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顺利开展

2015-05-30 04:39周英
中国房地产·综合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存量房舆情办理

周英

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工作,对社会来说也是新生事物。群众是否支持,中介是否接受,工作衔接能否顺畅,都有待考验。在前期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地方在工作开展初期有过较大的舆情,甚至出现过群访集访事件。对此,我们作了专门分析,形成了应对预案。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流程设计不科学

工作流程的设计要么过于重视安全,导致流程繁琐而遭到受众的抵触;要么过于考虑便捷,给将来埋下安全隐患。只有充分考虑各参与方(监管方、群众、中介、银行等)的需求,才能兼顾安全与效率,真正把好事办好。

2.监管收费依据不足

一些地方在流程设置中将监管定位为服务,收取服务费,但是否接受监管服务却不能选择。因此受到社会诟病,有强迫消费之嫌,从而给工作推广造成阻力。

3.群众认知度不够

群众不知道资金监管是什么,有何作用,怎么办理。不管流程有多合理,服务有多细致,如果宣传不到位,没人了解,资金监管这项工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广泛接受,从而造成工作中的“堵点”。

4.中介接受度不高

一是原本作为第三方收取买方的部分购房款,可以拿出去进行短期借贷,现在被杜绝了;二是增加了资金监管的工作量,但中介服务费并不增加;三是改变了以往的交易习惯,有一个学习、消化的过程。

二、应对办法

1.科学设计、人性操作

在流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很多同行的经验,同时也作了一定改进,以使之更本地化。一是改变了银行放款顺序。以前是“见证放款”,现在基于监管平台的政府信用,银行承诺“先款后证”。二是改变了办证程序。对进行资金监管的贷款业务,实行所有权转移登记和抵押权登记合并办理。三是优化了监管流程。监管结束,资金的划转由系统完成,尽量减少群众到现场办理的次数。

2.找准定位、立足服务

于上位法,资金监管没有强制性规定;于地方性立法,当时常州还未有地方立法权。我们多方比较,最终定位于“政府提供免费公共服务”。这一定位,有利于群众认可,也有利于工作推广。

3.多种途径、宣传引导

“酒香也怕巷子深”,宣传引导工作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尽快了解并最终接受这项工作,为此,我们拟定了宣传方案。一是在网络预热期主动联系网站发布“交易安全”话题的帖子,发起讨论并维护,进行铺垫性宣传。二是在新闻造势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并联系各大媒体刊发新闻稿。免费服务+安全保障,使得我们在宣传之初就站在舆论高点,群众非常感兴趣,主动来电咨询何时正式开展这项工作。三是在上线宣传期通过新闻宣传、专项合作和微信推送的方式,重点讲清讲透办事流程、收件要件、办理网点、联系方式等内容,同时,结合上线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发布小提示指导群众顺利办事。四是在舆情维护期,指派专人负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汇报、积极应对、正确引导。上线一个多月,共发现两起舆情,均是跟资金监管有关的部门衔接问题,如银行办理网点、公积金放贷速度的问题,已及时回复、妥善处理。

4.培训监督,疏堵结合

对中介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既是我们的监管对象,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对于挪用客户购房款短期借贷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这也是我们实行资金监管的初衷;对于不熟悉新的交易习惯,增加工作量的问题,则通过会员单位座谈了解需求、邀请部分单位先期参与试运行、行业大规模培训等方式进行合理疏导。

三、实施效果

上线一个多月,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工作总体推进平稳,没有出现重大舆情,没有出现重大投诉,得到全市各主流媒体的一致肯定,已形成舆论共识。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梳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形成解决方案,及时向群众发布提示,继续保持开明、透明的工作方式。

陈品禄/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存量房舆情办理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要规范办理不动产登记
上海存量住房市场发展的相关分析与思考
“存量房”时代来临,房产中介将取代开发商成为市场主角霸主链家
舆情
舆情
舆情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