事件评价总结型、深入探究调查型等,能够结合不同的新闻内容选择多变的新闻报道形式,在轻松愉悦的节奏中引导民众了解新闻,接受最新信息。此外,在表现上,民生新闻更加注重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贴近受众生活,注重新闻事件的现场性,缩短了新闻与民众之间的距离,电视观众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客体积极转变为电视节目的参与者和新闻内容的利益相关者。

二、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一)题材狭窄,内容千篇一律

题材狭窄,内容趋于一致是当前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从报道对象及民生新闻内涵界定来看,绝大多数的市民与农民,广大的中下层民众是民生新闻中的”民“,但是当前部分民生新闻在报道中却忽略了这个最需要关怀、庞大的报道对象,导致民生新闻导报体裁范畴单一、狭窄,只以城市为中心,没有给予广大农村、农民以足够的关注。此外,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播报时间、内容趋同,在栏目设计上各地方电视台互相克隆,缺乏本地特色与创新,导致在同一个时段每个地方电视台都在播出类似的新闻内容,进而使民生新闻传播同质化问题逐渐严重,造成受众审美疲劳,从而失去观赏兴趣,降低了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收视率,影响了新闻传播效果的提升。

(二)报道形式花哨,新闻价值不高

民生新闻热衷于反应关乎民众日常生活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反应老百姓的生活中的要紧事、突发事件、感人事件等,旨在于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行政态度与执行力。但是纵观当前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现状可以发现,部分新闻民生新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选择不够确切,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新闻内容过于表面化、形式化、琐碎花,新闻价值不高,不能够全面、具体地反映百姓关心的重点问题,而是通过打架斗殴、偷盗抢劫、车祸流血等一些列惊险刺激的话题与画面来吸引受众的眼球,过于追求新闻的娱乐化,重视报道形式的花哨,缺乏新闻内容的深层次内涵挖掘,缺乏人文关怀。这样的民生新闻报道内容不仅降低了新闻内容的价值,影响了收视率的稳定提高,还导致民生新闻失去了应有的播出意义。

(三)问题报道过多,侵犯他人隐私

民生新闻关乎百姓日常生活,通过对社会问题的适时、适度报道传播,旨在提高相关部分及公众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速度,促进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保护。但是当前对于社会问题的选择,部分地方电视台出现了过分重视问题报道的现象,为了吸引大众眼球,不断围绕社会问题进行报道,并在报道的过程中可以渲染事件情节,熟不知,这样的报道不仅不利于民生社会问题的解决,反而还会导致社会问题过于泛滥和频繁的出镜率而影响人们对某些社会问题的判断与认识,形成具有一定偏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报道家庭纠纷、情感纠葛等负面新闻时,通常会涉及到当事人的隐私问题,部分地方电视台在隐私保护上工作不到位,无意中侵犯了他人隐私,给当事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这也是当前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四)缺乏深度报道

简单地还原事实、就事报事,忽略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部分民生新闻栏目普遍存在的不足。部分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题材比较丰富,内容庞杂,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对“收视率”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但却缺乏对事件背后深层次的根源性的透视,有悖新闻报道的原则与规律。直白的播报不仅让新闻失去了应有的深度,也丢掉了原本可能具备的新闻价值。观众虽然天天看,却很难对此有所思考,没有发挥民生新闻应有的社会意义。

三、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一味追求市场和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断扩大自身市场份额,部分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表现出“泛娱乐化”倾向,绞尽脑汁去报道一些标新立异的内容来吸引受众注意力。在部分新闻中,不乏媚俗、庸俗、世俗的事件内容,这些新闻内容的过多出现,不可避免会影响受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会导致部分观众对民生新闻产生厌烦的情绪。而这种现象的背后无疑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媒体对于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的过分追求,如此,不仅会将民生新闻带入绝境,还会导致恶性循环怪圈的出现。长期如此,必将对社会文明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媒体还是应该在坚守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来考虑经济效益和市场收益的问题。

(二)过分强调自身舆论监督角色

在民生新闻报道过程中,地方电视之所以会出现问题报道过多,侵犯他人隐私等情况,主要是因为其自身角色定位偏差,过分强调舆论监督角色。地方电视台在帮助百姓解决重难点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将百姓的疾苦快速传达给地方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替广大百姓发声,影响社会舆论,以督促问题的解决。但是部分地方电视媒体在实行舆论监督的同时,过分强调和放大了自身的协调、监督角色,从而出现了媒体审判的越权行为。从本质上说,就是为了简单的迎合受众的口味,获得他们的青睐而走了一段错路,造成了在自身在角色定位和实施过程中的迷失。

(三)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专业人才匮乏,人才建设的力度不足是导致民生新闻突出的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民生新闻从业人员新闻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欠缺,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缺乏新闻敏感性,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够深入到基层一线民众当中,不能站在民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新闻事件报道缺乏新意,深度报道能力不足。还有部分民生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在有些民生新闻的报道中,会发生侵犯当事人隐私的现象。这就是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

四、邯郸电视台《民生大视野》实例分析

《民生大视野》是邯郸电视台第一民生新闻栏目。真心对待呼声,真实反映生活,真诚帮忙服务,真挚促进和谐是《民生大视野》栏目宗旨,该节目立足本土,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例如帮助阳春小区通行公交车;帮助新泽园小区查找暖气不热原因,解决一千多户居民取暖问题,是邯郸电视台民生新闻的重要品牌节目。栏目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宽泛,囊括与民众相关的各种新闻事件,如食品药品安全、公益事件、城管与商贩冲突、环境问题等等,题材丰富、具体,能够做到真正立足于百姓日常生活,服务于百姓。《民生大视野》还在新浪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开通了互动论坛,节目组会定期选择话题节目与观众进行互动,并收集和采纳网友留言与意见。自开播以来,《民生大视野》栏目取得了较好的口碑,在邯郸市民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为民众解决部分生活问题,但是其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分析解决,以促进节目更远更高的发展。

