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嘚瑟,先做功课!

2015-05-30 07:09娄晓晶
女友·花园 2015年9期
关键词:造作楚门功课

娄晓晶

根据现代人的日常生态,我们通常在公司里扮professional,在爱人面前演romantic,在朋友面前秀义气,在陌生人面前装高贵冷艳……而现在,自媒体无处不在,好多人遂开始了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展览式生活。

于是,在一个诡异的逻辑关系圈里,我们也有一部分行为方式是为了便于这种“展览”而诞生的。

这部分行为方式和与之伴随的心态一起组成了另一个“我”,简直像是live版的《楚门的世界》。不过楚门那个家伙是够惨的,他可不能有选择地被曝光啊。而我们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至少能删掉丑陋的自拍,展示美好的局部特写。

《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人现在也迷上了这事儿。小说家兼电台主播库特·安德森(Kurt Andersen)撰文称,在美国有几百万人如今都成了“业余设计师”——“前所未有地悉心考虑着有关家居的设计与装饰,衣服、家用电器、一日三餐、业余爱好等方面的每一个细节与内涵”。Why?就为了能找机会表现出自己对生活品质的把握和追求。简言之,要嘚瑟,也得先做功课。

有关家居的装修设计,可能是近年来中国人沦陷得最深的重灾区。从各种装修论坛和家居杂志上你很容易得到一种印象,那就是许多人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装一套房子,最high的时刻并非住进去,而是拍一套图片PO上网,等着大家都来点赞和评论,然后再开始大讲各种装修经。否则,何以解释挂在墙上的鹿角、看起来跟本人没什么关系的相框陈列,以及餐桌上真的常年都摆着烛台铺着桌旗?

“现在的人像疯了一样造作,”设计评论博客写手伊莱恩·米勒说,“人们举手投足都感觉像是有人在围观一般。连他们的家也成了表演的一部分。”这导致他们的装修风格越来越造作,越来越爱搞些大宴宾客之类的社交生活——为了在社交网站上显得更有品位。

事实上不仅是装修,你每天吃什么、用什么、去什么地方、发什么牢骚都饱受所谓“分享”的耳提面命——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这样,但真有不少人会为了上传更好看的照片而选择餐厅和菜式,以及为了不输场面而非要去马尔代夫度个蜜月。

其实,这种被看着的感觉在某种程度上倒也阴差阳错地确实让你能变成更好(准确地说是更文艺……)的人。比如让你从一个爱吃麦当劳的懒蛋成为了备受爱戴的烹饪小能手,或者本意是为了装B去看了很多展览最后却打进了文艺圈。你社交网站的粉丝数也蒸蒸日上,你拥有了远远超过现实中你本人的存在感。而你本人,每天都打了鸡血一般吃穿住行,就像穿上了童话里不能停止跳舞的小红鞋,或者说是被迫变异成了只好大显神通的蜘蛛侠。

《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就写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但是在这个幻化成光怪陆离大舞台的世界里,谁要当草木啊?也许还是陈奕迅唱得对,“你当我是浮夸吧,夸张只因我很怕。似木头似石头的话得到注意吗?”

所以,我们现代人的寂寞,真是有增无减哦。

编辑/莫莫

猜你喜欢
造作楚门功课
再次看望楚门
有思想的评课:做足四项功课
我国古代女子出嫁之前的功课
造作伤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我本想把功课做完
从语义演变看网络用语“造作”的出现
突出重围
人生有门功课叫不辜负自己
何炅 楚门的世界
正史与造作——以蒙元时代为例