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没骨技法在花鸟画创作实践中的意义

2015-05-30 22:00李佩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创作实践技法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没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画科的一种,无论是在表现技法或者是意识思想上,它一直有着新颖与吸引大众目光的魅力。但是没骨花鸟画很久以来存在于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中间地带,也没有在花鸟画中引起广泛重视,并且关于没骨花鸟画的理论著作和系统性的文献相对很少,所以研究没骨花鸟画就尤为重要且有价值。当下中国画坛正以欣欣向荣的步伐前进,而没骨技法作为当代中国画技法中的一种,也在以自身使用灵活、效果鲜明、明丽轻快等优势出现在画面中,散发出奇妙柔美的光芒。

关键词:没骨;技法;用;创作实践

一、没骨的概念、演变

《辞海》中对“没骨”的定义是用色彩来描绘物象,关于“没”的发音,画史上有两种发音(mo,第四声;mei,第二声)。前者“没”是“隐没”之义;后者则是指“没有”,没骨即为无骨。二者虽然解释说辞不一,但含义相似,大体上均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色彩或墨自然交融形成的色块表现物象的一种画法。

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最早出现了关于“没骨”一词的文章记述。书中提到“李少保端愿有图一幅,画芍药五本......其画皆无笔墨,惟用五彩画成,旁题云:‘翰林待诏黄居寀等,定到上品。徐崇嗣画没骨图,以其无笔墨骨气而名之,但取其浓丽生态以定品。”[1]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亦有关于“没骨”的记载:“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筌恶其轧己,言其画粗恶不入格,罢之。熙之子乃效诸黄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2]

没骨画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张僧繇在建康的一乘寺用没骨技法所画的“凹凸花”,五代徐熙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落墨花”这一绘画技法,后发展至徐崇嗣的“没骨花”,而到元代,钱选的其山水画《溪岸图》中题款:“江南没骨传老希,钱也得法夸精奇。”可见没骨画仍然在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法也在改进。而到了明清时期,恽寿平、任伯年(图1)、居廉、居巢等人的出现,使没骨画再次焕发青春、达到高峰期,优秀的传世作品也大量涌现。

二、没骨技法的特点

根据历代传世名作来看,传统的没骨技法包括撞水撞粉法、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宿墨法、冲水法等,现如今经过画家们的努力研习,现代水墨不断发展并创新出了许多新技法,如:撒盐法,压印法等。这种对水、墨与色的运用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各种新奇的肌理效果,画家们通过一次次大胆的尝试,对创新迈出了越来越大的步子。

没骨法的特点是介于写意与工笔之间,它除了从传统绘画中吸收营养外,也发挥出了自身优势。放松洒脱的笔法,清澈明润的颜色,或细腻或奔放,立体感也较强,不用线条勾勒出物象的轮廓和结构,却不失骨法、骨力,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国画的神韵及画面的唯美感,并且与传统的工笔画、写意画相互影响,为中国画艺术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三、没骨技法在创作中的探索与实践

没骨技法与工笔中讲究的用线是有区别的,线条在没骨技法中的要求是一种相对的弱化与淡化,更有甚时抛弃了对线条的运用,更多的情况下追求的是色中有线,线中有色,线色相互合一的一种画面感。层层渍染、冲染、点染是没骨技法中常见的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会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既流变又交融、既朦胧又自然的视觉效果。偶然性很强,同时也不乏灵动性,“任由”颜色之间的交融碰撞、流淌的痕迹形成了独特的肌理效果,画面上的色彩效果看上去也更加丰厚。与传统技法中机械的渲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技法灵活的运用,将工整的一层层渲染变为富有自由活力的色彩积渍。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贾广健先生研习恽寿平之没骨花鸟画,形成了形冷艳超逸、不染纤尘、气味隽雅的风格(图2)。他笔下的没骨花鸟画,散发着一种恬静、优美的自然之美,有着很强的典雅气息,其作品格调淡雅、色彩鲜活、丰富灵动(图3)。在崔庆国先生曾评论其花鸟画作品是一种“典雅、富贵、精致、浪漫”的风范。

四、没骨技法在创作实践中的意义

没骨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乏优秀的画家和优秀的作品,同时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现代画家表达艺术语言的艺术道路,而没骨技法的多面性使得没骨艺术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没骨技法还等待着更具完善。没骨画的巧妙之处就是对色彩的运用,从画面形式上来说,工笔画法追求造型严谨,对物象的表现运用了三矾九染的技巧,写意画法看重的是墨色的变化,没骨画则是用少量的墨色或是色彩,表现艺术单纯简洁,静谧优雅的一面。伴着一步步兴起的写意文人画,中国绘画的表现越来越抽象,挖掘色彩张力是中国绘画当下所努力的一个方向。古代画家的笔墨修养多于对色彩的探究。但笔墨的重要性高于色彩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没骨画家应采用独特的角度,坚持对没骨技法的研究与创新,走出一条新的绘画道路。

“水、色、笔、墨”是没骨花卉技法中的四个关键点。如果运用“水”得当的话,可以使得画面的色彩鲜活灵动,画面层次更加丰富;“色”与墨其实在中国画的绘画语言中二者具有相似之处,比如“墨分五色”,“色”是没骨花卉表现语言中的主导语言,甚至将其位置同“墨”相提并论,用色如用墨,如若运用得到,将“色”的处理如水墨之高雅、虚灵,则是没骨花卉颇高的境界,可见用“色”之不易,诚如恽寿平所说:“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着色,如入炉钩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三折肱知为良医,画道亦如是也。”[3]贾广健先生在谈到关于没骨花卉中“色”的处理时提到:没骨花卉用色之难莫过于用“粉”,“粉”之浓、淡、厚、薄与水色相交融,其味妙不可言,但用粉不当则使色彩浑浊暗淡,或是浓丽华靡而毫无淡雅之气。

五、结语

没骨画营造的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既保留了没骨所蕴含的内在,又彰显了外延的表现力,符合大多数人对审美的要求。发展绘画艺术也应了解时代的动向,深刻自身的艺术理论修养,不可照搬前人,更不可对传统无视,把乱来一气的用笔用墨当成对艺术前卫的创新。只有保留了自身的绘画风格又对了时代审美的胃口,才可称之为不朽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M].俞剑华注释.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2]沈括.梦溪笔谈校证(卷十七)[M].胡道静校注.上海:上海出版公司,1956.

[3]恽寿平.瓯香馆集(卷十二)[Z].清木刻本,1644-1911

作者简介:

李佩,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2013级花鸟方向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创作实践技法
少儿版画主题创作实践
龙榆生与钱仁康:新体乐歌的创作实践研究初探
王骥德的曲学思想与创作实践——从《南词正韵》谈起
《石门铭》技法探微(二十四)
王旭东山水画技法(十二)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尊儒而不泥古——浅谈中唐爱情传奇的创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