首先,内容琐碎,部分民生新闻报道浮光掠影止于表层,缺乏深层信息挖掘与分析。如2015.1.12期节目中有关《人民路与铁西大街交叉口辆车相撞 无人员伤亡》报道为例,在短短的1分13秒的新闻中,止于简单地还原事实,没有对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也没有就此次交通事故而给观众是当个的提醒,新闻存在于“播”的形式,缺少应有的适当点评,影响了民生新闻传播效果的提高。

其次,新闻内容倾向于民众生活,时政新闻略显缺位。在内容方面,《民生大视野》对百姓日常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的观众远远多于时政新闻。有部分人员对时政新闻“心存误解”,认为其内容只关乎领导、会议、政策、文件,与百姓生活相距甚远;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百姓反感时政新闻,只有精英阶层才对其有兴趣。以上两种观念导致了民生新闻在实践中,选题过度“原生态”、“平民化”,时政新闻缺位。

五、民生新闻在地方电视台的发展趋势

(一)提高新闻价值,真正解决民生问题

提高新闻价值,真正立足于解决民生问题不仅是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长远发展的基础,也是今后民生新闻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为此,地方电视台首先要改变民生新闻过于形式化、缺少新闻价值的现状,对新闻节目形式及内容进行重新定位,摒弃为吸引眼球,追求市场与经济效益而增加的娱乐化因素。科学合理选择新闻题材内容,立足于“民生新闻”内涵,专注于报道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难点问题,反映百姓疾苦,充分发挥电视民生新闻为百姓代言、替百姓说话的作用,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帮助百姓解决困难为己任,在社会中积极传递正能量,发挥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二)扩大新闻线索渠道,丰富新闻内容

扩大新闻线索,是丰富新闻内容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为了进一步扩充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内容,使新闻内容更加具有实用性、服务价值,贴近百姓生活,地方电视台应该不断壮大并培养电视台通讯员队伍,他们是分布在各个部门、行业、街道的一线人员,他们既有一定的新闻采写基础和新闻兴趣爱好,还熟悉、接近基层一线,不仅可以获得第一手的新闻源,还能够掌握老百姓的新闻关注点,有助于提高新闻阅读价值。其次,还可以增设线索征集、微博互动和有奖回复等新闻线索渠道,注重与广大观众之间的互动沟通,促使他们成为活跃在电视台客户端的积极“情报员”。同时,地方电视台还可以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建立并完善网络电视台,面向受众提供新闻点播会看服务,培养固定收视群体。但是最重要的新闻线索获取渠道依然离不开广大记者编辑的努力,需要记者培养新闻敏感性,围绕节目内容广开言路,丰富新闻内容,扩大新闻信息覆盖面。此外,可以在各个社区发展与培养信息员,建立民生新闻直报网,保证新闻实效性、真实性,扩大新闻传播效果。

(三)提高采编人员业务能力

作为民生新闻的主要创作人员,民生新闻采编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新闻专业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的可读性与价值。所以要提升民生新闻质量,就要提高采编人员业务能力。一方面,民生新闻从业者要与时俱进,注重学习,不仅要根绝传播环境及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及时接纳和吸收新的专业理论知识,探索新的专业实践,还要在专业学术上力求有所创新,丰富自身新闻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民生新闻采编人员还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力争做一个“杂家”,在日常工作中密切关注涉及民众生活的大事小情,对关乎民生的各方面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形成自己独特全面、系统的分析,掌握当前民众需求、国家方针政策,使得自己在各类题材报道中做到游刃有余。

(四)注重差异化,塑造品牌魅力

品牌,已经成为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环境中谋得生存并实现突围,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它是信任度、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象征;而差异化是实现长远发展,为栏目注入新的血液,满足人们新闻审美需求的策略与途径,所以注重差异化,塑造自身品牌魅力,是今后民生新闻在地方电视的发展趋势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节目收视率,促使观众对节目产生较高的美誉度和忠诚度,进而形成更高价值的经营附加值,创造一系列更多的无形资产。为此,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要坚持独特路线,避免盲目的效仿与刻板,以错位竞争的战略促进节目品牌的形成。在内容和播出时间等方面努力创新,注重内容质量的提升,保证民生新闻内容既贴近老百姓生活,又不庸俗,能够真正服务与广大观众,成为业内专家学者、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栏目,在地方电视台新闻行业内成为标杆典型。

结语 民生新闻类电视栏目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积极倡导关注百姓生计,注重市民生活的新闻栏目。从它的出现,发展以及今天的不断成熟,都无不彰显着我国新闻工作者对新闻观念发展的积极定位。作为一个新闻资讯类节目,它要想能够长期留住观众的眼球,吸引更多的潜在受众,如果仅仅从外表上对新闻节目进行包装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时间一旦长久,百姓会对节目的新鲜感厌倦,再加上新闻内容的质量没有得到及时的提升,是不可能永久留住受众的。因此,地方民生新闻栏目应该不断提高新闻的播出和社会质量,提高新闻价值,真正解决民生问题;扩大新闻线索渠道,丰富新闻内容;提高采编人员业务能力;注重差异化,塑造品牌魅力,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为标准,关注民众发展,促进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广阔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百姓民生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不让百姓撇嘴骂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百姓记着你
百姓看家“风”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